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人的婚恋人生·男性篇(下)

红楼

作词:张茂林

作曲:刘兆清

演唱:刘兆清

   男子的楔子   

看红楼梦有个感觉,女儿们的性格个个都独特鲜明,合上书一回味——“千红一哭,万艳同悲”,哪怕是芳官、龄官这样的小配角,也栩栩如生地活在眼前。

男人们却让人难以记住。

贾蓉、贾珍、贾赦都是一模一样的好色不学无术之徒,除了辈分不一样,并感觉不到他们为人有什么差别。贾琏也是一样,除了哭尤二姐那一段稍微让人觉得有些情感流动,平日里让人感觉不到有什么情感。贾宝玉的父亲贾政,只让人看到片面的严苛,也没有人格的丰富层次。曹雪芹对男人们的塑造与对女人们的塑造,精巧程度差了十万八千里。

按说以曹雪芹那么高的文学造诣,差异这么大让人有些难以理解。但如果假设曹雪芹的人格结构与贾宝玉相似,这一切倒是解释得通。

贾宝玉说:“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贾宝玉把男人都视为浊物,是对男人的极端贬低,对未出嫁的女人却极端理想化。

如果贾宝玉是曹雪芹的自我表征,那么《红楼梦》的写作中男人全是清一色的纸片人——沽名钓誉、忘恩负义、好色无耻……也反映了曹雪芹对男性的贬低。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红楼梦》里六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男子的性格和婚恋人生。

   贾宝玉   

贾宝玉,一生至情至性,前世为赤霞宫神瑛侍者,荣国府贾政与王夫人所生的次子。因衔“通灵宝玉”而诞,系贾府玉字辈嫡孙,故名贾宝玉,贾府通称宝二爷。 贾宝玉自幼深受贾母疼爱,游于温柔富贵乡,专爱作养脂粉,亲近家里的姐妹和丫鬟;他与林黛玉青梅竹马,互为知己,发展成一段世间少有的纯洁感情;他重情不重礼,结交了秦钟、蒋玉菡、柳湘莲、北静王等有情男子;他喜欢诗词曲赋之类性情文学,厌恶四书和八股文,批判程朱理学,把那些追逐科举考试、仕途经济的封建文人叫做“禄蠹”。可是到头来“瞬息间则又乐极悲生,人非物换”,他所欣赏的女子们死的死,散的散;自身又在家族安排下糊里糊涂地与薛宝钗结婚,致使林黛玉泪尽而逝;再经抄家之痛,越发唬得他疯疯傻傻。

为了报答天恩祖德,也为了尽快了却尘缘,他以高魁贵子重振家业。最后情极而毒,悬崖撒手,跟随一僧一道出走,回到青埂峰,“究竟是到头一梦,万境归空”。

《红楼梦》中体现出来的女儿观,一是对于青春少女的崇仰,一是对女儿爱情纯洁、忠贞与自主的颂扬,其将女儿和女人的区别开来的观点很是独特。而这一观点,主要体现在其主角贾宝玉身上,而我想要从其女儿观透析一下他个人的爱情观。

众所周知,贾宝玉对于女性十分的爱怜,总是能够敏感地感受到女性的想法,他一直强调女儿是水做的骨肉,是无价的珠宝,他讨厌男人,也讨厌那些已经沾染了男人臭气的已婚女人。

书中第五十八回写宝玉病后初愈,从沁芳桥走来。看到一株大杏树,花已全落,叶稠阴翠,上面已结了豆子大小的许多小杏。宝玉因想道:“能病了几天,竟把杏花辜负了!不觉倒'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因此仰望杏子不舍。又想起邢岫烟已择了夫婿一事,虽说是男女大事,不可不行,但未免又少了一个好女儿。不过两年,便也要“绿叶成荫子满枝”了。再过几日,这杏树子落枝空,再几年,岫烟未免乌发如银,红颜似槁了,因此不免伤心,只管对杏流泪叹息。

书中第三十五回玉钏儿给宝玉端汤,不小心碗摔了,宝玉第一时间关心的不是自己,而是玉钏儿有没有被烫着,宝玉自己烫了手倒不觉得,却只管问玉钏儿:“烫了那里了?疼不疼?”玉钏儿和众人都笑了。玉钏儿道:“你自己烫了,只管问我。”宝玉听说,方觉自己烫了。

从上面两段话中可以清晰看出,他多情善感地为邢岫烟择夫婿一事而感到伤感,对丫鬟玉钏这样的青春少女的怜爱,也强调了宝玉对女儿的高度崇仰和体贴,同时也一定程度上体现出了他对出嫁之后的女人的看法,他认为女儿出嫁后便会染上许多不好的毛病,变成“死珠”和“鱼眼睛”。

毋庸置疑,体现在贾宝玉身上的这种女儿观,将女儿放到“珍宝”位置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极为了不起的。无论是《金瓶梅》或是《水浒传》这样的名著,都是把女性作为男性的附属者,并有一定的丑化女性的倾向。但是《红楼梦》却不同,它将女儿和女人明确区分出来,把女儿的美好品质描写得很是到位。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晴雯、平儿……这些女儿在他的笔下,不仅是美丽聪明的,而且拥有充沛的个人情感,具有自己独立的人格,这点真的是很难得,甚至比现在的中国和欧美对待女性的态度与观念还要进步得多。

