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简史(实证版)

这个世界上没有四大文明,只有一个文明,所谓的四大文明不过是同一文明不同时期在不同地点留下的遗迹。这个唯一的文明就是华夏文明,七千年的苏美尔和古埃及前王国时期,五千年的古埃及,四千年的哈拉帕文明和三千五百年的东亚文明都是华夏文明。前文明时期概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一次技术革命,即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首先发生在非洲,时间在一万二千年前。人类由旧石器或中石器时代以渔猎采集为主的攫取性经济转向了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性经济是人类经济生活的一次飞跃,它为人类文明的诞生创造了条件。新石器时代在人类发展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磨制石器的使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推动了生产方式和社会组织方式的转变。从渔猎到农耕,从流动到定居,人类社会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因为工具的改进,生产力的进步,人类开始定居,因为定居,进一步细化了社会分工,促进了技术进步。生产方式的转变也带来了男女地位的变化,在渔猎采集时代,女人占据主要地位,社会处于母系氏族时代。到了农耕时代,社会生产活动由男人承担,社会过度到父系时代。中国很多关于祖先的传说往往知其母不知其父,便是这个时候社会生活的反应,当然这个代替过程是一个漫长而且反复,各地发展不均衡的过程。工具:新石器时代器具:工具包括斧、凿、刀、镰、犁、矛、镞等,精磨的石器有的可呈镜面状;陶器包括红陶、黑陶、白陶、灰陶,从用途分包括饮食用器、水器、饭炊器和储藏器。大事记:(1)昆仑山和伊甸园在中国的典籍中,昆仑是万山之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有着无比尊崇的地位,在这里有黄帝之宫,有丰隆之葬。在基督教、犹太教里,伊甸园是人类的乐园,是人类祖先生活的地方。通过比较可以知道伊甸园和昆仑山的特点非常吻合,都是人类祖先生活的地方,都物产丰富,都气候宜人,都有四条河环绕。在佛经和《古兰经》里也有类似的记载,当世界几大文明区对祖先生活的地方有着相同和相似的记载,这就不能用巧合来解释了,这应该是人类对共同经历的一个远古记忆。关于昆仑山和伊甸园,在《石破天惊 重见昆仑》一文中有详细地论述,这一地点就是非洲中部的鲁文佐里山及其附近区域。(2)大洪水全世界除了对祖先生活的地方有着相同或相似的记忆以外,另一个共同的记忆就是大洪水了。对大洪水的记忆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也应该是对共同经历的一个远古记忆。这个大洪水,从时间,从猛烈程度各个方面来看,很可能是发生于八千年前的一场大洪水。一项研究证实,在8000多年前北大西洋巨大冰盖的融化曾使海平面大幅上升,地中海海平面也因此上升了1.4米。研究指出,海平面的上升导致当时还是一个淡水湖黑海被咸水淹没,造成黑海海水在大约8200年以前增多变咸。这一时期持续了约30多年。这场洪水,从时间上看,处于古唐朝和虞朝之间,按照韩非子的“虞夏两千年,商周七百年”来推算,虞朝的开始时间大约在七千年前,从虞朝往前应该是尧帝的古唐朝了,这场发生于八千年前的大洪水,正好处于古唐朝末期。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唐和虞都是朝代名,唐朝并不是只有尧帝一个帝王,尧只是古唐朝的代表,舜也是这个样子。从洪水持续的时间来看,和我国典籍记载也大致吻合,按照《竹书纪年》的记载,从尧帝十九年,共工开始治水,到尧帝六十一年鲧治水,到尧帝七十五年大禹开始治水,共历时五十六年,大禹治水共十三年,这样算来共计六十九年,也就是共工、鲧、禹三人共用了六十九年来治水。这六十九年中去掉前三十多年洪水泛滥的时期,剩下了大约三十年的时间,这个时间应该是大水过后的治理时期,这个时间和鲧禹治水的二十七年基本是吻合的,因为洪水泛滥的时候,根本就不可能治理,所谓的治理,是在洪水消退后为恢复生产进行的治理。关于史前大洪水和八千年前的大洪水比较,在《大禹治水的分析及世界性大洪水的猜想》一文中有详细的论述。文明萌芽期概述:萌芽期包括了从文明萌芽到形成城市文明之前的这段时期,大约持续了两千年。约为七千年前至五千年前。七千年前左右,文明在尼罗河下游和两河流域大致同时开始了萌芽。据考证,苏美尔文明开始于七千年前,约五千二百年前进入乌鲁克时期,从小小的聚落逐步发展成为城市,也就是苏美尔文明形成城邦文明前的时期。古埃及文明最早形成于约七千五百四十年前下埃及的法尤姆地区,于六千年前进入涅伽达文化时期,萌芽期一直持续到到五千一百年前上下埃及统一。成就:这一时期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就生产工具而言,这个时候是铜石并用时期;因为定居生活和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社会分工的细化,农业和手工业分工;就生产关系而言私有制逐渐形成,王权逐渐确立的时期;就文字而言,这个时期在图符的基础上产生了文字;这一时期聚落开始成为城市。