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雨梅 ‖ 我的蔓草童年

幼时多病,一天到晚没完没了地哭。姥姥去闺女家,看到我的样子,心酸。她说:“瘦得像个芦柴棒子,哭得快没气儿了......”于是裹巴裹巴把我抱回家养了.我爸在外地务工,妈跟着公公、婆婆、大姑子、小姑子一边受气一边种地,根本顾不上我。不认字的她在无可奈何之下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理论:“是儿不死,是财不散”。果然,我福大命大,姥姥养了一只母鸡,每天能生出一只蛋来,她把这个鸡蛋和上一点面粉,放点酱油和葱花蒸熟了喂我。我枯瘦的小脸渐渐白胖起来,整个人有了生机,在这个小村庄开始了蔓草般疯长的童年。

记事的时候两个舅舅已成家,一个二姨坐着大马车嫁到了附近的镇子上,剩下一个小姨,每天用碱水给我洗头,怕头发里长出虱子。还梳各式各样的辫子,打扮我,带我一起上学。我坐在她旁边,懵懂地听台上的女教师讲课、看她的脸发呆。那脸比村里其他女人的脸好看、干净;还有一个老祖,是姥姥的公公,瘦老头儿,拄着拐棍,笑着,脸上的皱纹像朵花。姥爷很早就没有了,姥姥对这个公公确好,家里腌了一坛鸡蛋,每次吃饭只会蒸一个,让我给他送过去。这时的他就特别高兴,脸上的花开得更好了,拉着我的手,教我喊:“毛主席万岁!”吃饱了又喊我的乳名,我跑过去,坐在地上的小马扎上,托着腮,听他讲故事。“村里的南头庙以前死过一个小女孩,家里穷,她爹把她卖了祭神,走的时候有一只鞋子丢了,于是啊,有人在深夜路过那里,忽然听到小孩子的哭声,仔细听,哭的是:爹啊,鞋啊......”我听到这样的故事却不害怕,只觉得津津有味。于是缠着姥姥去南头庙听戏,就是村南的一座旧庙宇,外面有破旧的石雕,里面搭了一个戏台,看戏的人坐在下面,自己带着马扎和木凳,人多,乌烟瘴气。唱的是“孔雀东南飞”,我听不懂,只恍惚知道他们唱了一个故事:台上年老的丑女人欺负好看的年轻的儿媳妇,最后儿媳妇和儿子都变成了孔雀,一起飞走了。我又觉得有趣,原来人是可以变成孔雀的,变成孔雀就能到处飞,还比人好看。本来去那里是要听“爹啊鞋啊”的哭声,结果全忘了,只在夜里梦到自己可以飞,飞得不高,在庄稼地上飞来飞去,可以看到瓜棚,还有地里腆着肚皮的西瓜。

西瓜卖瓤,打瓜卖子儿,如果地里收成好,风调雨顺,就会卖个好价钱,是全家人的希望。于我,只知道西瓜比打瓜甜,打瓜虽然瓜子大,炒熟了粘乎乎地在嘴里打滑,嗑着费劲。瓜熟了要在地头搭一个棚,上面是简易的塑料布,可以遮雨,下面用木板搭个床,随便铺些破旧衣物,让看瓜的人有个地方待,偷瓜的人看到棚子也断了念想。我闹着跟表姐、表弟们去地里,一早起来用手背抹着眼睛瞌睡着走,看到西瓜才醒过盹来。它们胖滚滚的,绿色的肚皮上画着花纹,躲藏在挂着露水的肥硕的瓜秧里。像什么呢?对了,应该像--皮球。我忽然记起小姨的老师摸着我的头说:“你这样的小人儿应该上学前班,那里有皮球玩儿。”还用手比划了一个圆形。我于是对皮球充满了向往,它和西瓜是一样的吧。于是鸟雀般飞进了瓜地,低着头,猫着腰,在潮湿的地里趟来趟去。看到外表顺眼的,用手弹弹,听那个声响就知道是熟的还是生瓜蛋。熟的声音清脆,是薄透的,用手一拽,瓜就摘下来了,不费什么力气。生的就难了。偶尔听差了声音,一摘也知道生熟。用拇指的指甲在瓜上连着掐一道痕,再顺着那道痕用拳头一擂,“啪”得一声就打开了。脆沙瓤啊,赶紧把半个西瓜用双手一挒,西瓜的芯就在嘴边了。那是最甜的地方,吃了它有一种满足的踏实,剩下的胡乱再吃两口就扔了。这时,脸上全是西瓜的汁液,袖子一抹,脸干净了,袖子上结了硬硬的痂。