贾宝玉自己明确表示,不想顺应当时儒家积极入世的价值观念,每天只愿意跟清白的女儿在一起,他甚至说过恨不得立刻就死了,让女孩子们哭他的眼泪流成大河,把他的尸首漂起来,送到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这就是死的得时,这就是有造化了(瀹斋先生不久前写了一首长诗《我只想去一个没人的地方》(点击可阅读这首诗),当时是随心随性写的,现在想来是与宝玉的心境无异了)。这样的说辞在当时的社会用离经叛道也绝不过分(在现在看来也是众矢之的),宝玉身上的这种品质也透析出了他个人的爱情观。

首先,他的爱情观是建立在对女儿怜爱和崇仰的基础上的。

小说中用“情痴”“情种”来形容贾宝玉,他和黛玉的爱情也让后人广为称赞,他和林黛玉从两小无猜到日久生情,他们的爱情,是超越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历史限制的,是进步的。《红楼梦》中对他和黛玉一见钟情到情愫暗生到缠绵悱恻再到悲剧收场的情感历程有着极细腻的描述,最后黛玉葬花魂归去,宝玉遁入空门来,让人哀,让人叹。在描述其爱情时,这本书留下了让人印象深刻的篇章,最让我感动的是有次紫鹃为了试探宝玉,编造了“林妹妹回苏州”的谎话,贾宝玉顿时失魂落魄,“眼睛也直了,手脚也冷了,话也不说了,李嬷嬷掐着也不疼了,已死了大半个了”。“床上的贾宝玉,还是一副痴痴呆呆的样子,压根儿就没好”,可见贾宝玉对林黛玉的深情。宝玉这种爱情是在最初对黛玉身上纯洁美好的女儿品质的欣赏而升华出来的,是以其女儿观为基础的。

第二,宝玉认为爱情要自主恋爱,需要两情相悦,是纯洁的、非功利的。

这种爱情,无论怎么解读都是美好的、魂牵梦萦的,《红楼梦》更是古典小说中把爱情讲得丰满动人的不二代表,它把神瑛侍者对绛珠仙草那种不带功利、不含杂质的爱恋表现出来,能够在每个人的心上留下美好的印记。他们的爱情滋生在矛盾顿生、充满污垢的封建社会,虽未开花结果,但是这种对“父母之言,媒妁之约”的封建旧传统的逆反,为他们的爱情增加了勇气和反叛的成分,更显露出无法取代的真情实感,这也就注定了这样纯洁的爱恋无法在乌烟瘴气的旧社会皆大欢喜,于是佳人已逝,宝玉只能“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最终选择抛却红尘,遁入佛门。这种安排也让《红楼梦》有了更动人心魄的悲剧力量。

其三,宝玉的爱情建立在情投意合的基础上,不是常规的追求郎才女貌、门当户对,更强调情投意合是基础。

宝玉最开始和那些女孩子都有着亲密的关系,他崇尚女儿的女儿观也让他表现出博爱,但是最后他为何没有选择其他女孩子而是选择了林黛玉呢?其实书中有着相关的描写,林黛玉和其他姑娘的不同之处,就是不劝宝玉做官,而像薛宝钗、史湘云这些女儿都会规劝他要好好读书做官、成就事业,希望他能够成熟起来,继承家业。于是宝玉觉得她们的思想和他不合,对她们不再像之前那么亲密,而林黛玉因自幼不曾劝他去入仕做官的话,于是他更赞赏黛玉,最终把他的爱情投射到林黛玉的身上。也就是说相比和他门当户对的薛宝钗,他选择了和他思想情感更合得来的黛玉。

其四,宝玉认为爱情对象不只是生育工具,他肯定其爱情对象的个人价值和尊严,有着相对平等的爱情观。

《红楼梦》中贾宝玉对林黛玉的爱情也是极为强烈,书中无论是二人情愫暗生还是热恋时期的互动都描写得很细致,宝玉直白坦露自己对黛玉的情感,而黛玉也能够把自己的全部心神牵挂在贾宝玉身上。他们二者的这种情感,必然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宝玉把黛玉当做一个个体,而不是从者,他不仅能够领会黛玉的感情,也能包容、体贴她的嫉妒,“我心里的事也难对你说,日后自然明白。除了老太太、老爷、太太这三个人,第四个就是妹妹了,要有第五个人,我也说个誓。”这种细腻的互动、互相珍视的情绪,在任何一部其他中国古典文学中都没有如此热切,因而更显可贵。

其五,宝玉这种超越功利的爱情观并不意味着他排斥性欲望,他的爱情,是有情有欲的。

宝玉对于爱情,绝非是摒弃欲望的精神爱恋,他属于爱情的稚嫩懵懂期,林黛玉出现之前他的爱情还没有寻觅到明确的对象,最开始秉持着一种博爱观,后面随着林黛玉的出现,以及年龄的增长,他和黛玉间的爱情日积月累,他便减少了与其他女孩子之间比较放肆的行为,把黛玉当做他的爱情对象,他也就由博爱走向了专一。而书中也强调了,宝玉会为黛玉的弱柳扶风的体态、似泣非泣的情态所吸引,这种情感萌发而产生自然欲望是再正常不过的,可见宝玉对于情欲并非持反对态度,而是主张有情才有欲,强调二者的统一。他认为性应该以爱情为基础,以情感做推动,因此并非完全是精神恋爱。

由此观之,宝玉的爱情观是和他的女儿观联系紧密的,这也给我带来了一丝疑问,这样的爱情有可能走到最后吗?我们确实感受到了他和林黛玉之间让人心动的细腻感情,但是却一直带着悲伤的基调,带一点超越功利色彩的爱情像是空中楼阁,让人读来有种踩在棉花上跳舞的感觉,既真实,又虚幻。贾宝玉欣赏纯洁美丽的少女,他和黛玉的爱情建立在他对女儿的怜惜和欣赏上,然而女儿要如何一直保持其“水的骨肉”呢?

