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摄影五大要素的考量——刘志超福建霞浦摄影随笔
什么是专题摄影?笔者概括为:通过摄影方式的采访创作、影像内容组合、图片的编排,编辑成一组或多组事先立项选题的摄影专题化、系列化、片段化叙述性事物形态的影像表达。通过一组图片或系列图片,反映人、社会、自然的某一人物、事件、故事、状态、观点,甚至是赞美与批判。
翻开摄影史篇看,早期的专题摄影的专利权主要集中于新闻媒体、书报期刊等专属的行业部门,以及国家政府部门依据需要所授权和签约与摄影人合作的摄影项目专题。历史所验证专题摄影既是为国家意识形态、政治利益、经济文化等社会进步发展服务的,也是为人类价值取向、信息交流、生活方式、艺术审美和精神激励服务的。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需求,专题摄影的作用与价值早已突破部门的归属,延伸于大众所喜爱的思想、民主、情感、诉求、社会交流的影像表达方式。职务与非职务专题摄影的互动发展,大大促进了各门类摄影繁荣发展。中国的专题摄影以独有磅礴气派,成为影像文化中影响时代的特色优势。
专题摄影大多数创作方式采用的是纪实摄影(记录摄影)门类,因此,人们常常将专题摄影归类于纪实类,其实专题摄影还可以依据需要,采用艺术类、商业类摄影创作手法。由此可见,专题摄影不易固定在哪一类,它的表达形式应是涵盖摄影各门类可选择的一种体裁。
专题摄影是依据社会、行业、市场、大众需求来界定它的题材、体裁和表达形式的。比如新闻专题、人物专题、故事专题、事件专题、赛事专题、体育专题、环保专题、防疫专题、工业专题、农业专题等等。包罗万象的社会专题都有各自的内容与特征,同时专题摄影还拥有共同的创作规律的把握。以下所提出专题摄影的五大要素,是笔者依据经验教训而归纳的建议,仅供读者参考借鉴。
第一要素:立项选题,把摄影的视野拓展到世界范围,传承创新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担当,突出专题摄影的人民性。充分发掘题材的丰富内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扎大地,感悟生活,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深情融合中,让可拓展的影像贴近充沛的人气、地气、勇气,彰显民族精气神和人性的光辉,让作品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
第二要素:深度思考题材的命题,选择与营造有信仰追求、有境界高度、有文化底蕴的生动素材,突出专题摄影的思想性。笔者特别主张增强摄前意识,即使偶遇精彩瞬间,也是在长期理性创作、善于摄前思考的原始积累中生成的现场灵感而揽胜。好的专题创作应具有鲜活而充满思索张力的思想元素,专题叙述的内容通过有序图片,将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信息,而且是揭示社会、认知事物、明辨是非、启迪思考、焕发激情的精神动力。因此专题创作体现出摄前思想层面的功课储备和作者文化与艺术功底的修养。
第三要素:贴近生活、贴近心灵、贴近时代聚焦主旋律,突出专题摄影的时代性。摄影是记录历史、审视当下、展望未来的视觉窗口,尽管单幅与组合图片都有其共同的社会功能,但是为表达主题而组合的图片更需要鲜明表达新时代、新思想、新状态和新形象。不排除专题创作还涵盖着历史古迹、文化遗存的丰富遗产的保护利用与抢救整理性创作。存量更大的仍然是具有当代主流特征、主流意识、主流话题的使命课题,用影像表达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期待的述求与心愿。因此专题内容与影像元素应紧紧贴近时代变迁发展的脉搏,找到聚焦的切入点、结合点和兴奋点。
第四要素:多维度构思影像要素、符号等构成,突出专题摄影的艺术性。摄影不仅仅具有纪录特征,还要具有影像表达的艺术特征。艺术的感染力与审美鉴赏魅力是摄影最基本的要素与功能。专题摄影是以叙述事物、抒写思绪,集锦景致、抒怀情感为牵引的连环画式、精彩片断的组照,其每幅相互关联引伸、递进深化的主题思想的照片,要靠奇思异想的艺术结构、高妙渲染的艺术气韵来烘托、催化出影像主题的心灵写照。除了专题文献档案所用的记录片断,可不必用浪漫手法创作艺术之作外,其它专题摄影缺少艺术要素,即使内容有思想内涵,也会自然衰减影像思想深度和作品感染力的颜值。
第五要素:寻求发现更多适应时代需求,促进人、社会、自然和谐发展,赢得大众喜欢欣赏阅读的好专题,突出专题摄影的可读性。专题作品的受众率取决于作品内容与质量的优劣和不同领域、行业的需要。新闻摄影专题受众率很髙,并不意味着作品有多少艺术含量,人们注重观看与思考的是新闻事件的本质、要害、利弊与是非,求索的是真理与正义的核心价值。而其它项目种类的专题,除行业需求作品信息外,其它专题作品的受众者自然形成双重标准评价作品,一是题材内容是否吸引人;二是表达形式是否可读可欣赏。因此专题作品的可读性是对整组照片综合评价或认同的基本标准。专题作者应在选题与构思中便开始挖掘创作这一命题和艺术呈现有多大的可读性。实践所验证,可读性的内涵包括许多内容,如题材是否新颖独到?专题内容是否会有更多部门、更多人关注?拍摄对象主体是否真实、典型并具有故事情节或动人的诗篇?选择与组合影像是否紧扣主题、是否具有思、艺、情相融一体的系列画卷?每幅照片是否风格一致,形成完整连贯有节奏感的叙事链?从严格意义上说,可读性与上述的人民性、思想性、时代性、艺术性是有机而不可分离的整体。作为作者必须充分考量可读性它所蕴藏着充满正能量的信息、智慧、故事和催人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即使选题于批评、警示、揭露真相之意的专题摄影,也应分清社会主流还是支流、普遍性与个别性的原则,防止在创作思想、影像构成,乃至专题文字表述层面过度夸张,而失去影像真实可靠、公平公正、积极向上地转换力量。
专题摄影应配好必要而简约的文字解读,其文字表达也应考量上述“五大要素”的精神实质。文字阐述是全组图片画龙点睛之笔,有理有据、有节有序,精辟深刻,扣人心弦,它是专题摄影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统领和贯穿专题摄影创作全过程的主题思想。
图片说明:这篇小文所配的图片是我2021年4月份去南方三省时在福建霞浦所拍摄。霞浦是太多摄影人都在聚焦的摄影示范打卡地,在那里找到风景的突破则需要扎实的内功和时间,因此仍然有更多的摄影人多次往复此地研究它。我作为过客人,一次性短时的拍照,很难有长进和突破,心中自责是一次众人重复性拍照,但我也想到如有时间深入现场转换视角或者改变传统题材和命题,也许会有新的影像变化。上述照片仍然是运用纪实摄影手法拍摄,但摄前有些想法,试图巧用更简约的符号元素来彰显画意感的视觉语言,其实有几幅可采用铅笔画的手法来表达现场。现在所组合的一组照片尚没有形成内容、逻辑、顺序、主次乃至整体结构上的完整性、情节性、系统性的专题创作。赶海的人物照片与风景照片的情愫、风格表达不够一致,全组照片影调、色彩也确有不协调之处,仅供读者阅读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