无论是古埃及还是苏美尔,在这一时期都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权,没有统一的政权并不意味着各个地方政权之间没有联系,相反,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会通过建立联盟的形式来协调各个城邦之间的关系。文献和考古的对照:《韩非子》记载,虞夏两千年,商周七百年。我们通过商周各自接近七百年可以推断,虞夏两千年的意思是虞朝和夏朝各自两千年。虞夏商周共计大约五千四百年,从周朝到现在是两千年,那么从虞朝到现在大约是七千四百年,这是时间和文明萌芽到现在的时间七千四百五十年是基本吻合的。再者从萌芽期到古埃及建立统一王朝,经历的两千多年,和《韩非子》记载的虞夏两千年基本是吻合的。古埃及、苏美尔和中华文明相似处比较首先,经济发展都以农业为主,都是依赖于大河灌溉而形成的灌溉农业,中国是长江黄河,古埃及是尼罗河,苏美尔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第二,都兴建了许多大工程,在中国是长城、运河、都江堰、郑国渠等,在古埃及是金字塔、神庙、运河等,两河流域修建了巴别塔。第三,信仰上中国、苏美尔和古埃及都信仰多神教。第四,无论中国的汉字,还是苏美尔的楔形文字、古埃及的圣书体,都是二维平面文字。第五,就人种来看,二者高度相似,中国人和古埃及人都有内眦褶;都是山羊胡,关于苏美尔人资料较少,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是黑头发,和中国人是一致的。第六,就建筑来看,中国和古埃及还有苏美尔的建筑都是庭院式的,由诸多建筑在庭院内组成一个有机的单元,不同于欧洲孤立的建筑。第一次兴盛概述:古文明的第一次繁荣昌盛期为五千年---四千年前,这一时期是古埃及的早王国时期、古王国时期、第一中间期、中王国时期。对苏美尔而言是城邦时期,从公元前三千年苏美尔人建立了城邦到公元前二千零六年被埃兰人和阿摩利人所灭。在上古文明最为鼎盛的时期,整个世界是连为一体的。当时中东的农耕族群最先发展出了文明,相对于周边尚处于石器时代的其他部落,具有降维的优势,中东的先民就是乘着车子和船走遍世界的。从考古来看,各地的文明遗址在时间上表现出距离中东近的地方出现的较早,距离中东远的地方出现的较晚,较为明显地表现出了文明传播的过程。再者,在其他地区的文明中总有某些方面表现出了和中东文明相同或相似的特点。比如在中国出现的蜻蜓眼玻璃珠和鸟立高台的图形,在澳洲出现的和古埃及图画相似的岩画,都在表明上古的世界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相互之间联系密切,是一个整体。《山海经》应该是这个时期的作品,《山海经》里的山川分布遍及除了南极洲之外的所有大陆,这似乎表明,在上古时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并不是一句虚言,而是客观的描述。再者,古人形成的“海内”的观念,如果不是到达大地的四周,怎么会形成呢?有人把“四海”解释为九夷八蛮七戎六狄,这其实是不对的,也许用四海指代蛮夷戎狄,不过是因为他们居住在四海,故而用四海指代蛮夷戎狄。这些形成于上古的概念,到了各地相互割裂的时代,后人不能理解,便认为是神话了。当然这所说的连为整体,并不是说各地均接受直接统治,限于交通和技术,当时不可能对边远地区直接统治,如果联系中国古代的五服制度,甸服、侯服、绥服、要服、荒服,就可以理解了。成就:这一时期是古文明最为辉煌的时期,从政治上讲,上下埃及的统一缔造了统一的的大帝国,其影响所及,遍及世界;建筑上古埃及建造了金字塔、神庙,挖掘了运河;工具上这一时期进入了铁器时代;社会分工进一步细化;文字上,古埃及和两河流域均发展出了成熟的文字,古埃及发展出了圣书体和僧侣体书写形式,后来又发展出了世俗体,苏美尔发展出了楔形文字。对周边游牧民族的影响:中东古文明的辉煌对周边各个部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吸引力。各个游牧部族被吸引在周围,和农耕文明进行物质交流,接受农耕文明的影响。在这一时期主要有两个族群,一个是位于黑海北面的印欧族群,一个是位于沙漠里的闪含族群。这两个族群在文明开化之后,对中东古文明形成了巨大的压力。两河流域古文明以语言为划分依据,大致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古巴比伦帝国建立(前 18 世纪)之前,这段历史可被称为“苏美尔文明”。二是从古巴比伦帝国的建立到波斯帝国的灭亡(公元前 4 世纪)的这段历史可被称为“巴比伦-亚述文明”。苏美尔文明在哺育了周围游牧民族之后,这些游牧民族反过来覆灭了苏美尔文明。公元前二千三百年,阿卡德的萨尔贡以武力征服苏美尔各个城邦,对苏美尔文明造成了摧毁性额破坏。大约同时,在印度河流域出现了文明,在东亚,所有的文明集体转型,从时间上看,二者有一定的联系,可能是古苏美尔人在遭受来自游牧民族冲击的压力下,为躲避战乱陆续外迁造成的文明迁徙现象。在苏美尔文明时期一直持续到公元前二千零七年埃兰人和亚摩利人入侵,这期间包含了阿卡德王朝,这是一个游牧民族建立的王朝,由于没有发展起来自己的文明,阿卡德王朝以苏美尔文明即继承者自居,使用苏美尔语言,信仰苏美尔的信仰,使用苏美尔的文字。这一点有点类似于中国的元朝和清朝。后期亚述、巴比伦时期,游牧民族发展出了自己的文明,不再以苏美尔文明自任,这一时期也是苏美人文明彻底覆灭的时期。同样的时期也发生在古埃及文明上,古埃及东边的喜克索王朝,西边的利比亚王朝,南边的努比亚王朝都以古埃及文明的继任者自居,接受古埃及文化。在苏美尔文明覆灭一千七百年后同样的事情再次上演,这一次是希腊人统治了古埃及,建立了托勒密王朝,并以古埃及文明的继承者自居。