有永恒的青春纯洁少女存在吗?

这样一想,这样的爱情果然还是只能悲剧收场,如果真的走到了婚姻,可能反而变了一番模样,也许竟会失去这样打动人心的强大力量吧。但这也正是《红楼梦》的厉害所在,既赞美了这种自由追求爱情的美好品质,又对扼杀这种纯洁品质的社会和历史土壤给予了强烈批判,反而让这本书有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展示了多层次的人文意蕴。

容颜会老,花会落,但是我一直都知道有能保持青春性情、一生热恋的人。他(她)知道一切,可他(她)还是如此的天真烂漫,因为找到了那个人,是同频的爱。这样的爱、这样的人,概率虽比中头彩还渺茫,但我一直都相信,她是存在的,我爱故我在。

   柳湘莲   

“我本有愿,定要一个绝色的女子。”这是柳湘莲的择偶条件。 尤三姐显然很符合这个标准。尤三姐有多美呢?据贾琏评价,所见过的上下贵贱若干女子,皆未有此绰约风流者。所以在贾琏、薛蟠、宝玉等人的眼中,一致认为尤三姐和柳湘莲是一门好亲事。 柳湘莲原来也是世家子弟,但因父母早丧,家道中落,所以读书不成,爱好唱戏。他素性爽侠,不拘细事,酷好耍枪舞剑,赌博吃酒,以至眠花卧柳,吹笛弹筝,无所不为。柳湘莲虽然在行为上表现得放荡不羁,但内心孤傲,自视甚高。 在柳湘莲看来,“符合妇德”根本就是一个不言自明的默认条件。他虽然说着“只要绝色”,可实际上他对婚姻的要求是——既要德、又要色。我们很难用现代人的眼光,去评价柳湘莲的自我定位与择偶观是否有偏差,但他实在不该轻诺、轻信。 当贾琏提亲时,他想都没想,就欣然应允,只觉得是贾琏介绍的,一定差不了。还把自己家传的鸳鸯剑当作聘礼,送给了尤三姐。之后听宝玉说尤三姐是东府的人,便认定东府除了门前的两对石狮子,只怕连猫狗都不干净。

这一切都说明他真正想要的并非是绝色,至少不是单纯的绝色,而是灵魂与身体的美好和洁净。后来三姐自刎,在玉山倾倒的瞬间,他的心被俘虏了,“我并不知道是这等刚烈贤妻,可敬,可敬”。

他似乎单纯因这刚烈决绝的反抗而爱上三姐,殊不知是因三姐的气场与他相同。柳湘莲不曾听到过,她这样替宝玉辩解:“我冷眼看去,原来他在女孩子们前不管怎样都过的去,只不大合外人的式,所以他们不知道。”三姐“冷眼”看到的,不单是宝玉,更是“同样不合外人式”的柳湘莲。可惜柳湘莲不知,否则,他会对三姐五年前的一瞥而感激上苍,因为那一瞬间他在这人世间多了一个懂他的人。

所以,柳湘莲的爱情是冷酷悲壮的,他与三姐同在“冷眼静看”的时候发现了世界观价值观的一致性,但可惜时空交错,他们错过了彼此,挽救爱情的唯一条件就是三姐的揉碎桃花红满地。

尤三姐和柳湘莲的缘分,始于第一眼,终于第一眼。 五年前,尤三姐第一次见到戏台上的柳湘莲,他那么帅气,那么刚正,她一见倾心,魂牵梦绕。五年后,柳湘莲第一次见到血泊里的尤三姐,她如此美丽,如此刚烈,他后悔不已,遗憾万千。 尤三姐项下一横,香消玉殒。柳湘莲万根尽削,遁入空门。两个刚烈决绝的年轻人,以最绝情的方式诠释至情,这大概是《红楼梦》中最令人痛心的场景。 天下之道论到极至,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到极至,是男人和女人的一个情字。

   贾琏   

贾琏,说起来不是一个好男人,因为他是比较好色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他这个缺点就无视贾琏身上的所有优点,我们需用辩证的客观态度视之。贾琏可以说是贾府中最能干的男人了,他和王熙凤一起料理贾府的事务,虽然贾琏看起来一副很不正经的样子,但是其实贾琏是非常能干的,在黛玉回乡时,贾府那么多人,精明能干远胜过凤姐探春的贾母偏偏指定了贾琏护送,而且在元春省亲,修建大观园时,大观园的修建采购用人,也全是由贾琏指挥安排的。

他最大的缺点就是好色,但并不像贾珍、薛蟠等那样强人所难。女儿巧姐出天花,按迷信要夫妻分房,他一离开王熙凤就找“多姑娘” 鬼混。王熙凤生日又把鲍二媳妇勾搭上手,后又将尤二姐骗娶为二房。父亲贾赦因为他遵父命去平安州办妥“机密大事”而夸他能干,赏给他丫鬟秋桐作妾。从他不赞同贾雨村为了几把扇子把石呆子害得坑家败业、真情对待尤二姐之死,以及劝阻王熙凤将彩霞配给旺儿的儿子等事中,可以看出他富有同情心、做事有底线,不以自己世家公子的身份压榨别人。

贾琏是好男人吗?

