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经验:选高中3条“潜规则”,意识不到毁三年!
但凡遇到选择题,总是让人难以取舍,更别说这是关系孩子未来前途的人生大事了。选高中的最高参考标准是什么呢?当然是成绩,成绩,成绩。
对随便一考就620分以上,动不动就全校前多少(两位数)名的孩子来说,填志愿根本不是事儿,撒欢填就行了。
但对于大多数发挥不稳定的中等生来说,发挥好点就进入大咖行列,发挥差点就被拍倒在沙滩上,填志愿还真是件头疼事儿。
第一志愿选了我
考分超过某高分数线
考分达不到
志愿填报这么险,一不小心毁三年,可小心着吧。下面学习哥就给你讲讲高中填报志愿3个“潜规则”!
择校选择稳准狠
择校如择偶,不能只看颜值(学校排名),还得看看跟自己的脾性搭不搭。理由嘛,经验丰富的爸妈们最清楚:
在择偶的时候,我们往往先考虑家庭背景、教育背景、职业背景、经济水平等等;再花时间,观察和感受彼此的脾性和人品。
前者为客观因素,后者为主观判断。
双方匹配最重要
一所学校靠什么来吸引学生报考?当然是靠学校名气、本科升学率!
除了这两点以外,还有就是学校的特色活动啊、课程设置啊、老师的管理模式啊等等。
作为家长和考生,一定要深入了解各个高中的特色之处,特别是家长要有生涯规划意识,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挑选适合他(她)的学校。
“如果你的孩子是动车车厢,那就要挂到外国语、一中、省实验这些动车车头上,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卡车车厢,那就挂到我们学校这个卡车车头上去,卡车车厢挂在动车车头上会被拉零散,动车车头挂在卡车车头上,我们也拉不动。最好的学校不一定适合你,适合你的学校才是最好的!”
学习能力实在有限的人即便上了天明班,也是各种不适应。
如果孩子上了不合适的高中,就好像选了徒有外表的“土豪”对象,连吐槽都会被认为是“炫耀”,有苦说不出。更可怕的是,今年的初三生大部分都赶上第一年的新高考,各种变化需要适应,选高中又要多一层考量。
如果入学高中的这届学生要面临新高考,在“六选三”的背景下,高中学校都会实行分层走班来组织日常教学,那么在选择高中的时候,就必须要考虑清楚:
我准备报考的这所高中,是否具有分层走班教学的师资力量和周密规划?
我选科走班学习时,怎样才能具备优先挑选教师、班级等教学资源的资格?
与孩子是否匹配
择偶时对方的实力固然很重要,但与自己孩子能否“匹配”更重要。毕竟,只有让孩子直接受益的资源,才有意义,才算“合适”。
在一所一般高中当老师时,有一个学生的家长很有门路,硬是把他转到一所省级示范性高中。
不到一个学期,这个学生居然自己回来了。据说自从他到了那个学校后,整整一个学期,都是坐在最后一排,老师的注意力都在好学生身上。
这个学生最后说:“我实在是受不了了,想来想去,还是决定回来,在咱们学校,不管是学习好坏,最起码都可以享受到老师的温暖。”
两年后,这个学生顺利考上大学。
这个孩子回到原来高中后的成长发展,毫无疑问是实现了正增值。
现在很多地方开始推行”学业水平增值评价体系“用来评判高中,郑州市自2012年正式建立该体系并推行。
所谓“增值”,就是指学生在学力、生活、情感、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在通过接受一定阶段教育后,在各自起点或基础上进步、发展、成长、转化的“幅度”。
谁能让孩子们更快更稳渡过去,谁就是大V。
不断摸索找感觉
实力不俗、能力匹配,是不是就算择偶成功了呢?孩子说:我还想找找感觉,怦然心动后,才愿意奋力一搏。
在相亲,哦不,访问的时候,避免两大错误。
看外在不看里子
看风景,看学姐,看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进食堂品尝,看到的仅仅是外在颜值,并没有参考价值。
体验学校,一定是观察人,而非物。无论在哪个场所,看到学校的老师和同学,就盯着仔细观察,听他们聊聊学习体验,看他们跟老师相处时的状态,跟同学说话时的神态,是不是你向往的样子。
只看最顶尖的学校
公认的名校自有过人之处,但是这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你自己是根据什么来判断一所学校的合适与否。
鼓励参观名校,但是我们同时鼓励参观所谓的“二三流”学校。培养“感觉”的敏感度和准确性,必须通过对比。只有反差,才有认知。
父母在给孩子择校时,一定要访问几所你原本并不考虑的学校。说不定会有惊喜
每完成一次学校访问,就如同结束一次相亲。回到家,你心里应该有所感觉。
不论你访问的是什么学校,或者你相亲的对象是谁,你必须非常坦诚并负责地回答问题:我是否能够想象将来在这里生活3年或者更久?我是否能够想象将来跟这位对象厮守一生?
如果在回答的时候,你能做到内心平静,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找到“合适”你的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