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县一金紫山下的古村落

官庄村位于安徽潜山县的西北边陲,与舒城县接壤,是官庄镇政府所在地。这座创始于汉末、兴盛于明清的古老村落,至今仍保留有许多古时的印记,比如广兴五世同堂老宅、横跨官庄河的凤溪古桥、桥头高大的银杏古树等等。2012年,借力美好乡村建设,官庄古村褪去陈旧、破败的外衣,焕发出新的容光。如今,在青山绿水环绕下,古色古香的村落更显清新秀丽,漫步其中,仿佛穿梭在时空当中,既能体味到古村落的风情,又能欣赏到新农村的美景。

金紫山下的古村落

从潜山县城往西北方向,在山间颠簸,车行约两个小时到达官庄镇官庄村。正是6月,初夏时节,山上茶园、桑园茂盛青翠,山下田园风光秀美,村里村外皆被深深浅浅的绿环绕。

远处,是高大巍峨的金紫山。金紫山海拔1539米,是官庄镇也是潜山县的最高峰。近处,蜿蜒的官庄河穿村而过。依山傍水的官庄古镇,始建于汉末,兴盛于明清。

当地村民告诉记者,官庄地名始于宋朝。据宋史记载,屯田郎中员外郎掌屯田、营田、职田、学田,官庄之政令。清朝《吴振臣宁古塔纪略传》载:清康熙时,宁古塔将军编流人随旗下,设立官庄。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的“官庄”是行政机构的名称。千百年来,因这里世代读书,为官者甚众,后人便以“官庄”为地名沿袭下来,官庄镇、官庄村名皆缘于此。

官庄老街的没落与新生

官庄始建之初,先民以造纸为主业,集合糟坊,依山傍水,群居成镇。宋元后,官庄成为桐、潜、舒、岳(岳西县民国置)四县的物资集散地,乾隆年间即有“官庄一条街”的称呼。

老街全长300余米,宽3米,路面由青石板铺成,两旁店铺众多,主要经营汉皮纸、书画纸、黄板纸、竹木器、油漆画、豆制品、茶叶、蚕茧等,素有“豆腐之街、书画之乡”之称。

官庄产桑皮书画纸始于宋元时期,今官庄古时生产的桑皮书画纸远销印度、日本等国家,因产于官庄,又名“官庄书画纸”。桑皮纸以优质野生植物纤维为原料,性能独特,无蛀、无毒,可书、可画。2004年,桑皮纸还走进了紫禁城,破解了故宫修复古迹难题。

官庄老街上,流传至今的,除了桑皮纸,还有豆腐。如今的官庄老街有了新的名字,叫“豆腐一条街”。官庄由于海拔高,山地土质好,气候湿润,特别适宜黄豆生长;加之山里清泉众多,甘甜清冽,做出的豆腐白如玉、嫩如脂、素而香、鲜而纯。因此,几百年来,这里家家户户便形成了做豆腐、吃豆腐的习惯。

官庄豆腐坊至今还保留着传统手工做法。选豆、浸泡、上磨、挤浆、烧煮、点卤、压单,每道工序都不紧不慢,精工细做。一锅豆腐,能产出豆腐、豆皮、豆棍、千张、酱干等系列产品。做一锅豆腐可没有浪费的部分,豆渣是养猪的精饲料,就连压豆腐流下来的热水也大有用处,冬天牛爱喝,人们用它来洗澡不会生疮。如今男人多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豆腐西施”,便成了官庄老街一道亮丽的风景。

古祠堂记载着余姓的荣光

毗邻官庄老街的是余氏宗祠。“余姓”在官庄是大姓,从古至今出了20多位名人。余氏宗祠是一处雕梁画栋的古建筑,三进两厢,约400平米,是余氏先祖余文章在清乾隆57年(1792)修建的。