且不着急下结论,我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还在于你找不到一个人是好人,也找不到一个人是坏人;好人也有坏的时候,坏人也有好的时候。这才是饱满的圆形人物,人没有一刀两断、非黑即白那么简单地可以判定谁好谁坏,复杂得很呢!

事先要明白一个背景,贾琏这样的男人是典型的封建社会三妻四妾思想,当然王熙凤的女权主义可比贾琏的男权主义强势得多。而贾宝玉的女儿观足矣说明他的进步,更能说明曹雪芹的可贵之处,他们把女子当人,尊重女人,众生平等,心中并没有阶级之分,只有可爱的人,以及可怜之人,他们的心是大悲悯心,悲悯一切众生。

想象一下,如果王熙凤不是那么个拈酸吃醋的狠角色,贾琏大可像他的父亲一样放几个小妾在房里,王熙凤一早就逼走逼死了贾琏的通房丫头,贾琏肯定是有恨又怕又压抑。

看看那一回他从平安州回来,当着平儿等丫鬟的面就拉凤姐的手,倒是凤姐到底是贵族女子不会造次,打开他的手,然后跟着丈夫进屋了。甚至大白天的,有一回贾琏还跟凤姐爱爱呢。那一回周瑞家的正好来回事儿,就听得凤姐房里的调笑声,然后是平儿出来让小丫头倒水,见小丫头端着铜盆的水进去。平儿是通房丫头,就是没有挑明的妾,主子们爱爱,她得在一旁帮忙递个套套啊纸巾啊撩撩被子啊这些打下手的事,甚至主人需要时还可以一起参与这场运动(万恶的封建社会好可怕啊)。

用如今的话说,贾琏外面彩旗飘飘,家里红旗不倒。而且,贾琏对于家里这杆旗子,还真不只是当个摆设,真是一往情深,热情依旧,风花云雨两交欢的。在那个年代,凤姐找了这么个老公算是运气的。只是自古醋意沸天的人不在少数,爱情的排他性混着欲望的无穷,未婚已婚的男女争斗不休,凤姐就是一个。倒不是凤姐对于爱情如何专一,她跟下一辈的贾蔷贾蓉就干净不到哪里去,只是她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罢了。

尤二姐死后贾琏那悲痛的样子,连平儿都看不过去。

尤二姐被害身亡,自己未出世的儿子也被打胎致死,恍惚中知道了这个害自己爱妾和儿子的人还是自己的老婆,贾琏能不悲痛欲绝吗?他甚至都喊出了要报仇的誓言。这也是后来凤姐数罪齐下,被贾琏休掉的一个原因。

贾琏有过爱情吗?

其实,在贾琏心里,最心爱的一个女人应该是平儿,我想他做梦都想着平儿吧。只是王熙凤太强势,前面逼走逼死了贾琏几个通房丫头,平儿也是通房丫头,如果可以的话,王熙凤是不会让贾琏有通房丫头的,只是迫于舆论压力,让最听话、最来事儿的优秀员工平儿挂了一个虚名而已。那个年代贵族少爷都有通房丫头,贾宝玉的通房丫头就是袭人。就算贾琏再喜欢平儿也不敢与她亲热,就算贾琏精虫上脑没忍住,特别是趁王熙凤不在的时候还不一把把平儿搂在怀里、扑倒,然后做不可描述的事?就算贾琏没忍住,我相信平儿也能忍住,平儿是一个极为谨慎理智的人,一直以来在王熙凤的淫威毒辣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办事得力,她才不想重蹈前面死去的姐妹的覆辙,所以那么久来贾琏和平儿我认为是还没有过那个的。贾琏偶尔色胆包天鼓鼓勇气背着王熙凤倒是敢,可平儿不敢,她还不想死,足见王熙凤的可怕,以及贾琏的压抑和怨气。

强势的女人背后自然会引发许多故事,尤其是王熙凤和贾琏之间,经历了一从二令三人木的过程,更多的时候贾琏就像一个“受气包”,被王熙凤呼来喝去,以至于很多时候需要平儿从中斡旋救他于“水火之中”。

我相信平儿是真心喜欢贾琏的。

有证据吗?

