承德避暑山庄蒙古包
避暑山庄蒙古包。它位于山庄园内万树园的西北部,那里绿草如茵,独具北国草原风情,极富山野之趣。清乾隆到避暑山庄来,经常在蒙古包召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蒙古王公,在此野宴、观烟火、看河灯、赏马技、杂耍、听少数民族及西方各国音乐、火戏、立马鞍、杂技等。在这里曾发生过夜宴三策凌,土尔扈特台吉渥巴锡以及西藏政教首领六世班禅等重大历史事件,还举行过上千人参加的“大蒙包宴”。特别是从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到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来避暑山庄朝见清帝的人更多了,外国使节有:安南184人,南掌(老挝)15人,高丽(朝鲜)30余人,缅甸32人,英国马葛尔尼使团120人,并且在蒙古包举行了各种活动和大型宴会。
避暑山庄的蒙古包不同于一般牧民及少数民族王公贵族使用的活动帐蓬,而是有等级规定的,据《热河园庭则例》卷十中记载,表明皇帝使用御幄蒙古包规格大,等级也高,象征“金銮殿”;皇帝临时休息用的五合蒙古包也比其他的尺寸大,等级高,并且顶部装饰着特制的五个梵草祥云,是寓意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标志;西洋房是供外使、大臣等候朝见使用的,类似于朝房;花顶蒙古包是供贵妃、皇亲、王公大臣等候之处;备差蒙古包较小,架座也多,除作为大臣王公使用外,多数作为护卫之用。
蒙古包的布局为“御幄蒙古包”处于正中央,其后为“五合蒙古包”,其前左右分别为“西洋房”、“花顶蒙古包”,在周围安放“备差蒙古包”,呈众星捧月之势。在备差蒙古包外围设有临时木栏,正前方架门三座,只有皇帝和赐见人才能行走,其他人走两边腋门,木栏内由满八旗兵站岗,外由蒙八旗守卫。另外在木栏正门里数丈地方设一座三间活动房子,内供一张桌,上摆三件铜器,分盛油、米、茶,祭天地和祖先。
因此,清代皇帝都把万树园的蒙古包列为避暑山庄的一个重要的政治活动中心,是清帝处理军政事务、接见少数民族王公及外国使节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