俘虏集体被枪决时,为何没人进行反抗,老兵道出3个原因
有战争就会有牺牲,这是自古以来没有改变过的真理,如果打仗都没有损失的话,那实际上没有任何意义,毕竟对于那些强势的国家来说,他们需要实现侵略占领,或者得到某种目的,有人伤亡才有威慑力,让那些还想继续抵抗的人产生恐惧感,从而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如果能让对方投降那更好。
通常两军在交战的时候,失败的一方要么全员战死,要是成为俘虏。对于那些荣誉感极高的士兵来说,死亡才是荣耀,成为俘虏是无比耻辱的选择,曾经奉承武士道精神的日军士兵就是如此,但有时候死亡的恐惧要远远胜于自身坚持的信仰,活着下去才有意义,为此苏联才能够俘虏60万关东军。
我们都知道根据《日内瓦公约》的规定,俘虏是不可以随便虐杀的,即便不给予最好的待遇,也得保证他们能生活下去。不过并不是每支军都会遵守,每当抓捕敌人俘虏,都会先进行一个环节,那就是套出有用的消息,然后再将他们集体进行枪决,神奇的是在这种情况下,却没有一人选择反抗,这是为何呢?
曾经退役老兵道出过三个原因,首先是心理已经崩溃,在关押的过程中,士兵可不会跟这些俘虏客气,用鞭子抽有棍子打,反正怎么想的就怎么来,一开始必定有俘虏不服气,但在长期的打压以及持续有同胞死亡的情况下,俘虏们都会产生恐惧感,潜意思里慢慢接受现实,自然也就没有勇气再反抗。
其次是抱有侥幸的心态,枪决的时候都是同时开枪的话,如果有人能抓住机会,精确的预判开枪瞬间,届时通过装死有可能逃过一劫,一般士兵都会认为已经打中,他们对自己的枪法还是很自信的,俘虏幸运没死的话,等到对方离开马上逃跑,这比直接站起来从刑场逃离存活几率更大。
最后是缺乏领导者,俘虏来自于各个部队,不可能把同部队的人都关押在一起,所以基本都是不认识的,就算他们商量反抗的事宜,到时候在谁作为领导的问题上必定会产生分歧,最后闹得不欢而散都有可能,在如此不团结的情况下,反抗的势力也不过是一盘散沙,根本造不成什么实质性的影响,要是被发现的话,死亡的速度更快,所以反抗没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