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些拒绝做官的高洁之士。对如今人们贪恋仕途有所启发。
古代的人们,有的十年苦读,一心想着致君尧舜,为苍生立命,为朝政建言献策,以图长治久安、国富民强;有的功成身退,不再参与此后的恩怨功名,你争我斗,而是退隐江湖,过自己的逍遥日子;有的干脆就不入仕,拒绝一切做官的邀请,主动放弃送到眼前的做官机会。当然,古代做官的,贪赃枉法的也大有人在,但人们的政治心态呈现出多样化,不同于现在,似乎人人都想尽办法,挤破脑袋想要当官。下面就说说古代那些拒绝做官的人,看看他们的故事,对如今的人们应该有所启发。
一、听到做官就洗耳的许由
传说,夏商周之前的上古时代,尧是一位明君,他听到许由是个能人志士,想把王位传给他。许由听到这个消息,严词拒绝,并且连夜躲进箕山,隐居不出。尧以为他是谦让,就派人去邀请,说不愿做帝王,那请出山做个九州长官。许由听到后,更加厌恶,就跑到颖水边捧起水洗耳朵,这时隐居在这里的巢父牵着牛过来饮水,问他什么事,许由就把尧请他做官的事给说了,说如此脏的话玷污了我的耳朵,我要清洗干净。巢父听后,说谁叫你在外面世界招摇名声,现在是自讨苦吃,你在这里洗耳,弄脏了河里的水,叫我的牛怎么喝水?说罢就牵着牛到河的上游饮水去了。
二、抱树而死的介子推
晋文公重耳当年逃亡时,无人救助,是介子推割下腿上的肉救活了重耳。重耳当了晋文公后,要重赏受封介子推,介子推不贪恋功名利禄,躲入绵山不出,晋文公为了逼得介子推出山,就放火烧山。火烧了三天,介子推就是不出山,等火熄灭后上山去找,发现介子推和母亲抱在一棵柳树上被烧死,并且在树洞里留下一个布条给晋文公,要他清洁为官,他死而无憾。
三、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是商代末期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把王位传给叔齐,叔齐又把让位给伯夷,伯夷也不肯当官,二人就逃到周国。后来周朝灭了商朝,二人耻于吃周朝的谷粟,就躲进首阳山,采集野菜野果为食,宁愿饿死也不出山。
四、出世大隐的何点
何点为南朝人,博览群书,不系衣带,穿着草鞋,民间遨游,豫章王驾车去拜访他,他直接从后门逃走。何点从弱冠之年一直到去世,都是隐居不仕,寄情于尘世之外,不追求功名富贵,放浪形骸,随心随意,致力于追求深奥的哲理。
五、急流勇退的范蠡
在帮助勾践灭吴,一雪会稽之耻后,范蠡选择隐退,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
六、归隐田园的陶渊明
陶渊明曾任彭州县令,只做了八十天县官便主动辞职回家。“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官场对他来说,就是牢笼,回归自然才自然自得。
七、甘愿淡泊的颜回
颜回是孔子的弟子,为七十二贤之首。孔子主动推举颜回做官,颜回拒绝说:我城外有田地五十亩,足够我吃喝,城内有土地十亩,足够我穿戴,弹琴足够让我自娱自乐,跟着先生做学问,足够让我快乐,我不愿做官。
八、纵情山水的“竹林七贤”
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七人常隐居在山阳县竹林之下,寄情山水,放浪形骸,称为“竹林七贤”。如嵇康,他喜欢的人,就给青眼,不喜欢的就给白眼,朝廷请他做官,他打铁头也不抬,朋友山涛推荐他做官,他立马写信和他绝交。
九、甘贫乐道的“商山四皓”
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末汉初长期隐居在商山的唐秉、周术、吴实和崔广四位著名学者,他们一直隐居不出,直至头发花白。刘邦久闻其名,邀请几次他们出来做官,都遭到拒绝。
十、酣歌纵酒的“竹溪六逸”
李白与孔巢文、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州的徂徕山竹溪隐居,纵酒欢歌,妙辩玄宗,怡然自得。
十一、高风亮节的严光
严光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同学和好友,积极帮助刘秀起兵,事成后归隐著述,刘秀多次请他出山做官,严光都予以拒绝,隐姓埋名在富春山。
十二、山中宰相陶弘景
陶弘景早年辞官隐居句曲山华阳洞,梁武帝萧衍请他出山,让他辅佐朝政,陶弘景便画了一幅画,一头在自由自在吃草,一头戴着金笼头,被人拿着鞭子赶着,梁武帝知道他不做官的意思,但常书信来往,商讨国家大事,人称“山中宰相”。
此外,还有鬼谷子、庄子、孙思邈等等高人隐士,宁愿归隐山泉,与鸥鸟为伴,也不踏入仕途,高洁品质令人仰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