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的我们》没那么好,也没那么差。情侣就不要一起看了

如果刘若英的《后来》变成一部电影,应该是个什么样的故事?

“后来,我终于学会如何去爱。可惜你,早已远去,消失在人海”。

顺着歌词,大概就会流淌出一种“向阳的遗憾”。

所以当《后来的我们》这部电影一上映,其实所有人都知道故事结局,

大家都是去影院寻找自己的影子。

最开始听到这部片子,说不上特别想看。

从演员角度,井柏然和周冬雨,总觉得是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

到后来看到电影黑白的宣传海报,人海茫茫的车站,很是写实,建立了最初的好感。

再被触达,大概是票圈里有做电影宣传的朋友开始做电影映前的营销点评。

开始知道,对比一下五一档,《后来的我们》可谓是一骑绝尘。

看过电影的朋友晒口碑,说没想到周冬雨和井柏然居然很有CP感。

到昨天电影上映,却在晚上通过各个渠道获悉电影在猫眼遭遇大规模的退票——疑预售票房造假。

各方声讨又将这部电影推上了负面新闻热搜。

一部片子在上映前,一路遭遇山顶摔倒谷底。

也称得上是跌宕起伏。

于是我立刻决定买张票,一探究竟。


先说电影本身。

泪点与尬点都有。

总的来说,完成度跟预期是相符的。

与文章的开头说的一样,

我们所有人来看这部电影时,

其实都对剧情有自己的预期。

那么只要达到了预期,从情感角度说不能说是失望的。

对于第一部导演电影的刘若英来说。

隔了多年用自己的经典曲目作为IP进行改编,

确实是一种稳妥的操作方式。

可惜没在电影院听到这首曲子,

也许有吧,但我出字幕时就离开了,并没听到,也不想确认。

片子进行的蛮流畅,局部煽情的地方有些拖沓和尴尬,略可惜。

画面和整体的写实感,很是接地气。

所以作为一部五一档的娱乐文艺片,还是推荐的。

情绪的传达里,错过和遗憾,对于人生际遇的怅惘感都十分明显。

田壮壮导演的演绎能力,从张艾嘉的《相爱相亲》开始,就非常的让人喜爱。

再说说演员。

像我说的,最初我觉得周冬雨和井柏然是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个体。

看完之后,

相对于各自在之前作品中的表现来说。

这部片子是有惊喜的。

井柏然不再是拌傻充楞的天师或者霸道总裁附身的一笑奈何。

放下偶像包袱演一个接地气的年轻人,蛮让人认可的。

周冬雨的角色在处理几场冲突戏时,也是表现的很棒。


接下来说说故事和人设让人觉得不足的地方。

讲真,对电影要求剧情写实,也许是有点过分的。

但我确实觉得有些设定很是让人出戏。

1,大学毕业在北京什么时候这么不值钱了?

男主一个大学毕业生,会画画会编程,说做游戏是自己的梦想,然后毕业去卖光盘了你给我解释解释这叫拼命挣钱?

同学分分钟被搜狐畅游挖走,很明显男主要比同学强啊,结果硬撑着在电子城买盗版碟是什么逻辑?

然后女朋友走了,立刻鸡血附体,开了挂一般的完成了“分手寄语”游戏,我都不想吐槽这游戏的设定简直就是“祭奠我死去的爱情”——祭奠碑谷是吧。

游戏上线,男主去干啥了?给网吧送外卖!

通过送外卖看到网吧里有人玩自己的游戏惊觉自己要火了。

一打开银行卡,发现自己已经有60多万了。

怎么说呢。这Hard模式做的太Hard了,开启Easy模式又开启的太Easy了。

对于我们这些每天朝九晚五一年到头瞎比忙也不挣钱的城市白领民工来说。

挣钱从来不是一件容易至斯的事儿好伐!

2,钱什么时候这么好挣了?!

苍天呐!

大概是钱来的太容易了,男主的心理开始了“今天你对我爱搭不理,明天我让你高攀不起”的模式!

于是第二次男女主的分手原因,是,“你以为我最初跟你分开是因为你没钱?你以为你有钱了我就要跟你在一起?!”

然后两个人又分开了……

别说了,方小晓你就是旺前男友,这话没毛病。

3,有些细节处理确实太过矫情。

年轻人表达青春无敌真的不是要靠喊打喊杀的。

坐在出租车里把身子探出窗外喊我要发达,多半会被司机因为你精分撵下车的。

有些对白虽然很美,但是男女主像对唱一样一句句念出来,真的不感动。

但凡这几段对白通过男女主独白的形式念出来,也许我们都会被打动……

总的说来,如果你是单身,那么找个同样单身的同性朋友或者干脆自己去看这部片子。

你应该可以收获一次不错的观影体验。

如果你不是单身,你们两位又分别有过几段恋情,

那么为了避免观影过程中情绪迸发到两个人开始聊过往恋情。

然后把看电影变成一场分手仪式。

我觉得五一档徐峥的《幕后玩家》,或者继续支持强森的《狂暴巨兽》看孙悟空大战哥斯拉。

可能是比较稳妥的计划。

再说说关于电影票房造假与影片的关系。

在电影营销这件事上,其实从逻辑上来说,我们应该把这两端分开来看。

电影作为一件商品,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实体商品来说,是不同的。

因为电影首先是一件作品,一件艺术品。

所以对于辛苦把电影拍摄出来的主创人来说,你可以说片子不好看,但是因为营销来否认这部片子的质量,

还是有些偏颇。

因为影片的制作过程,跟最后的销售,是有脱节的。销售常常滞后。

所以对于这件新闻,我们应该大力的谴责营销环节中造假的行为。

但没必要把黑抹到作品本身。

这种造假行为,无疑是偷鸡不成蚀把米的典范了。

最后,打个分吧,10分满分,7分以内,大概6.8分左右吧。

点击图片,看狐狸过往文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