当然有啊,不说别的,就说说平儿怎么三救贾琏的?(因为疫情加重,取消了所有的线下活动,我只有自问自答,自娱自乐了)

平儿第一次救贾琏,众人皆知

《红楼梦》第二十一回,作者直接用“贤袭人娇嗔箴宝玉,俏平儿软语救贾琏”的回目,点明平儿救贾琏的精彩故事。

贾巧姐因生痘疹需要供奉娘娘,贾琏因此搬到书房单独居住十二天。过了两夜之后,贾琏便管不住自己了,在小厮们的帮助下,很快与多姑娘混在一起。连续几天两人海誓山盟,关系急剧升温。十二天过后,贾琏重新搬回屋里。

第二天早起,平儿收拾贾琏在外的衣服铺盖,从枕套中抖出一绺青丝来。平儿会意,忙拽在袖内,私下质问贾琏。争夺之际,王熙凤进屋,直接让平儿检查贾琏的行李,看看有没有在外沾花惹草遗留下来的东西,贾琏吓得脸都黄了,望着平儿杀鸡抹脖使眼色儿。平儿假装没看到,开口却救了他。原文如下:“怎么我的心就和奶奶的心一样!我就怕有这些个,留神搜了一搜,竟一点破绽也没有。奶奶不信时,那些东西我还没收呢,奶奶亲自翻寻一遍去。”

王熙凤一直都非常相信平儿的话,贾琏就此躲过一劫。

平儿第二次救贾琏,只有宝钗一人知

《红楼梦》第四十八回,薛蟠跟着老家人南下做买卖后,香菱兴高采烈地搬进大观园同薛宝钗居住。她要去拜访众人时,平儿前来找到薛宝钗,支走她之后,跟薛宝钗说明自己的来意。

原来贾赦看了石呆子的古扇,打发贾琏去强买,但是石呆子誓死不卖,贾琏束手无策,被贾赦骂了一顿。没想到此事被贾雨村知道后,设了个法子,讹石呆子拖欠了官银,把他抓到衙门,逼他变卖家产赔补,从而把这扇子抄了来,作了官价送给贾赦。贾赦拿到扇子后质问贾琏,贾琏反驳说“为这点子小事,弄得人坑家败业,也不算什么能为!”贾赦听了非常生气,混打一顿,贾琏脸上被打破了两处。

之前贾宝玉被他父亲贾政暴打一顿后,薛宝钗主动送过一丸药,药性明显,所以平儿上门来讨药。

平儿此举算是救贾琏吗?自然算。因为贾琏被贾赦暴打是丑事,尤其是打在脸上,让贾琏无法出门。在荣国府里,贾琏因为帮助贾政做事,所以还是有一定威望的。脸上带伤自然有伤体面。平儿支走香菱单独索取药丸,就是为了掩人耳目,救贾琏于难堪之际。

平儿第三次救贾琏,偷出200两银子解他燃眉之急

《红楼梦》第六十九回,贾琏在外偷娶了尤二姐之后,被王熙凤设计骗进了大观园。在贾琏的眼皮子底下,王熙凤使尽办法,骗尤二姐入荣国府,之后她就跌进了早就设好的陷阱里,从此尤二姐衣食不保,生活极为艰难,备受折磨,当胎儿被打下后,她绝望地吞金自尽。

尤二姐死后,贾琏后悔不已,在贾蓉的暗示下,才明白尤二姐是死于王熙凤之手。

对于尤二姐之死,王熙凤一点也没有悔意,不仅如此还不肯给贾琏办理尤二姐丧事的银子。贾琏派人向王熙凤要银子时,她让平儿拿了二三十两银子去应付。贾琏无法只好去拿自己的私房钱,没想到全部被王熙凤搜走了。

贾琏伤心痛哭时,平儿不忍,偷出二百两银子交给贾琏,让他能够操办尤二姐的后事。

平儿此举,是救贾琏于危难之际。

平儿为何要救贾琏?

因为她是通房大丫头,比贾琏小妾的地位还低;男尊女卑的社会,贾琏能决定着她的命运;平儿是奴才出身,既是王熙凤的奴才,更是贾琏的奴才。除此之外,她有能力救贾琏,虽然王熙凤精明无比,但是平儿也能够背着她独行独断。她三次救贾琏,第一次源于夫妻之情,第二次源于内心感情,第三次源于世故之情,虽然“背叛”了王熙凤,但每一次都很真诚,每一次都很动情。

平儿每一次救贾琏,都是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想想王熙凤的毒辣,想想之前被王熙凤杀害的人,平儿如此谨慎小心的人,居然能够置自己的生死于外,三救贾琏,所以我相信平儿是爱贾琏的。

最终平儿的真心和冒着生命危险三救贾琏有了回报。红楼一书未完,但根据李纨透露的一个信息推测,平儿最终代替王熙凤,成为“平二奶奶”。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李纨找王熙凤出钱给诗社做东道主,王熙凤一番话直指李纨一毛不拔,李纨反击说道:“天下人都被你算计了去!昨儿还打平儿呢,亏你伸得出手来……给平儿拾鞋也不要,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子才是。”

曹雪芹善用谶语,贾府被抄家,王熙凤被贾琏休妻,平儿被扶正,主仆两人最终换了个,主子变仆人,仆人成主子。

贾琏同王熙凤的关系由一开始的和美转为同床异梦,这既是王熙凤的悲剧,亦是他的悲剧。

   蒋雨菡   

蒋玉菡,忠顺王府戏班的名角,擅唱小旦,小名琪官。贾宝玉曾以玉玦扇坠和袭人所给松花汗巾相赠,蒋玉菡回赠以北静王所赐茜香国女国王贡奉的大红汗巾。贾府彻底败落后,蒋玉菡娶宝玉房中大丫头袭人为妻。在贾府被抄家后,蒋玉菡夫妇资助了贫穷的贾宝玉夫妇。