吃饱了就躺在瓜棚的小床上,三四个孩子挤在那里,有时会被挤下来,随便找个树荫躺下,迷迷糊糊又睡着了......若干年后的我,依然保持了这样的睡眠习惯,脏的小旅馆、硬的木板床、铺块毯子在地下,躺下就着了。

吃的欲望仍然蔓草般疯长,撩拨的人心里难受。幸而时光是流淌的,不知不觉又到了草长莺飞的九月。秋分已过,寒露未临,正是吃蚂蚱的好时节。 蚂蚱又名蝗虫,成虫约五六厘米,以啃食玉米,小麦的芽孢为生,是庄稼的一大天敌,却是我解谗的好东西。它长着四只前腿,两只后腿,一双翅膀,既能爬,又能蹦还能飞。身上的颜色和草地是一样的,感觉异常灵敏,徒手去抓很不容易。吃的欲望激发了聪明才智,我做了一只简易的捕捉蚂蚱的工具。用硬的铁丝圈成一个环,直径大约两公分,大了小了都不顺手。隔年的纱窗布蒙在环上,再用粗线密密麻麻地缝结实,最后把这类似笊篱的东西固定在一根长约一米左右的竹竿上就成了。装蚂蚱的家什不用准备,漫洼遍野都是。拽一根狗尾巴草,把捉来的蚂蚱糖葫芦一样穿起来就行。

玉米和小麦地的交界处蚂蚱最多,不知是什么原因,可能它们不仅谗而且懒,变换口味时图个方便。它们喜欢灿烂的阳光,吃饱以后常在堤坡向阳的一面产卵,这是捕捉它们的最好时机。远远看到蚂蚱伏到地上,一定别出声,大气也别喘,稳稳的用“小笊篱”一覆,将它罩在底下。走到跟前,一手按住纱绷,一手进去掏出蚂蚱。这时要注意,它的尾巴正陷进泥里产卵,一定要轻轻地抽出来,否则卵陷进泥里就可惜了,它的味道十分鲜美。捉到蚂蚱就顺手把它的前腿和翅膀拽掉,后腿比较粗壮,有肉,舍不得拽。

回家啦,拎着一串串的蚂蚱,仿佛得胜而归的将军,两只粗黑的辫子在风里飘曳。淡薄的暮色里,依稀看到姥姥站在静寂的村口张望,她穿着月白的对襟衫子,声音清晰明亮地响起:丫儿,回家吃饭了......

阅读链接

刘雨梅 ‖ 宫毯——古城深巷的东方艺术

刘雨梅 ‖ 刘仕华——笔墨丹青书流年

刘雨梅‖传情每向馨香得,不语还应彼此知——文安画家杨雨来的丹青世界

刘雨梅 ‖ 母亲的“字典”

刘雨梅‖从寒门走出的“永动机”科学家---记文安籍国际空间物理学家王焕玉

刘雨梅 ‖ 学车往事

作者简介:刘雨梅,现供职于文安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自少年时酷爱文字,为廊坊文学院签约作家,河北省作协会员。
(0)

相关推荐

  • 【大荔文学·散文·拜都莲】打瓜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220 打瓜 原创/拜都莲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种打瓜,就好像是农村人在自己家的田地里辟出那么一小块地,栽几苗茄子,种几棵白菜,再弄几株西红柿一样,不为卖, ...

  • 生物相册:作一名合格吃瓜群众,7种野生西瓜都什么样

    之前很多篇幅都在介绍各种动物家族的近亲.动物界中鸟.鱼.虫.兽的每一个物种都人丁兴旺,不拘一格.其实,同一类植物也一样会有很多"表姊妹".比如西瓜. 西瓜是比较常见的水果,难道它们 ...

