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歌诀详解——镇肝熄风汤
镇肝熄风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镇肝熄风芍天冬,玄参牡蛎赭茵供,
麦龟膝草川龙楝,肝风内动有奇功。
【歌诀总括】
镇肝熄风汤治疗类中风,对由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导致的中风病无论是中风前、中风时或中风后均可使用。全方药物由怀牛膝、生赭石、生龙骨、生牡蛎、生龟板、生杭芍、玄参、天冬、川楝子、生麦芽、茵陈、甘草组成。
【歌诀详解】本证应抓住上盛下虚,即本虚标实,且以标实为主之特点。患者多因年老体虚,阴虚于下,不能制阳,阳亢于上,复遇烦劳、恼怒或饮酒不节致阳亢化风,血随气逆,并走于上而发病。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阳亢化风,风阳上扰,则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红如醉;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则心中烦热;若阳亢太过,血随肝阳上逆,气血逆乱,并走于上,轻则阻塞经络,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歪斜,重则蒙蔽清窍而见眩晕颠仆,不知人事。针对上述病证,本方从镇肝熄风、滋补肝肾立法。
方中以怀牛膝与代赭石为主镇肝降逆熄风,引血下行,缓解气血上冲之势;龙骨、牡蛎平肝潜阳,四药相合针对标证进行治疗。龟板、白芍、玄参、天冬滋阴清热、柔肝潜阳,以使阴复阳潜、风熄病愈,为治本之品。从功用来看,上述药物已经完成了镇肝熄风、滋补肝肾的立法要求,那么方中为何还要配伍茵陈、川楝子和生麦芽呢?
本方治疗患者病位主要在肝,肝为将军之官,主疏泄、喜调达而恶抑郁,方中配伍了大量重镇潜降的药物,使肝气受抑,不利于疾病的治疗,故加入三味药物清泄肝阳之有余,调达肝气之郁滞。生麦芽和甘草还可和胃调中,防止金石介壳类药物质重碍胃,甘草亦可调和诸药。
【应用点睛】
本方常用于高血压、脑血管意外、血管神经性头痛等见头晕头痛、耳鸣、面红如醉、心烦者,还可用于癫痫、三叉神经痛等头痛、头晕中医辨证属于肝肾阴虚、肝阳上亢、阳亢化风者。
镇肝熄风汤
《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怀牛膝一两(30g)生赭石一两(30g),轧细生龙骨五钱(15g),捣碎生牡蛎五钱(15g),捣碎生龟板五钱(15g),捣碎生杭芍五钱(15g)玄参五钱(15g)天冬五钱(15g)川楝子二钱(6g),捣碎生麦芽二钱(6g)茵陈二钱(6g)甘草钱半(4.5g)
【用法】水煎服。
【功用】镇肝熄风,滋阴潜阳。
【主治】类中风。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色如醉,心中烦热,或时常噫气,或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喁斜;甚或眩晕颠仆,昏不知人,移时始醒,或醒后不能复元,脉弦长有力。
【方解】本方所治之类中风,张氏称之为内中风。其病机为肝肾阴虚,肝阳化风所致。肝为风木之脏,体阴而用阳,肝肾阴虚,肝阳偏亢,阳亢化风,风阳上扰,故见头目眩晕、目胀耳鸣、脑部热痛、面红如醉;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心肝火盛,则心中烦热;肝阳偏亢,气血随之逆乱,遂致卒中。轻则风中经络,肢体渐觉不利,口眼渐形喁斜;重则风中脏腑,眩晕颠仆,不知人事等,即《素问·调经论》所谓“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厥则暴死。气复反则生,不反则死。”本证以肝肾阴虚为本,肝阳上亢,气血逆乱为标,但以标实为主。治以镇肝熄风为主,佐以滋养肝肾。方中怀牛膝归肝肾经,入血分,性善下行,故重用以引血下行,并有补益肝肾之效为君。代赭石之质重沉降,镇肝降逆,合牛膝以引气血下行,急治其标;龙骨、牡蛎、龟板、白芍益阴潜阳,镇肝熄风,共为臣药。玄参、天冬下走肾经,滋阴清热,合龟板、白芍滋水以涵木,滋阴以柔肝;肝为刚脏,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过用重镇之晶,势必影响其条达之性,故又以茵陈、川楝子、生麦芽清泄肝热,疏肝理气,以遂其性,以上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合生麦芽能和胃安中,以防金石、介类药物碍胃为使。全方重用潜镇诸药,配伍滋阴、疏肝之品,共成标本兼治,而以治标为主的良方。
方中茵陈,张锡纯谓“茵陈为青蒿之嫩者”。为此,后世医家有的改用青蒿,有的仍用茵陈。从该书“茵陈解”及有关医案分析,当以茵陈为是。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是治疗类中风之常用方。无论是中风之前,还是中风之时,抑或中风之后,皆可运用。临床应用以头目眩晕,脑部热痛,面色如醉,脉弦长有力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心中烦热甚者,加石膏、栀子以清热除烦;痰多者,加胆南星、竹沥水以清热化痰;尺脉重按虚者,加熟地黄、山茱萸以补肝肾;中风后遗有半身不遂、口眼喁斜等不能复元者,可加桃仁、红花、丹参、地龙等活血通络。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高血压、脑血栓形成、脑溢血、血管神经性头痛等属于肝肾阴虚,肝风内动者。
4.使用注意若属气虚血瘀之风,则不宜使用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