蒋玉菡妩媚温柔,随机应答,很有礼貌。第33回贾宝玉被贾政责打,亦为忠顺王爷争宠蒋玉菡而引起。贾宝玉遁入空门,贾府彻底败落后,蒋玉菡又娶宝玉房中大丫头袭人为妻。他对宁静的生活很向往,曾想在郊外置办田产,过平淡的日子。

前八十回里,袭人没和蒋玉菡见过面说过话。但是两人用来束腰的汗巾子却通过宝玉这个“红娘”到了对方身上。

按曹雪芹的习惯写法,这自然不是随随便便发生的。

在一次酒席上,蒋玉菡唱的酒面小曲是:“可喜你天生成百媚娇,恰便似活神仙离碧霄。度青春,年正小,配鸾凤,真也着。呀!看天河正高,听谯楼鼓敲,剔银灯同入鸳帏悄。”

脂砚斋评点说:“此曲暗伏与袭人配偶。”

而红楼梦开初也已暗示宝玉与袭人终究无缘的。但袭人为什么要离开宝玉转嫁蒋玉菡呢?前八十回里没点明。

脂砚斋评里只是说,袭人出嫁时,曾交待宝玉:“好歹留着麝月。”

这份叮嘱沉甸甸的,含了对宝玉关心与牵挂。但她终究还是和别人过自己的日子去了。

袭人的痴处:服侍贾母时,心中眼中只有一个贾母;服侍宝玉,心中眼中又只有一个宝玉。那么,她和蒋玉涵过日子,心里面慢慢是不是只有一个蒋玉菡呢?我想,会的。

蒋玉菡原是一个唱小旦的戏子。宝玉看他,是一个妩媚温柔之人。在忠顺王爷眼里:他随机应答,谨慎老诚。

只是疑惑:他既然是忠顺王爷驾前侍奉的人,却为何又有北静王赐的汗巾子?臆测原因如下:这蒋玉菡既然名驰天下,明清时期又流行私寓制度(前方高能,胆小勿入:清朝的时候,在高官贵族还有富豪之间流传着一种时尚,这种时尚就是蓄养一些美男子。这些有钱的或者有权的人会从那些牙行(牙行是在市场上为买卖双方说合、介绍交易,并抽取佣金的商行或中间商人,也可以理解为中介。)里面买来一些长相俊美的小男孩。这些小男孩就跟以前的小妾一样为主人服务,而且也要忍受主人对他们的折磨。到了民国初年的时候,有人把这个制度就给举报了,这样的情况才逐渐的减少!),北静王自然也是知道蒋玉菡存在的。

虽是王爷与戏子,地位悬殊,但同为年轻人,两人还是有一定话题可说的,相谈甚欢处,北静王就赠了汗巾子作为敬贺之礼,就如同他初见宝玉送香珠手串一样。另外大约还有一笔不算少的银两相赠。

蒋玉菡就拿了这些钱,偷偷离开忠顺王府,在紫檀堡置田买屋,想过自由的日子。

书中没交待,他被忠顺王府的人找到后受到如何对待,及他最后如何脱离忠顺王府与袭人成的亲?这里面大约离不开北静王的相助吧。

蒋玉菡以沉稳平和为主,袭人则是温柔贤惠见长,都不是轻浮之人,想来婚后日子虽平淡倒也安稳。

   贾政   

贾政是贾府的二老爷,和他的哥哥贾赦相比,贾政可以说是贾府的一股清流了,他一心做学问,虽然为人比较迂腐,但是为人还是很正直的,贾政的生活是比较自律的,只有王夫人和两个小妾,不像其他老爷少爷那样花花柳柳不断,莺莺燕燕不绝。而且从书中可以看出,贾政对于贾府的下人也都是有一份尊重的,从不轻易打骂下人,而且在贾环污蔑宝玉,说宝玉伤害了家里的丫鬟金钏时,贾政狠狠地把宝玉打了一顿,这件事情在封建社会是很难得的,而且贾政也是一个特别孝顺的人,在元宵猜谜的时候,故意猜错让自己的母亲开心,对于自己外甥女黛玉,贾政也是特别赏识。贾政虽觉得儿子宝玉不争气,但是他了解自己的儿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只是他必须要求宝玉考取功名,做好仕途经济,这个想法现代做父母的大多都会这样,更别说是那个年代了。父母想着的是前途和家庭,很少问自己的孩子想要什么,怎样会开心,可能他们觉得开心是不能吃饱饭的吧。我相信贾政心中理想的儿媳妇一定是林黛玉,只是碍于她的母亲贾母、妻子王夫人、整个家族的荣光,只能随她们去了。所以在那个年代,贾政还算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男人。

   薛蝌   

薛蝌是宝钗的堂弟,为人是比较正直能干的,而且从宝玉对于薛蝌的评价中可以看出,薛蝌也是很有才华的,比宝钗的同胞兄弟薛蟠好太多,薛蝌一心专注学问,虽然也是世家子弟但是却没有一点不良嗜好,人品端正,勤勤恳恳。在夏金桂对薛蝌百般勾引时,依然坐怀不乱,远离诱惑(远离红楼梦里的这个妖王,我是极度痛恨这个吃人魔的),可以说是红楼梦中的真君子,而且在薛姨娘做主,薛蝌和邢岫烟订婚以后,薛蝌就时常忧心邢岫烟的处境,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男人,如果最后薛蝌和邢岫烟的姻缘可以成就,那两人应该也是《红楼梦》中少有的得到幸福的人。

