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三十九本书翻译手记<br
我的第三十九本书翻译手记
“扮演”老舍回译《四世同堂》
2017年我有机会将老舍先生杰作《四世同堂》中文稿佚失部分的英文稿翻译回中文准备出版,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幸运。这几个月的翻译过程,可以说是“一场游戏一场梦”,做的是字句替换和寻觅可能的老北京话的游戏,也做了一个回到80年前的老北京生活的梦。我“扮演”了老舍,也与书里的老北京小羊圈胡同的人们朝夕相处了一段时间。
具体到翻译,这次翻译与以前的英译中是不同的。用老前辈杨绛先生的话说,翻译是一仆二主,译者既要对原著忠实,充分体会原作者的用心,理会其叙事风格,做到“信”,还要对目的语读者负责,使译文顺畅通达,也就是做到“达”。但这次“回译”则在一仆二主之外,又增加了第三个“主”,那就是将译文的叙事风格向老舍先生前面的大半部小说靠拢,而人物语言更是要遵循老北京话的风格。这就需要首先正确理解英文原文,正确传达英文稿件的意思,英文理解不能出错,然后在译文准确无误的基础上,在英文本意思的框架内,译者要“扮演老舍”,尽量用自己理解的老舍的口吻讲述故事,用自己熟悉的北京话传达各色人等的对话。套用翻译学的术语,这个过程就是充分语境化框架内的归化法翻译,而且这个“归化”的特定条件是归化为北京话的文本。
当然这不是说先翻译出一个正确的普通话底本,再进行北京话的润色,这二步并非是截然分开的,真正做起来时应该是二步并作一步走的,随时都要进入“老舍状态”。
于是我抓紧时间把《四世同堂》复习了一遍,画出里面富有老北京特色的言词供自己参考,这才开始翻译。
有了这样的总体风格的感觉和把握,作为译者,我的任务是前面所说的那两个层面:英文译本是唯一依据,因此要把英文本吃透,不能把表面上看似简单的句子想得过于简单(比如目前传播比较广的一个故事情节,说老舍写那时的北平肉铺供应紧张写得很细致,商人把肉藏在纸盒子里一点一点出售,可这样说的人肯定是读英文原稿时看错了字,把橱柜(cupboard)想当然当成了纸盒子(cardboard),这就歪曲了小说的基本情节),更不能想当然随意发挥和“改写”。在正确理解的基础上,再考虑小说的京腔京韵,使译文有老舍的韵致。
英文本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很多中文的俗语和成语都采取的是直译法,看上去一目了然。只要你熟悉这些俗语和成语,还原为中文则轻而易举。小说的英文译者浦爱德女士有北京话基础,她基本是采取直译的办法,就是让这些有中文特色的表达法原汁原味地进入到译本中,让英语读者明白中文的表达,从中领略汉语的风采。这种方法后来被教科书解释为翻译的“异化法”,就是部分或完全的直译,给目的语读者以强烈的直观感觉,从中感受异国色彩和情调,甚至久而久之这样的词汇能逐渐进入英文中。如现在很多直接翻译的中文表达法都成功进入了英语词库中一样,比如“人山人海”就直译为people mountain,people sea;“不作不死”则是No zuo no die;甚至“折腾”干脆就是zheteng。
有趣的是老舍当年做英译汉时也是采取的直译办法。朱光潜先生给老舍写信评论老舍翻译的《苹果车》时就说过老舍的译文有些地方“直译的痕迹相当突出。我因此不免要窥探你的翻译原则。我所猜想到的不外两种:一种是小心地追随原文,亦步亦趋,寸步不离;一种是大胆地尝试新文体,要吸收西方的词汇和语法,来丰富中文”。朱先生的猜测是有道理的,在具体翻译实践中我们很多人也尝试过适当保留原作的原汁原味,以此来丰富目的语的表达。或许老舍当年因为有过同样的尝试,看到浦爱德用直译法翻译他的作品会觉得有趣吧?
这样的例子在后十六章中比比皆是,当然这也考验回译者的功夫,是否能看到英文反应出对应的中文成语或俗语,反应不上来或缺乏中文这方面素养,可能就会翻译的比较冗长啰嗦。比如:… your bowels to burst and your brains to be scattered,应该想到是“肝脑涂地”而不是“脑断肠裂”。a woman of the world,应该想到“阅人无数或饱经世故的女人”,而不是“世界的女人”。like a body and its shadow是如影随形,而不是“像身体和影子”。both courageous and intelligent,应该是智勇双全,不能翻译成“既勇敢又聪明”。
还有一些句子是彻底的直译,相信这些英文能让我们一眼就看出中文原文来,这样的直译应该说对英语母语的读者来说是直观而新鲜的表达方式,可以从中领略中文的意蕴,如:We cheat ourselves and cheat others,自欺欺人;…palaces with their ancient colours and fragrances,古色古香;…seemed to have crossed out with one stroke of the pen,一笔勾销;to turn the rudder when the wind changed, 见风使舵,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