文明的第一次劫难概述:从四千年前起,伴随着游牧民族的崛起,世界文明的版图在慢慢发生变化,游牧民族对文明版图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古文明的覆灭,二个是上古整体世界的碎片化。古文明的覆灭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也是游牧民族逐步强大的过程。中东古文明虽然无比辉煌,但是赖以生存的土地却非常有限,局限于两河流域和尼罗河三角洲,尼罗河三角洲地域狭小,一般认为在古埃及时期人口在二百万左右,两河流域的疆域更为狭窄,两者人口总数也就是三四百万。但是在中东北部是辽阔的欧洲和中亚,这里气候湿润温暖,生活着大量的游牧民族,其数量应该远超南部的农耕文明人口。以中国辽阔疆域和众多人口,面临北方贫瘠地区的游牧民族,其人口不过中原地区的百分之一,尚且危害巨大,几尽颠覆,以欧洲和中亚的辽阔和中东狭小地区相比,焉有不亡的道理。苏美尔文明由于处于较为开阔地带,更容易受到游牧民族的侵扰,并且一直处于城邦阶段,没有形成合力,客观上削弱了抵抗游牧民族的能力,所以在公元前二千零七年就灭亡了。以苏美尔文明灭亡为起点,整个古文明据此由盛而衰。这个衰落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论古埃及还是苏美尔,其衰落大致都经过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游牧民族武力崛起阶段。在这一阶段,游牧民族由于学习了技术和组织方式,原来的游牧部落逐渐发展成为强大的游牧帝国,这个时候文化上尚且孱弱。武力上强大的游牧帝国和农耕文明发生矛盾的时候,往往能覆灭农耕文明的统治,占领农耕文明的区域。这一阶段相当于苏美尔文明的阿卡德王国及其以后的巴比伦和亚述时期,于古埃及而言,相当于古埃及的托勒密王朝时期。第二个阶段是游牧民族文化独立时期。在这一阶段,游牧民族由于长期接受文明的浸润,经过长期的发展,逐步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这是游牧民族文化自觉时期。这一时期对于苏美尔文明而言,相当于波斯和阿拉伯帝国时期。对于古埃及而言,相当于公元前三十年罗马灭亡了托勒密王朝之后的时期。游牧民族文化上完成自觉,于中东而言完成于波斯帝国和阿拉伯帝国、于西欧而言完成于罗马帝国时期。对中东文明造成重大威胁的游牧民族有两个,一个是闪含民族,一个是印欧民族。在中东文明的辐射之下,周边的游牧民族越过天险,逐步聚拢过来。位于沙漠地带的闪含民族和黑海北部的印欧民族开始一波一波进入文明区,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来自北面的入侵者印欧人与来自南面的入侵者闪米特人逐步开化过程和古文明逐渐覆灭的过程。闪含人的文明化和对古文明的影响闪含民族是生活在沙漠中的游牧民族,包括阿卡德人、希伯来人、迦勒底人、亚述人、波斯人、叙利亚人,这些游牧民族最先围绕在古文明的周围,接受文明的浸润,逐步走向开化,也最早对农耕文明造成压力,并覆灭了苏美尔农耕文明。最早接受农耕文明影响的闪含人是阿卡德人,阿卡德人在农耕文明的影响下,建立了阿卡德帝国。阿卡德帝国是游牧民族建立的,由于没有发展起来自己的文化,他们以苏美尔文明的继承者自居,继承苏美尔人信仰,使用苏美尔人的文字。后来的希伯来人,亚述人,波斯人等游牧民族,逐渐发展起来有自己特色的文化,中东古文明在这些文化的眼里逐渐成了异己的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古文明的处境就更为艰难,在游牧民族的排挤之下,苏美尔文明逐步消亡了。印欧人的文明化和对古文明的影响往东迁徙的部族古印欧人的一支雅利安人,从东欧平原翻越乌拉尔山,来到了阿富汗高原。一支南下来到了印度河流域的旁遮普平原。从中东迁徙而来的古文明,在南亚这个相对封闭的区域安静地发展了大约六百年的时间,时间约4300~3700年前,后世称为的哈拉帕文明。这个文明后来消失了,普遍认为主要由于雅利安人入侵造成的。雅利安人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由中亚迁到伊朗,分拆成两个主要族群,即波斯人和米底人。粟特人属于欧罗巴人种中的伊朗人种,生活在中亚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控制着丝绸之路的贸易,商业发达,但始终没有形成统一的帝国,斯基泰人又称西徐亚人,希腊古典时代在欧洲东北部、东欧大草原至中亚一带居住与活动的农耕民族,一部分为半游牧民族。吐火罗人是古印欧人最东的一支民族,其语言为吐火罗语,往南迁徙的部族赫梯人是古印欧人迁往安纳托利亚的众多部落之一,于公元前19世纪建立赫梯帝国。喀西特人在汉谟拉比去世后就大量移居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于公元前16世纪初占据巴比伦,建立加喜特王朝。胡里安人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建立了米坦尼王国,于前14世纪国力达到顶峰。米坦尼王国大约存在于公元前1550年——前1350年,前后约200年。吕底亚人在小亚细亚建立了吕底亚国,吕底亚王国的存在时间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546年。往西迁徙的部族古希腊人在克里特岛创造了米诺斯文明,而后在希腊大陆上面诞生了迈锡尼文明。从公元前1200年开始迈锡尼文明呈现衰败之势,此时古印欧人沿着黑海北岸西进,开始影响爱琴文明。这些古印欧部族有亚该亚人、多利安人、爱奥尼亚人和伊奥里亚人,随后被统称为古希腊人。在公元前9世纪末期,希腊城邦开始兴起,被认为是西方欧美文明之母。