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外界噪音,让内心世界保持清净
开放报名:创业合伙人计划(合作制)、写作训练营(VIP 1对1学徒制)。
为了保证教学效果,每月名额仅:3人/营。
咨询预约请添加绿豆老师微信 lvdoux 。
噪音有两种,环境的噪音,顶多吵得你心烦意乱,睡不着觉,然而语言的噪音,却能让你灰心丧气、萎靡不振。
语言噪音的来源之一是“小我”。我在《找到大我,不要为小我而活》一文中,提到了“小我”,也就是每天在我们心里面喋喋不休的那个声音。这个声音大部分时间很像《大话西游》里面啰嗦的唐僧在讲话,让人不胜其烦。
语言噪音的来源之二是外界的信息,比如一本书、一篇新闻、一个视频以及别人的指责、建议等等。如果你每天对接收的信息不加以辨别与筛选,那么你接收到的大部分信息,对你而言其实是一种噪音,它会严重干扰你的情绪与思维。
对于一些“听觉”敏锐的人来说,这些噪音是一个很大的负担。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内心的一点点积极性,但只要外界发出一点点噪音,他们辛苦构建起来的屏障立马崩溃,所剩无几的积极性亦荡然无存。
渡边淳一写了一本书叫《钝感力》,他就建议我们不妨“迟钝”一些,不要过于敏感,不要执着于一些批评、争论、矛盾、琐事而引发的各种噪音。
执着于噪音,也就是说你将那些声音的具体内容太当一回事,这些内容对你往往是弊大于利,原因很简单,能居高临下地指责你,颐指气使地“建议”你,而你内心又极之抵触的那些人,他们的认知与格局,往往并不是那么高(因为高的话,他们说的话你早就听进去了)。
另外,免费的建议,价值往往不是那么大。有些人最喜欢干的事情就是“指导别人的人生”,而这些人往往连自己的人生还没有过好。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如果是“其身不正”的人提出的建议,你不听也罢。
但是不听,不代表我们知道有错误也不愿意改,远离噪音的目的,并不是让我们变得闭塞,相反,远离外界的噪音,是为了让你的内心保持清净,这样你才能静下心来想一想,自己做的对还是不对,合适还是不合适。
过多的噪音,会让我们的大脑回路变得拥堵,一堆乱七八糟的噪音信息,我们宁可不要。远离了噪音,我们才更容易听清楚内心的声音,夜深人静的时刻,灵感反而如泉水般涌现。
保持内心清净的能力,比大量吸收外界信息的行为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