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妈坐庄:二维码限额500元?你可能是误会了!

央妈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近日,央行印发《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自2018年4月1日起实施。新规将个人客户的条码支付业务根据风险防范能力等级进行限额管理。使用二维码付款,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不超过500元。

限额500元,这个数字能满足普通大众的消费需求吗?很多人买件衣服、吃顿饭就可能超过这个数字,但从调研数据来看,2015-2016年,主流支付机构每日条码支付95%以上都在500元钱以下,2017年上半年,主流的支付机构条码支付人均每日金额是108元,也就是说500元的限额基本可以满足大众的需求,不会有太大影响。

此外,当消费超过500元时,大家完全可以打开自己的二维码提供给商户。在这个过程中,用户使用的二维码是动态条码,且登录账户时大都有指纹解锁,大额支付时有短信验证码,要比商铺摆放的条码安全得多。

这已不是央行第一次出手“整治”第三方支付。2015年,央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支付账户超过限额要用银行网关、快捷支付金额要在200元以下、要用五证来证明“我是我”……因此被不少业内人士称为“史上最严”。2017年,央行再发《关于实施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存管有关事项通知》,明确提出非银行支付机构不得挪用、占用客户备付金,给第三方支付再上一道紧箍咒。为何央行一再出手规范第三方支付?答案无非二字:风险。

此次,央行对静态扫码支付限额的规范,可以理解为央行在第三方支付企业身上再加的一道锁。静态扫码易被篡改或变造,宜携带木马或病毒,真伪难辨,导致支付风险较高。依照央行的风格,完全可以一刀切,直接禁止使用静态扫码支付,但如今的二维码付款成了多数人的支付手段,支付整体规模不断扩大,一味“堵”不如“治”。

此外,《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也是在抑制第三方支付企业的不正当竞争。央行的用意很明显,支持金融创新,但不允许部分市场机构在业务开展中扰乱公平竞争秩序。因此明确点出:“部分市场机构在开展条码支付业务时,在定价和市场推广策略中采取倾销、交叉补贴等不正当竞争手段,滥用本机构及关联企业的市场优势地位,排除、限制支付服务竞争,导致支付行业无序发展和不公平竞争,扰乱市场秩序。”

此次新规一出,第三方支付企业大都三缄其口,对于央妈的决定台面上一直持“赞成”“拥护”“支持”的态度。大家都明白,支付宝和微信为了争夺市场份额,每年都不惜下血本烧钱来培养用户习惯,但明年,两家在市场打法上一定有所改变,无法再继续通过“补贴”“倾销”的方式抢占市场。

此外,央行有意在将第三方支付引向一个良性竞争的市场环境,虽然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市场份额仍有很大的流量优势,但当优惠不再,单靠简单、便捷吸引用户明显不够。日后,在央行的“有意”扶持下,若觉醒的银联开发出更快捷的支付方式,可能会对当前支付格局产生影响。

数字显示,该季度市场交易规模达294959.2亿元人民币。支付宝、腾讯则继续分别以53%和39%的占比遥遥领先。留给银联的空间和时间都不多了。

你可能还感兴趣:

HTC身陷“大败局”:感觉整个厂子的都在混日子  员工:“在这里看不到未来”

从天堂到地狱,“追剿”三星手机

2018新机炸裂,华为要玩三摄,苹果“双卡双待”,OPPO充电15分钟……充满了?!

未来,智能机器人,真的会毁灭人类?

2035年,他们中的一些人会改变世界

假如,可以从2035回望2017……

钱宝崩盘,创始人自首了,可我投在里面的钱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