今年64岁的余春文是余文章第七代孙子,他告诉记者,古祠堂在解放前,每年有一至两次族务活动,解放后被视为国有资产使用,做过学堂、供销社、食品组、公社企业、个体厂(坊)。由于历史原因,曾损毁严重。“2011年,家族开会,凑钱整修祠堂,恢复古迹。”余春文说,到2013年祠堂才基本整修完毕。后来经过申报,如今祠堂已是县、市、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修如新的余氏宗祠,东厢设有农耕文化屋,用来展示各种农具,还有农家书屋,西厢依然是余氏家族的会议厅,用做家族议事的活动中心。在大厅两侧的墙上,贴有余氏宗祠的简介、余文章传、五世堂后裔历史名人简介及余氏的家规家训。在厅前,还有高悬的“五世同堂”和“七叶衍祥”匾额,匾额虽有些斑驳,但乾隆手书遒劲有力,乾隆二字清晰可见。余氏宗祠里的一切,处处显露出余氏家族昔日的荣光。

德馨庄里流传的孝义文化

出了余氏宗祠,映入眼帘的是一棵4人合抱的银杏古树。树下的牌子上显示,此银杏树约植于明弘治年间。古树依然枝繁叶茂,树下设有石桌石凳,早有村民围在树下纳凉聊天。

过了银杏树便是德馨庄。德馨庄俗名广兴老屋,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清乾隆末扩建成明七暗九硬五进的大宅子,占地8400平方米。据史料记载,余文章就出生在这里,出生刚满月,父亲病逝,母亲独身抚孤,余文章成人后,以孝敬孀母为第一要事,母亲老病,他与妻子日夜陪侍,亲制汤药,数年如一日,毫不懈怠。诚孝闻声远近,乡人倍受感化,邻里相助,敬老抚幼,友爱兄弟,和睦相处,蔚然成风。余文章一生忠孝节义仁爱之风,不仅受到当时百姓的景仰,也受到朝廷的肯定,《清史.孝义传》将其孝善行立传载入。

乾隆五十五年,余文章87岁,有7子,全家130多口人,五世同居,和睦相处。县令见闻奏报朝廷,乾隆乃赏赐“五世同堂”匾额,隔3年又赐“七叶衍祥”匾额。在庄正门门楣上,依然可见“五世同堂”的石刻。

如今的德馨庄,内里的房屋虽有些破败,但从外面看,依然恢弘大气。白墙黑瓦,雕栏翘角,古色古香。在美好乡村建设中,为传承孝义文化,促进和谐村居和精神文明建设,官庄村的余晓八广泛梳理余文章治家经典,就地改造广兴老屋,让德馨庄重新焕发出时代风采。

说起古村落,多半会让人联想到闭塞、破败、格格不入,但是漫步在官庄古村里,心头涌起的却是古朴、清新、美妙、热闹。人们在古朴的田园风光中,过着便捷的现代生活。这一切,都源于美好农村建设。

官庄古村在推进美好乡村建设中,坚持依山就势,不大拆大建,最大限度保持田园风貌和古朴特色,并充分挖掘村内传统文化资源,保留传统的精华,进一步提升硬件和软件,使传统古村落焕发出新的容光,适应新时代的需求,这种做法是值得肯定的。美好乡村建设能让古村落“活”起来,而古村落的传统文化,能让新时代的美好乡村更具内涵和特色。通过美好乡村建设对古村落进行保护,不但能互利共赢,还能创造出新的价值。

一、六安余学铭

(0)

相关推荐

  • 广东潮汕古村落,农村发现一座进士宗祠,这里有什么历史呢?

    广东潮汕古村落,农村发现一座进士宗祠,这里有什么历史呢?

  • 东莞市东城区——余氏宗祠(12)

    2021年2月14日(大年初三)下午2点,参观位于东莞市余屋村--余氏宗祠. 余氏宗祠始建于明朝弘治元年(1488年)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余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 据宗祠介绍:余氏先世为福建人, ...

  •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一批)湖北省---竹溪县中峰镇甘家岭村

    竹溪历史悠久,文化沉淀深厚,时至今日,遗留下来的古迹也很多,如古村落.古宗祠.古城墙.古寨.古街.古桥.古井.古树等等. 中峰镇甘家岭村,就是这样一处静谧之地.村里的"甘氏宗祠"是孝廉文化.忠烈故事. ...

