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的时代:破坏与公正的纠葛

阅读第1138天
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想到了一部电影《搜索》。这部电影没有什么华丽特效,但我认为确实可作为陈凯歌近十年以来难得的佳作。
我认为的“佳”在哪里?就是对群体性效应的真实写照。只是因为某人上传的照片,说女主角不尊重老人,不愿意让座,而引发了一系列的悲剧。
我当时看这部电影就在想,如果看到了那样的报道,我会不会从众?答案让我冷汗直流,基本会。因为那时候,我的思想,已经会被整个群体带偏。
不是说群体就是没有思想,也并不是里面的每个人也没有思考。而是在各类混杂的队伍中,不是你在想什么,而是整个群体表现出来的是什么!
<1>
由于某些国情原因,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书中,对于农民起义都是大书特书。如果我的记忆没有出现太大偏差的话,从陈胜吴广开始,每次农民搞事情,都叫起义。
如果我们界限不是分得那么清楚的话,从古到今的农民起义有多少场,真的是举不胜数。只是更多的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没有激起太多的浪花。
如果去探寻农民起义,感情确实会有点复杂。原因很简单,官逼民反。任何朝代的民众造反,肯定是有不得已的原因,哪怕这个原因很扯淡。
农民其实本质应该是善良的。为什么善良?因为只要不是生活完全过不下去,谁也不想走向造反这条路。毕竟,诛九族不是说说而已的。
但是挑起农民起义的人就很有意思。他们不一定是纯正的农民,也不一定是真正被逼得没法而造反。这样的人,我们称之为阴谋家(或者是政治家)。
陈胜吴广、刘邦、黄巢、朱重八、洪秀全、杨秀清……这几位都是历史上最有名的农民军领袖。细细数来,基本符合前面的规律。
农民起义的发展速度一般来说比较快,为什么?说的简单点是从众心理,哪怕是造反。更多的,那些口号,就是渗透人心。
陈胜吴广和朱元璋,更多的是政治类的口号:打倒暴秦,赶走蛮夷。而其他大佬的口号,无非就是均田地那一类。
可惜,农民起义的局限性太大。没有胜利就已经内讧,组织性薄弱,格局相对低劣。除了少数几位太祖般的人物,其他也就呵呵了。
这类群体活动造成的破坏性极大。当然不是专指农民起义,因为只要战乱,最后倒霉的都是百姓。只是农民起义,就是充满浓浓的讽刺。
一遭得势,他们也许就忘记自己当初为何而反,也许就会忘记自己本来的身份为何。也许,这就是眼光狭隘者必经之路。
农民起义的队伍庞大之后,这个队伍展现出来的特性,其实和最开始领导者的个性息息相关。并不是说随他的性格,而是他的行为。
刘邦虽然是泼皮无赖出身,但是懂得识人,那么依旧可以有一支汉家铁军;朱重八乞丐一枚,但是不拘小节,韬光养晦,也是可定鼎江山之人。
群体,也许大部分就是盲从。最高领导者没有迷糊,那么一切还有机会。不然,队伍中哪怕有少数的聪明人,前面还是绝路一条。所以,老大,真的不好当!
<2>
对于群体来说,他们是不是渴望公平呢?我觉得不一定。没错,我们冷静地思考自身,会发现我们也许还是渴求的。
但是群体,也许对于不公正更加能够认同。昨天我谈到,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会自动开始抱团,结合成一个利益群体。
以前面的农民起义为例。当他们略有成就的时候,还会回家拿着锄头,和那些未参与这项伟大造反事业的人一起面朝黄土背朝天?
不可能。不是他们想不想,而是整个群体是不会允许他这么做。对于整个利益阶级来说,一个人做出的特例,就是一种背叛。
太平天国,是个人认为近代较为可惜的一场起义活动。整个组织的创始团队是有能人的。军事、民政、信仰包括组织性,都很不错。
但是看到金田封王的时候,我心中只有哀叹一句:下了一步蠢棋。我一直很相信两句话:
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2.任何有能力的人,应该要有一个可晋升的空间;