拉丁人指的是古代定居于意大利半岛中西部的拉丁姆平原的部落民族,其先民是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由东方迁徙过来的古印欧人。色雷斯人是古印欧人的一支,不断跟其他部族融合,最著名的便是由色雷斯人、多利安人、伊奥里亚人融合而发展出来的马其顿人,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建立了庞大的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凯尔特人是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开始活动于西欧的古印欧人的总称,是欧洲地区最早的印欧人。定居在今法国一带的凯尔特人被称为高卢人,在今西班牙一带的凯尔特人被称为伊比利亚人,在英伦三岛的凯尔特人逐渐形成了今日的爱尔兰人和苏格兰人。日耳曼人要比凯尔特人晚一些进入欧洲大陆。最早在北欧一带生活,后来在东方匈人的的进攻下,斯拉夫人开始向西迁徙,而前两者又迫使日耳曼人向西和向南迁徙。北日耳曼人演化为今日的丹麦人、瑞典人、挪威人和冰岛人;西日耳曼人是今日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德意志人和意大利人的祖先;东日耳曼人有哥特人、汪达尔人和勃艮第人等。斯拉夫人是最晚迁至欧洲的古印欧族群,主要集中于东欧和中欧。他们发源于波兰东南部一带,于1世纪时开始向外迁徙,在6世纪时已经遍布欧洲中东部。斯拉夫人通常分为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和南斯拉夫人。东斯拉夫人主要有俄罗斯人、白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西斯拉夫人有波兰人、捷克人、斯洛伐克人等;南斯拉夫主要是塞尔维亚人、保加利亚人等。约在公元前500年,欧亚大陆内大规模的古印欧人部落大迁徙浪潮渐渐平息,而此时的欧亚大草原已经被古印欧人的大迁徙完全改变了面貌。在印度,侵入的印欧人毁灭了哈拉帕文明,造成了文明的断层,在小亚细亚也造成了文明的断层;在中东北非,印欧人和闪含人共同摧毁了苏美尔文明和古埃及文明,造成了古文明的覆灭。闪含人和中东古文明之间的交流带来了两个结果,一个是闪含游牧民族的文明化,第二个是苏美尔古文明的覆灭。印欧人和中东古文明的交流同样有两个结果,一个是印欧人种的文明开化,另一个是覆灭了哈拉帕文明,加速了苏美尔文明的覆灭,同时造成了古埃及文明的覆灭。闪含人和印欧人两个游牧民族的文明开化过程同时也是中东古文明的覆灭过程,在这两个游牧民族的一波一波的冲击之下,古文明渐渐熄灭了,原来古文明建立的全球治理体系也渐渐解体了,世界陷入了碎片化阶段,形成于古文明时期的观念也被认为是想象的概念。比如天下观念,四海观念等,比如那本和中国地理完全不吻合的地理书《山海经》,也被认为是伪造的,正所谓夏虫不可语冰。文明的迁徙第一次迁徙阿卡德王国(约公元前2371—2191年)的创立者是萨尔贡(约公元前2371—2316年)。萨尔贡先后34次出征,降服乌尔,攻取乌鲁克,征伐拉格什。昔日的苏美尔城市几乎尽遭摧毁。在东方,萨尔贡远征埃兰,略取苏撒等城市。阿卡德王朝的这一次征伐,是苏美尔文明遭受的第一次劫难,这次劫难中,苏美尔人选择远徙是避免伤害的选择之一。大约在同时期,在印度河流域出现了哈拉帕文明,据考证,哈拉帕文明也是多神教信仰。据D.P.阿格拉瓦尔把考古和碳—14定年相结合,断定哈拉帕文明的期间为公元前2300年至前1750年,这个开始时间恰好处于萨尔贡征服苏美尔文明之后。哈拉帕文明在南亚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前没有发展过程,后没有继承,唯一的解释就是,这是一个外来的成熟的文明,当时世界上唯一成熟的文明仅存在于中东。大概率的可能是,在萨尔贡征服苏美尔文明的时候,部分苏美尔人远徙,通过开伯尔山口进入南亚,并在此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明。这个文明在兴旺了六百年后,在游牧民族的冲击性灭亡了。在这一次迁徙中,部分农耕民族通过河西走廊来到东亚,引起了东亚社会的整体转型。公元前二千三百年,东亚大地上的所有文化,要么消失,要么转变形态,这不像是自然演变的过程,更像是外力影响所致。二千三百年前发生在中东的这次游牧民族冲击农耕文明的历史事件,对周边区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农耕民族以迁徙的方式改变了周边的文明形态。第二次迁徙第一次迁徙是因为苏美尔文明受到游牧民族冲击,第二次迁徙是因为古埃及文明受到冲击。公元前一千七百年左右,来自两河流域的希克索斯人进入埃及,建立了古埃及第十五和十六王朝。希克索斯人全盘接受了古埃及文化,并以古埃及文化的继承者自居,统治者自称为法老,后来希克索斯人被埃及人驱赶出去。古埃及的这次以及以后的动乱,同样会引起部族的远徙。按照韩非子的“商周七百年”的说法,商朝的建立年代应该在公元前一千七百年左右,这个时间和古埃及的这次冲突在时间上是吻合的。但是在东亚,我们只发现了晚商的遗迹,对于商朝早期的情况却是一无所知。一个文明的出现不会毫无征兆,如果看上去毫无征兆,一定是还没有发现他的发展过程。无论从文明发展的前后顺序,还是出土器物和生活习俗,华夏文明曾经的地盘都指向了中东。华夏文明像哈拉帕文明一样,不是本土渐次发展起来的文明,而是文明迁徙的结果。希克索斯人是从两河流域进入古埃及的,两河流域位于古埃及的东面,同样是有着高度文明的区域,是文献中的冀州,是文化的中心区域。当萨尔贡覆灭了苏美尔之后,这里是游牧民族的天下,便是古埃及人眼里的东夷。