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篇: 林则徐与济宁

     正月初五,一家人参观了济宁博物馆。
     其间,一块镌刻着“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的石碑引起我的注意。林则徐在济宁任运河河道总督时,自立碑文,以鞭策激励自己,始终牢记“廉洁、清政”四字。
    一提到林则徐,你是不是跟我一样,首先想到的是虎门销烟;但在虎门销烟之前,林则徐则是闻名朝野的治水能臣。多少济宁人不知道,林则徐曾任山东济宁运河河道总督。
     以下为历史记载。
     1831年10月,林则徐赴任东河道总督,东河道总督衙门驻地山东济宁。而林则徐接谕旨后即刻上奏朝廷,以不懂河务为名请辞不受,而道光批复林则徐能力突出可胜任,可见道光对林则徐的信任。林则徐在从江宁赴济宁上任的途中,就一路勘察沿途河务,深入了解情况。
     在任东河道总督期间,林则徐奖惩分明。1832年正月,他从济宁出发,亲往运河各工段查验,注意到沿河堤出土之路,渐被泥浆抛散,遇冷冻结,形成一条条泥龙。这些泥龙历来都是全段工程完毕后再行清除,林则徐认为这些泥龙日积月累,使日后的挑运将更加费事,雨后泥沙又冲入河内。林则徐即令夫役每挑完一段就起净一段“泥龙”,以免春雨一到又把泥浆冲入河中。如果挑夫未清理干净,当差要受到惩罚。
     1832年2月,一处秸垛发生火灾,按照以往惯例,损失的物品一年内补齐即可,而林则徐严令火速补齐,结果只用了半月就全部补贴齐全,他还对责任人员进行了审讯处理。道光皇帝知道以后感慨到:动则如此勤劳,弊自绝矣。他经常冒风雪核查垛料,惩处贪官,力除河弊。有一次在一处垛底检查时发现有潮湿之料,林则徐当即将负责此事官员撤职。道光皇帝又赞叹道:“向来河工查验垛料,从未有如此认真者。林则徐还对河道所属军队进行整饬,使河道军队军纪得以严明。随后林则徐奉旨调任江苏巡抚,从此离开济宁。
     林则徐虽然任职河道总督时间不长,短短164天时间,只是他沉浮宦海四十年中的一页,但林则徐清正廉洁、尽职尽责的务实精神却不失为济宁近代史上的一个亮点。
     不曾想,我们竟然距离民族英雄林则徐如此之近。
(0)

相关推荐

  • 京杭大运河

    发布日期:2020-11-26 18:22 浏览次数:32 信息来源:中国大百科全书数据库 中国古代南北水路交通的主要通道.自北京起,途经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省市至杭州的运河.它沟通了海河. ...

  • 精读系列第二十八篇:中东亚民族融合大炼炉

    作为横跨东亚和中亚大陆的庞大帝国,唐朝深刻影响着亚洲历史进程和文化走向.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唐朝周边世界,感受各民族之间的互动 01 突厥帝国的兴衰 之前我们分享过,唐帝国开国君主李渊出生于"汉 ...

  • 读稻盛和夫《干法》(第二十八篇):哪怕险峻高山,也要垂直攀登

    导 言 看起来平凡的.不起眼的工作,却能坚韧不拔地去做,坚持不懈地去做,这种"持续的力量"才是事业成功的最重要基石,才体现了人生的价值,才是真正的"能力". 世 ...

  • 读稻盛和夫《京瓷哲学》(第二十八篇):深思熟虑到“看见结果”

    我们在工作中,必须达到"看见事情结果"的心理状态. 最初只是梦想或者愿望,在大脑中进行认真反复的模拟推演,这样做如何,那样做又如何.不知不觉中,梦想和现实的界线逐渐消失,尚未着手的 ...

  • 第二十八篇:通评虚实论①

    第二十八篇:通评虚实论 第一节足寒论虚 那,<通评虚实论>,第二十八篇.这一篇,就是专门讨论虚实,虚实什么样子. 那虚实怎么解释呢? 邪气很盛的时候,邪来很凶,病势来得很凶,这我们称为实. ...

  • 《诗经》第二十八篇     燕燕

    ​<诗经>第二十八篇     燕燕 这是一首描写卫君送妹妹远嫁的诗,表现了兄妹之间的深厚情谊.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 ...

  • 一般主角人物都需要这样有故事背景的姓氏!姓氏篆字第二十八篇!

    钟离(Zhōng lí 锺离)源出有二: 1.出自嬴姓,以国名为氏.周代时,伯益的后人有封国钟离国(在今安徽省临淮关一带),春秋时钟离国被楚国所灭,国人遂以原国名命姓,称钟离氏. 2.出自子姓,以地名 ...

  • 第二十八篇 由慧能的“心动”说,谈失精与梦交的治法

    第二十八篇 由慧能的"心动"说,谈失精与梦交的治法 <坛经>中有一段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 ...

  • 学习写对联(第二十八篇)鹤翔人生

    盛暑碧天日生火,何处是凉处(鹤  翔) 炎阳淮水人胜灾,此间为瞬间(交响曲) 酒煮天下事,不论事轻事重(鹤   翔) 茶烹人间情,有道情义情浓(交响曲) 渭水纳千河,流不尽周秦古韵(鹤   翔) 苍山 ...

  • 20201229三国演义第二十八篇东吴称帝

    第二十八篇 东吴称帝 太和二年(公元228年)冬,曹休在淮南上了东吴的圈套后丢盔弃甲损兵折将地逃回寿春,淮南的防务顿时变得空虚.魏国不得已从各地调派援军,重新调整军事部署,并任命了满宠为扬州地区的新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