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日本——《日本新中产阶级》

上两期我们随着美国人类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日本作家船桥洋一从文化、经济泡沫两方面了解了日本。今天继续带大家速读一本研究日本社会层面的书《日本新中产阶级》。

这是一本美国哈佛大学社会科学院傅高义教授,呕心沥血整整三十年的研究之作。是与《菊与刀》一起,被奉为美国在日本研究方面的典范之作。

让我们来看看,日本新中产阶级定义的是哪个阶级,这个阶级对日本社会有什么样的冲击,对日本的发展起到什么样的作用。

在日本东京近郊的一个M町的地方,生活着一个拿工资的族群,他们就职的企业规模大,且可以对员工终生负责的大企业。员工工作比较稳定,他们通过资历和技能,是能获得自动升迁的机会。他们对公司忠诚,基本是为公司服务一生。这就是二战之后,日本崛起的工薪族,也就是本书分析研究的群体——日本新中产阶级。

在二战以前,日本社会存在着一个二元就业结构,一部分人选择大企业、政府部门上班,另外一些人则在传统小企业里工作。随着二战爆发、战败的影响,小企业大多受到了很大的冲击,人们更向往稳定的生活,更多人选择了稳定就业,工薪族的队伍逐渐壮大。经历了战争,年轻女孩自然乐于选择稳定的工薪族做伴侣,虽然工资有可能比传统企业低一些。

相对于传统小企业的“家长制”,大企业的科管理结构,使得工薪族可以凭借年资和能力,有一步步晋升的机会。这不仅在客观上给战后的日本人一个稳定、优渥的生活保障,而且在主观上也给了他们一种被认可的满足。

战后工薪族——新中产阶级的崛起,逐渐成为社会主流。想成为大企业的工薪族,门槛就逐渐提高,为了进入大企业,学生们需要拥有相应的学历。教育、考试的意义变得重大。日本学生早在五六十年代,就集体来过高考这个独木桥了,他们比中国的学生更辛苦。因为他们的大学招生不像中国,通过一次统一考试的分数来录取学生,而是由各学校自己组织招生考试。这就意味着日本的学生如果报考了多所学校,就需要经历多次“高考”,其煎熬程度可想而知。

工薪族的崛起,也使日本的家庭形态发生了改变,传统大家族日渐式微,取而代之的则是以夫妇二人加上孩子两代人组成的核心家庭;“家”的规模变小,个人的发展取代了家族的维系,成了“家”这个概念的根本。身为工薪族的丈夫,需要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对工作的经营,使得妻子在家庭里的核心地位越发凸显,妻子的话语权也有所提升,从而为日后的女性解放埋下了伏笔。

工薪族的稳定,带来的不只是可观的经济效益,还有意义深远的社会效益。二战失利,自然对日本的社会制度和信心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但由大公司引导进行的战后重建,很快就为日本社会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工薪族的崛起,则是在个人层面,让更多人看到了美好未来的可能,井然有序、愈加富裕而充实的生活,也成为新时期理想生活的标杆。

工薪族的崛起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其中最关键的,是价值观念上的创造。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日本的战后恢复,离不开美国提供的援助,而美国对战后日本的扶持,使得日本人一度处在十分矛盾的价值观念之下,传统与在当时代表着先进与开明的西方价值观的矛盾。但随着工薪族的实践,这一矛盾其实也迎刃而解,他们既拥有日本传统价值观念里的忠诚品质与集体观念,同时也从西方价值观念里汲取了追求卓越、效率至上等内容,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复合型价值观,引领整个社会不断进步。

尽管日本经济通过战后重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达到顶峰,但此时已经进入了泡沫经济时期,并且随着泡沫破裂而迎来了大萧条。这一巨变,在工薪族崛起的过程中其实也已显出端倪。工薪族的工作目的,完全是求稳、求富裕,他们为此而不懈奋斗,而当稳定和富裕的目标已经实现,他们继续奋斗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另一方面,随着个人生活状况越来越好,社会中的集体主义倾向也越来越淡泊,取而代之的则是越来越明显的个人主义,忠诚已不再是必须,因为人们不再需要抱团才能取暖,这势必也对企业乃至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影响。最后,工薪族在家庭生活中的缺席,使得家庭结构发生松动,女性就业的意愿越发强烈,而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来自父亲方面权威的缺失,也使得孩子疏于管教,这些都对家庭稳定造成冲击,自然也给社会带来了影响。

日本的新中产阶级的生活状况,我们是不是很熟悉!阅读《日本新中产阶级》是不是很有必要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