所以舜帝被记载为冀州人,又被称为东夷人,便是这个原因,因为舜帝从地域上是冀州,从文化上,这个地方后来被东夷占据。这也是中国南方的楚人和西方的秦人被周人称为东夷人的历史原因,秦人和楚人是先于周人来的东亚的,他们很可能是动乱中逃到东亚的苏美尔人,因为位于古埃及东面,被古埃及人视为东夷。华夏文明来到东亚是多次迁徙的结果,第一次是萨尔贡占领苏美尔时期,华夏人为了躲避战乱开始远徙,一部分通过开博尔山口进入印度河流域,一部分通过河西走廊进入东亚,这是为什么在二千三百年前东亚整体文明转型的原因,典型的代表是二里头文化。第二次是古埃及文明遭受冲击的时候,当游牧民族进入古埃及,这里的华夏子民为了躲避战乱,开始了又一次的远徙。这一次是商人来到东亚,和第一次来到这里华夏人整合,这便是商朝的晚期。第三次是周人的到来,周人是先离开古埃及,中间多次迁徙,到了古公亶父时期来到周原,从这里开始,周人发展壮大,实施翦商大计,整合了先后到来的华夏部族,重塑华夏文明,至此,华夏文明在东亚扎下了根,获得了比两河流域和尼罗河三角洲更为广阔,更有战略纵深的区域。文明的传播文明传播的方向是从希腊向西一路传播。欧洲文明是中东文明的次生文明。是盘踞在欧洲的游牧民族在中东古文明的影响之下逐步开化的结果。其顺序是依照距离中东古文明区域的远近,依次兴盛。1.传播过程简述(1)古希腊古希腊紧邻中东文明核心区,范围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上的群岛和岛屿、土耳其西南沿岸、意大利东部和西西里岛东部沿岸地区。希腊半岛是西方社会受核心文明区影响的最前沿,是西方社会最先进入文明的地区。古希腊文明持续了约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渊源。古希腊文明是在苏美尔和古埃及文明繁盛了三千年之后才开始进入文明社会的,这个期间不可谓不长,也很难说欧洲的文明是个正常儿童,其实是个非常迟缓的儿童。按照西方的说法,西方有记载的文学、科技、艺术都是从古代希腊开始的。古希腊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而是一个地区的称谓。公元前5、6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科技高度发达,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诗歌、建筑、科学、文学、戏剧、神话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2)古罗马古罗马指从公元前9世纪初在意大利半岛(即亚平宁半岛)中部兴起的文明,古罗马先后经历罗马王政时代(前753~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前509~前 27年)、罗马帝国(前27~476年/1453年)三个阶段。476年,罗马雇佣兵领袖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罗慕路斯·奥古斯都,西罗马帝国遂告灭亡  。而东罗马帝国则在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所灭。开始于古希腊的文明之火在西罗马灭亡之后已经熄灭了,欧洲陷入了长达千年的黑暗的中世纪。欧洲再次迎来文明之火要等到十三世纪蒙古的西征,蒙古西征给欧洲带来了全新额思想和技术,让欧洲本已熄灭的文明之火再次点燃。(3)葡萄牙帝国葡萄牙帝国是欧洲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帝国,全盛时期面积达1040万平方公里,是欧洲建立最早、持续最长久的殖民帝国(1415年-1999年)。(4)西班牙帝国西班牙帝国或西班牙殖民帝国是世界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帝国和殖民帝国之一,也是世界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被认为是第一个日不落帝国(1521—1643年)。16及17世纪有时被称为西班牙的黄金年代。(5)法兰西第一帝国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814)是拿破仑建立的一个君主制度国家,又被称拿破仑帝国,在19世纪的欧洲影响甚大。(6)大英帝国1763年七年战争结束后从法国手里夺取整个加拿大,标志着英国成为无可争议的海洋霸主,1815年击败拿破仑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后,英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主导国际事务达一个世纪之久,这一时期,被人们称为“不列颠治世”。被形容为继西班牙帝国之后的第二个“日不落帝国”。到20世纪中期,大英帝国逐渐瓦解。(7)德意志的第三帝国德意志帝国,通常指从1871年勃兰登堡-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统一到1918年霍亨索伦王朝最后一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为止的德国,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因为将神圣罗马帝国算为德意志第一帝国。其国号德意志国。1914-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意志帝国灭亡。