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后无人汽车商用 百度未来系于“轮式机器人”上
2014年,安徽省芜湖市的年平均工资是52578元,按照以往4.8%的年增长率,到2018年,在芜湖雇佣一个司机的成本是63423元以及相应的各类保险。如果换一辆无人驾驶的汽车呢?百度高级副总裁王劲给出的答案是,成本一定远远低于这个数字。
12月14日,百度宣布正式成立自动驾驶事业部,并预计3年内在全国十个城市划分示范区,正式商用无人驾驶汽车;5年实现量产;10年后,将有80%新出厂的汽车可实现自动驾驶。与已经测试了6年,至今仍在与美国机动车驾驶管理处博弈的谷歌无人汽车相比,百度的目标显然“激进”许多。
无人驾驶在技术、政策、安全、市场等方面仍存在诸多障碍的当下,百度敢于如此明确地提出无人驾驶发展的时间表,背后似有所倚。成立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等受聘为百度自动驾驶顾问,台下坐着安徽芜湖市人民政府市长潘朝晖、常州市副市长方国强、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孙成良等相关政府部门人士,而在12月16日召开的第二届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的无人驾驶汽车将很可能出现在国家政要面前。
在中国几十年的汽车工业发展史上,无人驾驶汽车或许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会。2015年11月公布的销量榜上,德、日、美三大派系仍然雄霸轿车市场销量前三名,而国产品牌销量持续下跌,同比下跌6.9%,市场份额跌破20%至19.6%。与此颓势相反的是,国产新能源汽车增速惊人,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今年国产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可望达到30万辆,是2014年的4倍多,中国将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国和第一大市场。
此消彼长的背后,是中国汽车工业多年来市场换技术战略的不成功,以及中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在政策上的大力扶持。百度将宝压在“无人驾驶”上,或许正是看中了政府将为此背书的政策前景,以及陷入“低价低端”漩涡的国产车企对于“翻身”的饥渴,奇瑞的尹同跃甚至将车企定位于从属地位,只负责生产“强壮的机体”,服从于“聪明的百度大脑”。
对于百度自己的未来,无人驾驶汽车也意义非凡。
曾几何时,在BAT中,百度被视作最为弱势的一家,相较于腾讯的社交、阿里的电商,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百度这几年推出的直达号、O2O战略并不被看好。事实上,这确实也不应该是百度追逐的方向。近日,美国顶峰研究公司再次表达了对百度O2O的谨慎态度,他们认为,“百度这样做与其核心能力圈又远离了一步。”
对于一家科技公司而言,技术才是最根本的核心竞争力,不要相信什么“技术不是问题,商业模式更重要”的说法,技术从来都是根本问题。无论是今年百度世界大会上,百度首席科学家吴恩达宣布HPC(高性能计算机)深度学习的使用效率从20%提升到85%。还是这次无人驾驶发布会上王劲很自信地表示,百度拥有世界上最好的人脸识别技术和全国最好世界一流的深度学习平台,可以看得出来,“技术改变世界”正成为百度话语体系的主流,而这种“科技范”的百度显然更让人放心。
“以往无人驾驶汽车只是百度的一个项目,而现在开始,将成为百度的一项事业,成为百度最重要的方向。”多年后,如果回头来看无人驾驶对于百度的意义,王劲在2015年12月14日的表态也许是个重要的时间点。
当然,横亘在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前的难题仍有很多。
成本是商用化的第一道门槛。 12月10日,百度的自动驾驶原型车在北京进行了测试,从百度大厦附近出发,经过G7京新高速、五环部分路段,进入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之后原路折返,最高时速达到100公里。
这辆原型车由宝马3系GT改造,车顶上不停旋转的64束激光雷达(LIDAR,主要用于实时生成汽车周围环境高清数字地图)的市场价为70万元,车内搭载“百度大脑”的电脑也是最高端的,加上其它的摄像头和传感器,整车的造价应该在百万元以上。但王劲明确表示,三年后,除了车价以外,百度无人驾驶系统的成本将远低于雇佣一个司机的成本,即使是在安徽芜湖这样的三线城市,“这样才可能进入商用。”
怎样才能降低成本呢?2012 年,谷歌公开其无人车的成本是15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96 万元),其中所用LIDAR的售价达到7万美元(约合人民币45万元),而现在谷歌在公开招聘激光方面的机械工程师,“负责创新性激光雷达的机械设计,以及复杂的光-机-电系统的生产工作”。这意味着,谷歌将自行控制LIDAR的生产以降低成本,而百度的无人驾驶汽车如何跨过这道门槛,王劲并没有做太多透露。
安全是商用化的第二道门槛。王劲在第一次乘坐百度无人驾驶汽车时,当时速上升到100公里后,他的手紧紧抓住了车内上的拉手,尽管从技术角度分析,当发现前方有危险时,人的刹车反应是1.2秒,而无人驾驶汽车的反应是0.2秒。但这能否说明,面对路口堵车、随意变道、开开停停的中国交通现状,无人驾驶汽车一定有着比人脑更快的反应和应急措施?王劲并不认为百度无人驾驶系统已经完美,现在仍是阿尔法版本,将来会有逐渐升级的贝塔版本,最终,通过百度大脑的不断学习,每个出厂的无人驾驶汽车,将自动拥有所有汽车的各种数据以及智能反应,“比人类驾驶员更加安全。”
当然,在短期内,如果不能消除人们对无人驾驶的顾虑,市场培育无从谈起。百度无人驾驶汽车在3年后的商用,将不太可能直接进入消费市场,而更多会先从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领域试行,“人们对于乘坐无人驾驶汽车的接受程度会远高于购买。”王劲称。
建立怎样的生态是商用化的第三道门槛。百度测试无人驾驶汽车的消息发布后,一个段子被多次引用,“当你生病时,坐上无人驾驶,它将会把你拉到百度搜索排名最高的医院——某某民营医院。”
汽车被当做是未来车轮上的机器人,李德毅院士更将其总结为轮式机器人,通过各种技术实现车辆智能化后,必然是各种生活场景在车内的实现,以及为此提供服务的各种商业模式。段子虽然只是个笑话,但带来的暗示是,在百度的下一个阶段,传统搜索竞价排名的商业形态将不可复制,无人驾驶汽车的未来,一定更加开放和创新,且没有“原罪”。
在三年这么短的时间窗口期内,百度无人汽车要迈过成本、安全、生态这么多门槛,实属不易。
况且,留给无人驾驶的思考还争论还有很多,大家可以从伦理、法律、政策各种角度跟小编探讨一下:
一、智能系统应该设置为先保护车内的人,还是先保护车外的人?(这是一个恒久的伦理问题,跟火车司机该救乘客还是铁轨上的小孩是相似的。)
二、无人驾驶没有司机就上路,是不是属于无证上岗呢?
三、政府对无人驾驶的容忍程度能有多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