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铁钱库,库中藏有48吨铁钱,专家说:这是害人不利己的东西
在河北沧州地区,有一座著名的特钱库,此库中藏有铁钱48吨,其规模颇大,堪称是一处奇景。可考古专家们却认为,特钱库之所以会保存下来,实际上正是害人害己的结果。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金属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质,每一种金属都具有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因此也存在各自不同的用途。但是在古代时期,古人却对金属种类进行了区分,模仿封建等级制度对其加以严格分类。古人认为,铜是美金,因为礼器、乐器、钱币等都是由青铜铸造而成,故此是金中君子,而铁器却是恶器,因为金属铁只能打造成兵器,是不祥之器。然而凡事无绝对,相比于古代的铜钱而言,铁钱也曾经在历史中出现过。
铁钱俗称大铁钱,比一般的铜钱大,铁钱的出现,始于西汉初期的铁半两,是一种随着恶钱发展起来的货币形态。当时的铁钱主要存在两种铸造形式,第一种是官方发行的作为通货的的铁钱,而另一种则是民间私铸的铁钱。作为铜钱的补充钱币,铁钱几乎在历朝历代都发行过,尤其是到了北宋时期,铁钱的使用几乎达到了最高峰。
河北沧州地区矗立着一尊巨大的铁狮子,而就在铁狮子附近,当地农民曾挖出一座巨大的特钱库,并从库中发现数百万枚铁钱,后经核查确认,铁钱的数量超过480万枚,堪称是一座巨大的宝藏。据考古专家称,此次从沧州地区发掘出来的古代铁钱,几乎都是宋朝年间铸造的钱币,其年号依次为崇宁、大观、政和、宣和,均为宋徽宗的年号,由此也能看出,宋徽宗年间的社会经济形势尤为混乱,铁钱居然也能大行其道。
众所周知,铁器虽然被古人视作恶器,但仍可以铸造成其他的生活生产用品及兵器,为何朝廷不将其全部熔化制成其他铁器呢?答案很简单,朝廷不是不想熔,而是不能熔。宋朝经济文化发展迅速,几乎可以达到封建王朝时期的顶峰,但其军事水平却完全不比他国,因此才会经常受到辽国与金国的侮辱。北宋朝廷与北方游牧民政权的对立由来已久,几乎已达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故此双方也在不停地进行着军备竞赛。
北方游牧民族畜牧业发达,但农业与冶炼行业却仍水平低下,正因如此,其制作兵器的铁质来源多数都依靠进口,毫无疑问,邻国北宋正是最好的进口国。可北宋朝廷也深知,一旦大规模向北方输出铁器,无疑会造成双方军事实力的巨大悬殊,因此朝廷明文规定,严禁向北方输出铁器。可游牧民政权为了自身的生存,也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们居然花高价购买北宋铁钱,用以熔铸成兵器。面对此种情况,北宋朝廷也毫无办法,因为经济贸易是社会发展的必要手段,钱币流通也不可能被禁绝,故此,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铁钱大规模流向北方。
北宋朝廷当然不能坐以待毙,为了改善被动的局面,一些大臣便提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在铁钱中加入金属锡。据南宋人周必大《省斋文稿》记载:大观初,河北置籴便司,且铸夹锡铁钱。都转运使梁公子美闻公才,辟监磁州裕民第二监。也就是说,当时的人们开始故意将铁钱中加入锡,以此增加铁器的脆度。
锡是一种特殊的金属,其质脆且熔点低,铸造成钱币虽然掰不断,但制成兵器却触之即断,极大的遏制了北方买钱铸兵器的风潮。可有一点不得不提,就是铁器在加铸锡之后很难再被还原为铁,虽然现代技术完全可以达到要求,但在宋朝时期,却并没有此项技术。也正是因为如此,沧州特钱库中才会积压如此多的铁钱,因为北宋朝廷也没有办法将其重新铸造成铁器,真可谓是害人不利己。
可我们依然很庆幸,正是因为北宋朝廷无法处理加锡铁钱,才会令其完整地保存下来,最终成为文物,为考古研究工作提供诸多宝贵的资料。
参考资料:《古币探究》 雷蒙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常山赵子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