第三帝国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间由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所统治的德国。“第三帝国”一词继承了中世纪的神圣罗马帝国(第一帝国,962–1806)与近代的德意志帝国(第二帝国,1871–1918)。(8)苏联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1922年12月30日,俄罗斯联邦、南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组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后扩至15个加盟共和国)。1991年12月26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共和国院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至此,苏联解体。(9)美国美国经济在1894年超过英国。二战之后,美国在GDP,科学技术,军事力量等方面全面超过了英国,经济总量,综合实力已是世界第一。1991年苏东剧变,之后美国的影响达顶峰,经济比重却在下降。至此,西方文明完成了一个历史周期,从古希腊开始,到美利坚结束,美国进入上九,亢龙有悔的时期,正所谓孤独求败,败亦随之,遂其志也。由此可以看出西方文明演进的轨迹,从希腊半岛开始,向西向北逐步扩散开来,距离中东文明核心区越近,文明开化的越早,越远则越晚。距离核心区越近,文化特色和中东古文明越相似,越远则差别越大。当苏联解体的时候,美国认为自己是终结者,这话也没错,西方文明从古希腊发展到美国,已经走完了一个周期,完成了历史使命,美国确实是终结者,但是他终结的不是人类的命运,而是西方文明的命运。2.兴盛地域序列表希腊半岛---亚平宁半岛---伊比利亚半岛---高卢地区---英伦三岛---莱茵河地区---伏尔加河地区---美洲3.兴盛帝国序列图希腊---罗马帝国---葡萄牙帝国---西班牙帝国---法兰西帝国--大英帝国---德意志帝国---苏联---美利坚4.兴盛时间序列(1)公元前479年,希波战争,希腊获胜,历史中心由两河流域向地中海地区推移,至此,中东的古文明逐步被游牧民族覆盖,淹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下,这段历史又关系到游牧民族的尊严,往往被刻意忽略或删改了。(2)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共和国由此进入帝国时代。罗马帝国在公元前395年分裂为东罗马和西罗马,西罗马于476年被蛮族日耳曼人消灭。东罗马至1453年被奥斯曼帝国灭亡。从西罗马灭亡到东罗马灭亡期间长达千年的时期,是欧洲黑暗的中世纪。这是源自中东古文明在欧洲的延续被日耳曼蛮族扑灭的时期。欧洲从中世纪走出来的重大转折是蒙古的西征。(3)葡萄牙在15世纪进行的非洲西海岸探险和1415年对非洲北部的休达的征服标志着葡萄牙王国成为海上强权的开始。(4)西班牙在16世纪至17世纪间经历其黄金年代。(5)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宪法》颁布,宣布法国为法兰西帝国。(6)1815年击败拿破仑领导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后,英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强国。(7)1871年勃兰登堡-普鲁士完成德意志统一到1918年霍亨索伦王朝最后一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为止的德国,也被称为德意志第二帝国,1933年至1945年期间由国家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所统治的德国为德意志第三帝国。(8)1917年11月7日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政权——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逐步成为疆域最为辽阔的国家。(9)美国经济在1894年超过英国。二战之后,美国在GDP,科学技术,军事力量等方面全面超过了英国,经济总量,综合实力已是世界第一。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第二次兴盛和传播文明像一颗种子,只要有了肥沃的土壤,就会生根发芽,茁长成长。迁徙而来的华夏子民,携带着文明的种子,来到东亚这块沃土,这里西阻于青藏高原,北隔于浩瀚大漠,东面和南面是辽阔的太平洋,只有西北的河西走廊是连接外部的通道,当然这也是文明种子进入的通道。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最大限度地阻挡了游牧民族的袭扰,为文明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保障,对于农耕文明来讲,最大的危险是游牧民族的侵扰。相对于两河流域和尼罗河流域以有限的农耕区面对北面辽阔的游牧区的巨大压力,东亚的这块土地无疑是世外桃源,北面的游牧区是干旱的荒漠戈壁,能够承载的游牧人口非常少,常年维持的人口数量不过中原的一个大县的人口规模,对农耕区造成的压力就比较小。东亚的华夏文明对周边民族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以多种方式向外传播,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家。