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37岁的进士欧阳詹衣锦还乡,途中写下一首赠诗《秋夜寄僧》,恬淡高远,意蕴深刻【一点资讯】

前言

性喜恬静,无意科举功名,二十岁就能写得一手好文章的欧阳詹从未想过远游出仕。

这个出身世家自幼饱读诗书的闽南学子,只想守着家园,侍奉双亲,安静地读书研究学问。

因缘际遇,得两任刺史器重的欧阳詹有幸被引荐给时任福建观察使的常衮,这个不幸遭贬的状元宰相对他极为赏识。

就这样,声名鹊起的欧阳詹在父母之命,及地方长官的鼓励提拔之下,31岁时开始了北上京师的应试之路。

六年后,欧阳詹喜中进士榜眼,与韩愈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挚友,且欧阳詹其文多有新意,是韩愈古文运动“文以载道”的积极践行者,其诗亦清新自然,文字质朴,极富韵味。

现就撷取其高中进士后衣锦还乡途中写给好友的一首赠诗,与正在欣赏此文的您共赏,和我一起走进欧阳詹不同凡响的精神世界。

尚被浮名诱此身,今时谁与德为邻。

遥知是夜檀溪上,月照千峰为一人

——唐·欧阳詹《秋夜寄僧》

赏析:贞元二年,欧阳詹北上京师长安准备进士应试,贞元八年,也就是进京六年后,终于以第二名的成绩与韩愈等同登金榜。

但是,高中后的欧阳詹并没有即刻得到朝廷授予的一官半职,这似乎与他“室在周孔堂,道通尧舜门”的志向相去甚远。

次年,即唐德宗九年,37岁的欧阳詹回乡省亲,在别人眼里,这是风光无限的衣锦还乡,可于他而言,却是极其的纠结,甚至郁郁寡欢。

还乡途经襄阳时,想到自己的挚友弘济上人在此地的檀溪居住修行,非常想念,就特意写了这首诗赠与他。

诗的前两句开宗明义,言简意赅,先和好友说明自己的处境,原本无心出仕,入仕后也时时想要脱离官场,但是又被功名利禄所诱惑,无法抽身,不得不周旋其中。

为了进士及第,自己在京城过了六年居无定所粗茶淡饭的艰苦生活,中了进士后,又为了得到心仪的职位而四处奔波,这样的人生经历于他而言无疑是极其痛苦的。

所以,欧阳詹内心的纠结日复一日,对于好友独善其身、不为虚名所累、始终保持高尚君子之德的品行尤其佩服和敬重。

在诗的后两句,诗人营造出了一幅高远澄澈的秋夜迷人景象,月光朗照,峰峦如昼,其实,这都只是月儿受弘济上人品行的感动,独照其一人而已。

至此,弘济上人的人物形象就十分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了,这样的的德行和人品,就连天上的月亮都为其独放光明,可见好友在诗人心中的分量和深厚的情感。

以物言志,借景抒情,诗人以极其传神的笔触,细致入微的刻画出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即写出了对好友的怀念之情,和对其高尚品行的赞美之意,也表达出了自己内心深处不可言说的纠结和波动。

写在后面:

其实,欧阳詹一生都在退和隐之中纠结,从一开始的无心功名,到不得不遵照父母双亲的意愿背井离乡远赴京城,出仕从来都不是其内心真实所愿。

但是,既然走出来了,就要全力以赴,历经六年,欧阳詹不负众望终登金榜,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这并不是其实现想理想和抱负的阳关大道。

因为,中进士之后,欧阳詹一直苦苦等了六年,才得到了朝廷授予的一个国子监四门助教的小小官职,说它小,因为它是皇家高等学府“四门学”中最低等的职衔。

但是,在其位,谋其政,想有所作为的欧阳詹犹是尽职尽责,而且一做就是一生,尽管官小位卑仍是缺衣少食居无定所,尽管仍是过着羁旅漂泊的困顿生活。

在任期间,对于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古文运动,欧阳詹则是给予全力地支持和参与,还曾率领生员上书,极力推荐韩愈为四门博士。

遥知是夜檀溪上,月照千峰为一人。了解了作者的生平,回头再读这首《秋夜寄僧》,终于明白,在那朗照大千的月光,照耀的何止高洁的泓济上人一人,当然还有超凡脱俗的作者本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