  •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早听说位于大别山中潜.桐.舒.岳四县交界处潜山县官庄镇,是个山清水秀.民风纯美.文化底蕴深厚的美好乡村.同在一县,却未去过,心向往之.盛夏季节,冒着酷暑慕名而去. 官庄地名始于宋代.<宋史> ...

  • 梁德新 余焱昌║侨乡学校官坪小学

    千年古镇松口是世界客都梅州市的著名侨乡,华侨足迹遍布东南亚和世界各国.客家人历史上农耕重教.学风兴盛.虽处偏僻山区.经济落后却人才辈出.海外华侨一贯秉承祖上遗风,尤为重视支持乡梓教育,举家中财力捐建学 ...

  • 历史文化名地——西官庄村

    历史文化名地--西官庄村 中国以官庄为名的村子很多,仅孟津县就有三个官庄村,即今横水镇西官庄村.小浪底镇东官庄村.朝阳镇官庄村.官庄作为村名历史悠久,中国早在五代十国时期朝廷就在各地方设有官庄.资料显 ...

  • 安仁县金紫仙道观

    金紫仙是湖南省安仁县境内海拔最高的山峰,矗立在安仁县东南隅,毗邻永兴.资兴.炎陵,海拔1433.6米,其地势巍峨,群山绵延,树草苍翠,风光怡人. 在明代设教建造,传承至今有四方印象"皇极圣坛 ...

  •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二批) 浙江省—-—丽水市松阳县古市镇山下阳村

    (2011年7月3日)今天,选了个高温天气再次走进山下阳村,相伴同行的有老宋.忠于人民.江南景.一点一片.令狐.雪狼.高山流水,还有昨天从遂昌来松阳的黄岩摄影协会主席夫妇俩.虽热,汗流不止,但有影友一 ...

  • 安仁县金紫仙

    美丽的金紫仙!安仁第一高峰! 金紫仙主峰在海拔1200米以上,最高峰海拔1433.4米.在登至海拔1100米左右时,树林基本消失,遍布茅草和一些小灌木.在这以上是非常美丽的高山草甸. 金 紫 仙 金紫 ...

  • 罗成之16世孙罗希古修建“宋诰赠工部尚书加赠金紫光禄大夫罗公神道碑”

    五代时期,罗成之12世孙罗潜,因避战乱由般阳迁居到诸城.至北宋神宗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仕至大名府知府的罗希古(罗成之16世孙),重又返回到淄川县孝义乡.并在今淄川区二里乡苏王庄,修建" ...

  • 再访河北涉县王金庄古村落

           日前.从河南林州返回河北途中沿太行高速来到涉县王金庄村,这个村子我有10多年没有来过了,走进该村几乎找不到昔日的那种散发着幽幽古韵的感觉了,昔日集群成片的古石村落已经被现代建筑所取代,只 ...

  • 金庸尚在,古龙不见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 毒眸 (ID:DomoreDumou) 作者:龙承菲 编辑:何润萱 武侠剧的声量,似乎并不似前几年那般冷清了. 开年的<有翡><山河令>,让观众似乎能从洗墨江 ...

  • 全椒积玉桥刻石书法 隐士书家金熙长再现古碑未刻时(2)

    积玉桥为全椒古代第一名桥.旧志载:汉初已有桥,<康熙县志>载"去县东百余步,一名市石桥.晋简文帝咸安元年,大司马桓温讨袁瑾,简求救于符秦,秦遣将军王鉴,张牦帅步骑二万救之.温遣桓 ...

  • 中国古村落【58】河北省阳原县浮图讲乡开阳村

    中国古村落【58】河北省阳原县浮图讲乡开阳村

  • 中国古村落【63】山西省天镇县新平堡镇新平堡村

    中国古村落【63】山西省天镇县新平堡镇新平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