   北静王   

北静王在书中出现的其实不多,是四大郡王之一,也是贾府的世交,北静王为人光明磊落、气质雍容,是一个清俊儒雅的男子,虽然北静王是一个很有权势的人,但是可以看出他身上是没有那些世家子弟的恶俗的,而且在秦可卿的葬礼时,北静王主动为秦可卿的灵柩让路,在关键的时候更对贾府施以援手,可以说是一个重情重义的男人了,是红楼梦中一个难得的完美男人。

北静王水溶在第十四回出镜,只有几分钟的镜头却惊艳绝伦:“头上戴着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系着碧玉红鞓带,面如美玉,目似明星,真好秀丽人物”,气度不凡,言辞高妙,给了宝玉一串御赐珠子做见面礼。

在《红楼梦》里,但凡曹雪芹肯舍点笔墨描写外貌衣着的人物都不是凡品,北静王这么“仙气飘飘”的人,怎么可能只是个打酱油的?《红楼梦》遗失了后四十回(一说遗失二十八回),许多精彩的故事被截掉了尾巴,高鹗续写,终归难以达到曹雪芹之万一,把水溶给写丢了。

曹雪芹用心良苦,从转赠念珠开始,已在把故事一点一点慢慢堆织。针对林黛玉不收手串,脂砚斋在后面批道:“略一点黛玉性情,赶忙收住,正留为后文地步。”思维缜密,处处伏笔的曹雪芹从不写废话,每一个人的出场每一句话的道出都不会无缘无故,空穴来风。

关于北静王水溶,曹雪芹一定会浓墨重彩地写。

自从我15岁接触到《红楼梦》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癞头和尚当年只开药方冷香丸救宝钗,为什么不救黛玉,着实令人耐人寻味和不解。

其实,除了神通广大的癞头和尚,还有一人,或许真能够救林黛玉,治得好她的病,这人就是北静王水溶。

无奈林黛玉前生注定了情缘,今生只能抱着病怏怏的身子以泪还债。好好的缘分,好好治好她病的机会,被她一手抛弃了(无情何必生此身,有情终须累此生)。

《红楼梦》第十五回,上天就为林黛玉和这位北静王牵了一条红线,一串圣上亲赐的鹡鸰(jí líng)香念珠。

“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林黛玉掷而不取(这事儿居然是贾宝玉那哈士奇干的,转赠别的男人的东西给自己的爱人)。

这么大好的缘分,就这么被对宝玉一片至情的林黛玉给抛弃了,从此也就进一步陷入了万劫不复的痛苦深渊。

宝玉转赠物件给女孩们时,当事人反应大不相同。

袭人,虽不乐意系蒋玉菡的汗巾子,将之扔在箱子里,但毕竟没有拒绝,如同最后同蒋玉菡的结合,终归是从了。

而林黛玉,她连看都不看,一下扔出老远,坚决不要,这是在暗示她压根儿不会接受北静王。绝不媚俗的世外仙姝,管你是什么王爷,一律叫“臭男人”!不知道以北静王的涵养,若亲耳听到林黛玉说这句话,会是什么样的反应?是愠怒,还是哑然失笑?

宝玉还向黛玉转赠过一次北静王的东西。

那天下大雨,宝玉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来找黛玉。

黛玉说:你怎么活像个渔翁?

宝玉说:这是北静王送我的,下雨了他在家里也这么穿,要不我把这帽子送你戴?

黛玉说:我才不要,要不成了渔婆了!说完又觉得不妥,“羞得脸飞红,便伏在桌上嗽个不止”。渔翁渔婆是夫妻,黛玉将自己与宝玉联系起来,才害羞不已。

宝玉不会知道,他糊里糊涂间竟然向自己深爱的人传递他人信物,一而再地当媒人,真真是一个“蠢物”。

北静王对林黛玉是襄王有心,林黛玉神女无意,她已认准了贾宝玉,视贾宝玉以外的一切男人都是臭男人。

前面说了除了癞头和尚能救林黛玉,为什么说北静王也能救林黛玉呢?

首先,能够治好林黛玉的先天不足之症,癞头和尚不是给了薛宝钗一个海上方吗?那方子能够治薛宝钗的热毒之症。北静王的身边可都是海上的名士高人,那海上方还不是应有尽有,因此林黛玉的病也就算不得什么了?

其次,也就是林黛玉的心病。那些人都应该能成林黛玉的知音吧。记得林黛玉教香菱学诗,就是向香菱力荐王维、李白、陶渊明的诗。都是一些不入俗世的人士。这林黛玉绛珠仙草下凡,也不是凡人。黛玉跟他们交往,又何尝不开心。大家孤高互赏,目无下尘,谈经论道,不亦乐乎。黛玉心病实为难与知音长期相伴,北静王与他们都可作为黛玉的知音,可以一直交往下去,黛玉心病自愈。

最后,北静王性格温和,为人又比宝玉成熟,世俗之中游刃有余,世俗之外也玩得不亦乐乎。因此也就更懂得林黛玉,也更懂得照顾林黛玉,林黛玉因此也就更加有安全感,其有怎会终日伤心流泪,咳嗽不止呢?因此北静王才是林黛玉最好的归宿。

是吗?