定都南京,虽然被diss过很多,但是也可以理解。原因很简单,打了这么久的仗,这帮泥腿要享受了。
本来嘛,要享受也可以理解,但是对于带的那帮手下在进行利益分润的时候出现了太大问题。定都之后,真正获利的只有极少数的王,哪怕中间的那些将领也没有享受红利。
说来也是幸存者偏见吧。我们看来正常的灭亡,但是在当时谁又能享受每个人好像期待着的公正?但是内心,其实也期许着自己是个特权阶级。
我们口口声声对那些关系户鄙夷也好,看不上,看不惯也罢。但是当真正碰到事情的时候,是不是在内心还是渴望我们能够有“关系”?
买房,看医,升学,就业,从商……关系无处不在。我们去评说某某关系户的时候,嘴角是鄙夷。眼神,不也是意味深长吗?
<3>
群体性的无意识行为有一种经典现象,就是对所谓事实的确认。刚刚提到了《搜索》,这部电影中的民众为何不在现场,但是看到图片和视频也会进行批判?
很简单,他们以为自己看到了“事实”。许久之前,我就提到过,我们所看到的,也仅仅是我们想看到,或者被看到的。
事实,这个词从发明出来,就是带有浓浓的悖论。我感受最经典的就是,两个人说同一件事情,也都没有说错,但是就会给人两种不一样的感受。
也许是语言的魅力,但是在这里,听者都是得到了事实,但是就会不一样。而在群体中,他们所感受的事实本来就容易有问题。
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这里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就是三人成虎。曾子再怎么贤德,他的母亲再怎么相信,也抵不住再而三的言语。
所以我们想想谣言的传播。那些传播谣言的人真的知道事情怎么回事吗?不知道。他一定相信上一个传播谣言的人吗?并不是。
之所以愿意传播,就是因为满足了内心的某种渴求。疫情期间,出现了一则最无语的谣言,就是关于李开复,还有什么哈佛六剑客回国,朋友圈都转疯了。
那些转载的人多么爱国吗?不是。但是他们知道,这时候发这类素材容易博取眼球。我自己专门去查阅了资料(后来也出现了辟谣),发到朋友圈。可惜……
还有一点,群体在进行这类“事实”传播的时候,是怀有极强的侥幸心理。毕竟,自己又不用承担责任,只是说说而已。
<4>
既然说耳听为虚,眼见那就为实吧。不,眼见,也不一定为实。曾经看过一个叫做“朱一旦”的枯燥视频,就是对这类事情的讽刺。
我们现在的社交媒体很强大,强大到我们接受的信息太多。能够只是看文字就相信的人有,但是如果加上图片和视频,也许就是有图有真相了。
你看,人,就是这么奇怪。自己平时美颜和进行视频剪辑的时候,都知道这个根本没有所谓的“真”,都还是信之凿凿。
哪怕直播,如果对媒体稍微有点了解的,都知道这个搞假太容易。我们自以为看到的真相,实际上不过是看到了真相外面的一层面纱。
其实这里也很无奈,没错,很多事情真的是无奈,所以必须心态放好。在公交车上,看到一位老人家站在座位旁边,那座位上的年轻人就是没有搭理,你怎么看?
没素质?没教养?我觉得也许吧。或者冷静的时候,还能够想想。但是当身边的人稍微一带动,你也觉得看到了真相:一个不尊老爱幼的年轻人。今天,你又做了一件正义的事情。
某些事故发生,众口一词,告诉社会,事实如何。我还是不太敢相信。重庆的公交车事件,如果看看那一波三折,就看发现很有意思的事情。
开始批斗司机如何如何,公交公司如何如何;又说女司机如何如何,最后监视器调出来,那位乘客如何如何。
我不由地想到,如果哪天又有新的证据出现,会不会我们的三观又碎了一地呢?我想不会的。因为群体会自动调整心情,化身正义使者!因为,真相,永远掌握在我们手中和嘴巴。
<结语>
一个人很有特点,加入群体之后,也许就会被慢慢同化。这个过程是那么地不经意,也许只有你晚上睡前默默回顾的时候,才会有所感悟。
并不是群体性效应都是坏的,只是容易偏。这种偏,就是因为群体的无意识性行为就像一辆被醉酒的司机驾驶的汽车横冲过来。
这时候你只要不是自认为钢铁侠,最好的办法就是躲避。我们敬天爱人,但不意味着牺牲自己,还有好结果。有时,自以为的舍生取义,真的是让人哭笑莫名。
(0)