  • 管佑||打瓜

    打瓜 文/管佑 在晋西北农村,老百姓的农作物充其量就三类:经济作物,杂粮和瓜菜.属于典型的自然经济,大而全小而全,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经济作物卖些钱,用来购买自己不会加工的铁器,农具,煤油,洋火等日用 ...

  • 【大荔文苑】王成:沙苑的打瓜

    沙苑的打瓜 文/王成 在每年渭南市大荔县沙苑红枣未上市.黄花菜刚结束.茄子正疯狂便宜卖的季节,打瓜就夺目而出.这几年,兰州打瓜一上市起先是一元一斤,价格合适的沙苑打瓜应运而生,接住了没有自然同州西瓜的 ...

  • 刘雨梅 ‖ 辛庄制陶,泥与火的千年涅槃

    走在文安古城一隅的辛庄,扑面而来的清风裹挟着泥与火的特殊气息,那是陶,来自于两千年前的拙朴工艺.一抔泥土,普通人脚下的尘埃,于制陶匠人而言,是创作的源泉.他们用灵巧的双手,经过千百次的揉搓,为泥土塑形 ...

  • 刘雨梅 ‖ 文安玻璃油画传承人裴晓玲——守百年静美 拥一世匠心

    玻璃油画,顾名思义就是在玻璃上绘制油画,因玻璃表面光滑,很难附着,且整个绘制过程必须全用反笔,就是需要在背面反着画,线条很难把握,因而需要深厚的绘画基础.这一绘画技法,在中国美术史上占一席之地. 玻璃 ...

  • 刘雨梅 ‖ 学车往事

    去年初夏,报了名去学车,原是不想去的,单位一堆公事,家里一堆俗事,恐怕没有时间,也踏不下心来.又想:"车早晚都要学,那就不如早学,再说什么时候去学?明年吗?明年估计比今年还忙!" ...

  • 刘雨梅 ‖ 抗日英烈褚国恩巧施连环计

    褚国恩,文安县小王东村人,1908年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8年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时期任文新县(当时文安.新镇两县合并为文新县)大队大队长.他足智多谋,英勇善战,在文新县打了一百多场战役,百战百 ...

  • 刘雨梅 ‖ 宫毯——古城深巷的东方艺术

    他把丝线缠绕在相邻的两根经线上,前后打结,右手拿刀轻割线头--敏捷而灵动中有着精致的超然洒脱,整个过程不过发生在瞬间,而正是这样无数瞬间的叠加织就了世间大美--绚烂.华丽.典雅而高贵的宫毯. 它是富有 ...

  • 刘雨梅 ‖ 母亲的“字典”

    早上,妈来电话,说她身体不适.这已经是她第三次感觉不好,前两次的检查,没有查出太大的病症,我带着她做了激光电疗,当时似乎好些,过了不久,下体又开始出血,我心下觉得只不过是些炎症,不过既然她说了,还是让 ...

  • 百位明星童年照曝光:杜海涛没变,彭昱畅酷拽,刘雨昕是小美女

    俗话说三岁定八十,今天小扒就带大家看看明星童年的照片,看看是否应验这句俗话. 近日杜海涛和沈梦辰的恋情一直被大家议论纷纷,说他们分手了.那我们就从杜海涛的童年照开始看起吧.杜海涛可以说是一点都没变,白 ...

  • 刘筱梅:清明雨

    清明雨 刘筱梅 天空中飘落的不是雨 那是我伤心的泪水 一串串挂满思念 一滴滴淌自心底 多象妈妈温柔的手 扶慰我伤悲的心 天空中飘落的不是雨 那是我相思的泪水 一半浇在我身上 一半灌进我心里 多象妈妈脉 ...

  • 蒋凤梅:梦观.童年.雨

    [总第102803期] TONGNNIAN 梦观   童年   雨 作者:蒋凤梅 "小皮球,加脚踢,马兰开花二十一--"一根长长的用车里胎做成的皮筋在邻家两个小妹妹的牵扯下,在我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