世人大多这样认为,不巧的是,我也是那盏费油的灯,离经叛道,矫揉造作,一般他们都这样骂我,可我不在乎,我不是为他们活的,我清楚我是谁,知道我要什么就足够了。天下皆白,唯我独黑,又何妨,熏熏沉香,读读红楼,想想远方,含泪微笑。

如果林黛玉和北静王在一起,我认为她是不会幸福的,虽然北静王是难得的完美无缺的好男人。

世上一切都可以靠努力拼搏得到,唯有人,唯有那个人,唯有你,唯有爱情不是靠努力就能得到的,它不是春播秋收的稻谷。只有同频的爱,在一起才会幸福,不是谁更美更有才更富有更成熟就爱谁。不过这些东西对一般的俗人可以,也会满足,但对于不合时宜的人不能。

爱是解药,也是毒药,遇见那人能解百毒,遇不见那人会毒发身亡。

我们无法决定自己爱谁,或者不爱谁,情深刻骨,刮骨也不能疗此伤。若爱这人,山美水美,江枫渔火美,一切甘之如饴,一切都是美,跟爱以外的东西都无关,爱就是爱的本身;若不爱,对方所有的好,都是压力,都会有抗拒,你很好,我很感恩,但是不爱就是不爱,对不起,我的爱不由我自己左右,是天注定的,你可以恨我,可以杀我,不能爱你,我很抱歉。

   《红楼梦》的进步性   

从曹雪芹的角度来看,在明中期以后,“以李贽等进步思想家开其先,《金瓶梅》《牡丹亭》等步其后,高举反禁欲主义的大旗,维护青年男女的性爱权利”,在曹雪芹写《红楼梦》之前,很明显,已经出现了一次对传统性道德的强烈冲击,而《红楼梦》的作者则是“继承了前人的优秀传统,有批判、有创新,既客观地反映了当时封建社会中不同人物的性意识,又表现了作者对于男女之间自由交往的理想,提出了“以个人性爱为核心的婚姻道德观”。这种“以个人性爱为核心的婚姻道德观”思想的出现,对于封建时期的女性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

正如有学者说:“《红楼梦》在对于宝黛爱情发展中曲折微妙的心理过程描绘上、在加深男女爱情的社会历史内容上、在强调以个人性爱即爱情为核心的婚姻道德上,极大地超越了前人,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男女爱情的绝唱,并以此在世界文学中占据最高地位。”

《红楼梦》中女性婚姻爱情观对后世的影响

《红楼梦》作为世界经典名著,对后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在20世纪,西方包括科学、民主、自由精神的新思想在中国广泛流传,而《红楼梦》众多女性婚姻爱情观里也包含着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爱情的因素,这些因素与西方思想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也更便于被人们所接受,新一代作家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红楼梦》中的影响和启发。例如在曹禺笔下的《雷雨》中那个不顾道德约束,疯狂试图挽回自身爱情的蘩漪,和《红楼梦》中的李纨一样,是个内心深处渴望着变革和美好幸福生活的女人。巴金的《家》、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张恨水的《金粉世家》、张爱玲的《半生缘》、张茂林的《女娲图的秘密》等都受了《红楼梦》的影响,包括写作手法,这些作家也亲口承认过。总的来说,《红楼梦》改变了几千年封建社会人们一成不变的婚姻爱情观,对解除封建禁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推动了20世纪的思想变格基础,也正推动着21世纪我们面临的重大变革,以及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后记   

红楼梦这部煌煌巨著,因为曹公千里伏线的写法,留下诸多悬案。比如数对男女的爱情小片段,在前八十回镜头似的那么闪现了一两下,再无音讯。

那么后四十回(或二十八回),这些相恋的人儿到底是怎样的悲欣交加呢?让人想起来总是意犹未尽,难怪张爱玲说人生三大遗憾之一就是“恨红楼梦未完”。

其实人的命运与结局因人性的不同,往往会提前显示出某些征兆和轨迹。

祝天下有情人终成了眷属,不再红楼梦断,也不再红楼梦魇,一梦红楼,百年好合。

2020年12月11日申时于成都市成华区图书馆

一梦红楼

点击下面链接阅读:

张茂林,十年匠心,反复锤炼一本书:《听见,花开》

《女娲图的秘密》

内容提要:

沈宜林在一个夜里,无意间得到一幅《女娲图》,紧接着就发生一系列奇怪的现象,后来又遇到了老科学家高鼐胤手中的伏羲铁券,也发生了一些奇怪的事。死了40年的才女还活在相框里,40年前小镇上离奇死亡的那些人是怎么回事?40年前小镇里出现了一个活了2300多岁的老婆婆,她是带着什么样的使命还是咒怨活着?

点击下面链接阅读:

《女娲图的秘密》

瀹斋

先生

余生漫漫,慢慢来

张茂林,斋号瀹斋先生,从小热爱文学,14岁立志当作家,16岁开始写诗,25岁开始写长篇小说。诗词散文在各报刊杂志发表。

《听见,花开》是张茂林的第一部诗集,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选辑了他从16岁到26岁十年间创作的270首诗词曲赋。

其对诗歌做出革新,富有想象力,令人回味无穷,意味深长。他写的诗直抵灵魂深处,被《光明日报》誉为“灵魂诗人”。

因疫情延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