相关推荐

  • 造谣偷情让女孩抑郁后,他们说不就是开个玩笑嘛

    你知道,摧毁一个普通人有多简单吗? 用一张嘴造谣就可以了. <成人记>中有这么一句台词: 「谣言是成本最低的凶器,它只需要一个念头和一个舌头.」 "舌上有龙泉,杀人不见血.&qu ...

  • 为什么你总是感到心烦、喜欢恶意揣测他人?根本原因在于这五点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灵魂不干净的人,看这个世界都是充满恶意的.有些人不会在乎事实的真相,他们只关心自己想要关心和看到的.拿自己锋芒的刺随意刺伤别人,久而久之,世界在他们眼里也会变得黑暗空虚 ...

  • 衡人论事,将心比心

    4G 5G 大数据 人工智能 自媒体

  • 有一种高情商,叫不随意评价别人

    设想一种场景: 有天,你在公交车捡到一个钱包,交还给失主: 本来一件好事,但传播到网络后,却被人说在偷钱. 换作是你,会有什么感受. 这是最近发生在安徽环卫工高先生身上的事情. 8月20日,安徽淮南, ...

  • 李亮_为什么你总是很心烦?

    为什么你总是很心烦?心理学家表示:长期不顾事实.恶意揣测成习惯,灵魂不干净的人,看这个世界都是充满恶意的.有些人不会在乎事实的真相,他们只关心自己想要看到的.拿自己锋芒的刺随意刺伤别人,久而久之,世界 ...

  • 广州十三行女老板率众当街杀人?让子弹飞一会!

    看到最后觉得赞同的话, 一定要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文|进击的熊儿子 原创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 删帖降温,不说人话,这是当今舆论场上最现实的官方生态. 也许有人会说,真相本就比谣言跑得慢," ...

  • 《不怕告诉生活事情的真相》

    Bravery Jonathan 真相是什么,真正相信的那也就成了事实,那些告诉我们真相的人,究竟值得被相信吗?         我是不怕告诉生活事情的真相,因为只要我们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事实,那 ...

  • 舆情怪圈:真相永远跑不赢谣言

    ©进击的熊儿子出品 执笔|熊儿子 如若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 现实的悖论就是,真相往往跑不赢谣言. 有句话叫,「当真相还在穿鞋,谣言已经跑遍半个世界.」 这话听起来虽然有些耸人听闻,但绝对是当下某些舆情 ...

  • 谨防网络时代破坏生产经营罪“口袋化”

    对于当今的刑法解释而言,罪刑法定虽说是其最大的解释目标,但它也常常面临挑战,尤其在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对刑法"兜底性条款"进行扩张解释已成为一种司法趋势.这一点,在网络时代 ...

  • 不知不觉间,男人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弱势群体

    邻居家老王是个老实憨厚的中年大叔,平时的主要工作是在公司帮客户运输送货,闲暇时间还兼职跑跑外卖补贴家用,除了孤言少语不会说那些婀娜奉承的话,不会哄嫂子开心以外,在我们年轻一辈的男生眼里简直就是当代优秀 ...

  • Z时代来临,捕捉酒店年轻消费群体的营销创新该怎么做?

    环球旅讯 · 黄书阳 · 2021-04-08 14:15:18                 2021年3月21日,世界睡眠日当天,东呈国际旗下城市便捷酒店与气味博物馆(香港)联合跨界打造的以&q ...

  • 【会员风采】高健林-时代放歌 新文艺群体书画家风采录

    [会员风采]时代放歌 新文艺群体书画家风采录高健林 高健林作品1<牧童回村见伙伴> 高健林作品2<万家灯火> 高健林作品3<拂堤杨柳醉春风> 高健林作品4<牧 ...

  • 养老护理员缺口达千万,谁来守护老年群体高速增长的“银发时代”?

    老龄化速度加快,未来谁给我们养老? AgeClub线下活动丨退博会同期活动:第五届中国老年行业商业创新大会.退休美好生活专题论坛.第五期商业访学团火热报名中! 撰文丨格格 编辑丨陈苗 开篇: 人口老龄 ...

  • 新兴消费群体崛起,文娱付费消费时代迎来红利期

    Z'世代和80后成为人口的重要组成力量(新兴消费群体).按照欧美定义,Z世代(又称互联网世代)是指1995年后出生的.受互联网.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MP3等新科技影响的新一代.如果延伸Z世 ...

  • 这部24小时性与爱纠葛的电影,展现了这个时代的众生相!

    假如以上帝的视角看待芸芸众生,在一栋公寓里就可以看见成千上百的你我他,正在上演着相似的爱恨情仇一幕幕. 可是毕竟我们都是凡人,不可能有此本领,还好我们有电影让我们可以窥见生活中真实的自己! 今天给大家 ...

  • 后疫情时代家长群体更好的成长之路……

    果雪儿国学教育频道 主播:朱丽 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重大战略成果.虽然疫情尚未结束,但是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新阶段新时期,包括家庭教育在内的各项工作持续推进.      后疫情时代,作为家庭教育主体 ...

  • 《民法典》开启弱势群体美好生活的新时代

    <民法典>是新时代人民权利的宣言书,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保护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为弱势群体实现美好生活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一方面,<民法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