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祭祀与文化传承
祭祀在古代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曾经是中国古代文化里很重要的一部分,古中医的传承也离不开祭祀的文化。。。
本文内容来自黄贵生老师(古派巨灵针灸传承人)的笔课整理
过几天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是传统节日里比较重要的一天,含有重要的人文意义,传承了华夏民族的祭祀文化,是汉文化圈里最盛大的祭祀大节。
祭祀文化,是华夏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易经》系辞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论语·八佾》
对于生命的起点和终点在,我们的文化传承里头,都研究得非常的透彻。
李白说: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我们也就是这个地球村上的一个过客,大家来这里住店,有的住了五星级酒店,有的住个草房。。。不管你住得有多辉煌,或者住得多落魄,租约到了,你总得退房。
然后李白就是“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管他住的是啥店子呢,大家开心就好。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举着蜡烛去旅游。我年轻的时候也尝试过,看看怎么样的滋味。其实不怎么样。
去游山玩水,得看山水风景,不要说举着蜡烛那么点光了,就是拿着手电筒,也看不到什么风景。
但是生命不仅仅是住客那么简单了。我们还有后代,我们的后代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我们总希望我们的后代能够记住自己,这个是儒家的想法。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人死为终,慎终者丧尽其哀。”《论语》
是要大家虔诚祭祀怀念祖先。
黄贵生老师的欧洲诊所的祖师爷牌位
我是广东的客家人。客家人是唐宋遗民,是唐朝和宋朝年间往南方迁移的中原人,保留了许多古代的风俗习惯,客家话把唐朝的语音也保留了下来。
祭祀文化,在客家人里头保留了相当多。在我很小的时候,每到清明节,我父亲就带着我们回老家祭祖,祖先是迁移下来的,所以祖先的墓地,也是留在各地。
而且以前选墓地要看风水,于是墓地并不集中。
清明祭祖,我们称之为行清,一般是提前好多天去祭祖的。因为有的祖先墓地,得走一上午才能到。以前的交通不方便,从五六岁就开始自己跟着大人去行清,早上天没亮就开始走,走到下午才到墓地,按着顺序一个个祖先去祭祀,得花不少时间。
后来我出国了,离开了家乡。以前的客家人,是要背着祖先的遗骨走的,所以客家人的传统是缸葬,把先人遗骨放在缸里头,带一抔老家的泥土,就出国了。
以前的客家人出走,离开家乡,要到另外一个地方开地了,带一抔老家的泥土,选一个新的地方,要住下来了,先打一口井,把那一抔老家的泥土丢到新井里头,于是开土安家。
文化的凝聚力,是要靠文化的传承的。没有了文化的传承,这个文化就失去了凝聚力了。一个人继承的文化越多,他就会越自信——文化自信。
一个人的自信,不是看他挣了多少钱,不是看他有多少高的地位,或者是拎着LV包包,或者是穿上什么名牌的衣服。
一个人的自信,是从文化的传承中来,这个传承不仅是要读唐诗宋词,不仅仅是琴棋书画,是每日,每天里头的言传身教。
有了孩子之后,带着孩子祭祀祖先。
每次开一个新的诊所,都要祭祀针灸祖师,这个是我们的文化传承!
黄贵生老师的欧洲弟子在祭拜针灸祖师
注:黄贵生老师出生于中国的古中医世家,在欧洲行医三十多年,曾经在欧洲各国开诊所,目前在欧洲丹麦拥有三家诊所。黄老师希望将流失海外的古中医传承带回祖国!
黄贵生老师的欧洲诊所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