文明的第二次劫难农耕文明来到东亚后,也一直没有消除来自游牧民族的袭扰,而且时有加剧的情况,即使如此少的游牧民族,对中原农耕文明的冲击也是巨大的,从周的猃狁、汉的匈奴、南北朝的五胡、唐的突厥、宋的辽金,可谓骚扰不断,到了元清则直接入主中原,好在华夏文明以硕大的体量,超强的韧性,承受住了冲击,并将游牧民族融合,使之文明开化。两次文明的劫难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蛮族以其彪悍的蛮力袭扰甚至颠覆了农耕文明。原因在于在农耕时代,智力虽然创造财富,却不能对抗武力。当社会进入智慧时代,智力可以转化成武力,蛮力也就没有了优势。文明将再一次迎来春天。蒙古铁骑的南侵阻滞了华夏文明发展的步伐,窒息了华夏文明的创造精神,让华夏文明的整体性格从开放包容转向了封闭内敛,一个重要的表现是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接下来的满清王朝,则直接华夏文明带入了中国的“中世纪”,三百年间,中国没有思想家,没有科学家,只有奴才和主子。创新之火的两次转移当中东古文明被游牧民族袭扰的时候,华夏的先民为躲避战乱,向远方迁徙,地点有两个,一个是南亚,一个是东亚。随着农耕民族的迁徙,科技创新之火也随之迁徙到了南亚和东亚。南亚由于毗邻中东,中东的每一次变动,其影响所及都波及到南亚,中东游牧帝的铁蹄一次次踏入南亚,使得这里的文明之火在燃烧了六百年后熄灭了,其主人也不知所踪。来到东亚的华夏子民在新的土地上再次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从商朝开始,中国的历朝历代都有几十项重大的科技发明,引领着世界的潮流。反观同时期的欧洲和中东,要么是频繁的战争,要么是长达千年的黑暗中世纪。中西方间的相对位置,从相互间的态度也可以看得出来。在清代以前,西方一直仰慕东方,中国一直无视西方,对于西方的态度主要是猎奇,然而经过清代三百年,中西方的位置发生了逆转,西方开始无视中国,有时甚至以猎奇的眼光看待中国,中国反倒对西方充满了仰慕的心情。中西方这种心理变化的背后是实力的变化。这种逆转发生在清朝,但是根源却在元朝。元朝蒙古铁骑的践踏让中原大地生灵涂炭,民生凋敝,社会倒退,然而,却起到了异地授粉的作用,蒙古人在东征西讨的过程中,不经意间将文明的种子传向远方。在蒙古铁蹄踏遍欧亚大陆的时候,西欧却成了这次征伐的幸运儿,他们免去了铁蹄的践踏,却承接了思想和技术的文明成果,蒙古的三次西征为欧洲带去了东亚的世俗思想和科学技术,却免去了铁蹄的践踏,让一直落后的欧洲在东西对比中开始逆转。东方的世俗思想让欧洲人从宗教禁锢中解脱了出来,东方的科学技术又点燃了西方的创新热情,欧洲从这时起,经过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完成了向现代社会的华丽转身,这个影响至今风头强劲。然而经过两次游牧民族冲击的华夏文明却陷入了停滞,科技创新之火从东方转移到西方。当全世界多数地区都认为成吉思汗破坏大于建设,欧洲人却把成吉思汗称为世界之王,原因就在这里。文明的嬗变与复兴中西方文明有过两次相互间的交流,第一次是十三世纪蒙古的三次西征,为欧洲带去了东方的世俗思想和科学技术,让欧洲人从宗教的禁锢中解脱出来,让欧洲从中世纪的黑暗中走了出来,率先进入现代社会。这次交流让西方开始惊叹于中国的文明富庶,一直到资产阶级革命,欧洲的汉学家对中国都充满了向往和羡慕。欧洲人在受到来自东方的浸润之后,又通过回溯历史,学习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从传统文化汲取营养和力量,同时也重新找回了文化的自信。欧洲在工业革命之后,中西方实力发生逆转,同时因为欧洲回溯历史,重塑了文化自信,从此开始,中国的形象就光辉不再了,欧洲看待东方的眼神从仰慕转向了轻视和无视。中西方文明的第二次交流是清朝后期的西学东渐和中国主动拥抱西方。这一次交流,西方的个人主义思想,包括民主观念、自由思想、契约观念等传入中国,对中国传统的宗法制度产生了冲击,将人们从中国桎梏中解脱出来,激发了中国人的创造力。随着西方异质思想在中国的内化和吸收,中国产生了全新的文化。同时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的加大,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也必然回溯历史,从历史中汲取前进的力量,找回文化的自信。当中国找回文化自信的时候,将是华夏文明全面复兴的时候。也是智慧再也不用屈服于武力的时候,这将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序号时期起止时间对应朝代工具大事记代表性建筑1前文明时期12000年前---7000年前黄帝至古唐朝磨制石器、陶器昆仑山和伊甸园大洪水2文明的萌芽7000年前---5000年前虞朝铜石并用3第一次兴盛5000年前---4000年夏朝出现铁器上下埃及统一,写成《山海经》金字塔、神庙、运河4文明的第一次劫难4000年前---3000年前夏朝苏美尔文明覆灭5文明的第一次传播4000年前---2000年前夏商印欧人和闪含人入侵6文明的迁徙4000年前---3000年前商朝南亚和东亚出现文明7第二次兴盛和传播3000年前---800年前周秦汉六朝隋唐宋古埃及文明覆灭长城运河8文明的第二次传播800年前---400年前元明机器中学西传 文艺复兴 工业革命9文明的第二次劫难800年前---150年前元明清满蒙南侵10文明的嬗变与复兴150年以来清末民国以来互联网西学东渐世界文明简史列表

(0)

相关推荐

  • 伴随欧亚非历史的文明与宗教(一)出埃及记前

    除吾之外,这世界上皆是伪神,吾即是世界上唯一的真神. 第一诫 前言: 本系列参考书籍<祖先>,<原始文化 : 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全球通史& ...

  • 西方古文明全部造假①苏美尔文明:一个开采...

    西方古文明全部造假 ①苏美尔文明:一个开采黄金的文明,冶炼技术高超.使用黄金板.青铜板.或者石板刻字,文字保全会更长久也没有任何技术难度.苏美尔文明居然使用最低端最难保全的泥板刻字,文字保全度连甲骨文 ...

  • 雅利安人很厉害吗?虽接连毁灭三大文明古国,还不是对中国认怂

    希特勒是个疯子军事家,他宣扬法西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世界的发展,也改变了世界各国的结构.而这样一个战争疯子,特别青睐一个民族,就是雅利安民族,并且他还一直声称自己就是雅利安人, ...

  • 他凭什么被定性为人类文明源头?而不是古埃及或中国

    #历史冷知识# 人类历史距今已数百万年,最早从古猿分离出来会制作工具的是能人,距今250万年:后直立的海德堡人,瓜哇人,北京人,尼安特人全世界扩散开来.20万年前智人取代这一切,完成了人类的最终进化. ...

  •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中东农耕文明的核心,周遭民族觊觎的膏腴之地

    从地中海东部沿海的黎凡特到号称"石油湖"的波斯湾,中东最丰腴的新月沃地正是文明最初上演的地方.除却受地中海气候滋养的黎凡特,还有一处比黎凡特面积更大的膏腴之地,那就是美索不达米亚平 ...

  • 熵增原理简史简版

    前言 熵增原理简史,从熵的概念.熵的研究史.熵增原理.宇宙熵增和广义熵增原理五方面阐述.特别是后两块内容,对熵的认识有理论的突破性.比如物质熵.宇宙的发展变化.广义熵增原理内容等等.         ...

  • 玛雅文明简史

    科普一下玛雅历史

  • 中华文明简史

    ​中华文明第一次被清华大学教授整理得如此清晰!(每个中国人都应该看看) 学好宋词 昨天 点击进入学习 作者:唐加文(清华大学教授) 这个国家从来不缺磨难,这个国家从来不怕磨难. 这是一位久经磨难唯一不 ...

  • 比殷墟更早!为什么说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

    "打脸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不止适用于酷爱立人设的娱乐圈,历史界也屡试不爽.一直以来,西方学者都认为中华文明只始于距今35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没想到今年7月份"良渚古城 ...

  • 中华5000年文明简史,每次看完都热血沸腾

    中华民族 是世界上惟一文明从未中断过的民族! 中国曾经被打败 但中国文明从未被摧毁! 屹立东方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 为什么绵延不断?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好好读读这篇文章! 此刻,我枯坐在静静的清华园 ...

  • 中国5000年文明简史,看完热血沸腾!(强烈推荐)

    中华民族 是世界上惟一文明从未中断过的民族! 中国曾经被打败 但中国文明从未被摧毁! 屹立东方5000年的中华文明史 为什么绵延不断? 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好好读读这篇文章! 此刻,我枯坐在静静的清华园 ...

  • 良渚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实证

    良渚文化在近年出镜率颇高.这一距今5300-4300年的考古学文化,曾经在今天的苏南.上海.浙北地区创造出灿烂的文明,不断刷新着我们对中国文明起源的认识.在5月15.16日评选出的"2015 ...

  • 西方文明简史(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

    西方文明简史:第四版 编辑封面和著录项 分享 扫描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作者: 杰克逊·J ...

  • 新文明简史《自序》(1)

    <自序> 我的话有些长,所以竟然要分段说明.老读者可以跳过序言部分,这主要是写给那些尚不熟悉我的读者的.因为我做这个研究已经十几年,并且以往有8本书与本书相关,所以我要做一些解释.说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