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書九章》之“斜蕩求積”題詳解

《數書九章》“斜蕩求積”題詳解

上傳書齋名:瀟湘館112  Xiāo XiāngGuǎn 112

何世強 Ho Sai Keung

提要:秦九韶之《數書九章》有“斜蕩求積”一問,此問涉及“三斜求積”之術。“三斜求積”術乃求任意三角形面積之公式,其實本題只用勾股定理即可。

關鍵詞:斜蕩、三斜求積

斜蕩求積

本文取材自南宋‧秦九韶之《數書九章》﹝又稱為《數學九章》﹞卷三上。本題單位為里,但答案要求為畝。

問:有蕩一所,正北濶一十七里,自南尖穿徑中長二十四里,東南斜二十里,東北斜一十五里,西斜二十六里,欲知畆積,幾何?

荅曰:蕩積一千九百一十一頃六十畆。

術曰:以少廣求之。置中長乘北濶,半之,為寄。以中長冪減西斜冪,餘為實,以一為隅,開平方得數減北濶,餘自乘,併中長冪共為內率。

以小斜冪併率,減中斜冪,餘半之,自乘於上,以小斜冪乘率減上餘,四約之為實,以一為隅,開平方得數,加寄共為蕩積。

草曰:以中長二十四里乘北濶一十七里得四百八,乃半之,得二百四里為寄。以中長自乘得五百七十六為長冪,以西斜二十六里自乘得六百七十六為大斜冪,以減長冪,餘一百里為實,開平方得一十里,以減北濶數一十七里,餘七里,自乘得四十九里,併長冪五百七十六,得六百二十五為內率。

次置東小斜一十五里,自乘得二百二十五為小斜冪,又置東南中斜二十里自乘得四百為中冪,却以小斜冪併率得八百五十,以減中冪四百,餘四百五十,乃半之,得二百二十五,自乘得五萬六百二十五里于上。又以小斜冪二百二十五乘率六百二十五得一十四萬六百二十五,減上餘九萬里,以四約得二萬二千五百為實,開平方得一百五十,併寄二百四里,得三百五十四里為泛。

以里法三百六十自乘得一十二萬九千六百歩,乘泛得四千五百八十七萬八千四百歩,以畆法二百四十歩約之,得一千九百一十一頃六十畆為蕩積。

解:

“蕩”,淺水之湖曰“蕩”。非正曰斜,非正形之“蕩”曰“斜蕩”。今有蕩,其圖如下:

今求斜蕩ABCD 之總面積,連 BD,設其長為 c,BE為ΔBCD之高,即上圖之長 24 里,如下圖所示:

斜蕩之總面積乃 ΔBCD 與 ΔABD 面積之和,今先 ΔBCD 面積及求 c,求出 c 後,再求 ΔABD 之面積;故本題之“術”及“草”皆分成兩部分。

“斜蕩求積”其實乃“三斜求積”之引申,即計算本題可用“三斜求積”之公式。現將“三斜求積”之公式重述如下:

有一三邊不等之三角形 ABC,今設“大斜”為 a,“小斜”為 c,“中斜”為 b;各邊所對應之角分別為 A、C 及 B 如下圖:

其面積可從下式而得,以下即卜公式:

。其實最長之邊不一定安排在下方。

本題之ΔBCD 面積 =

× 24 × 17 =

× 408 = 204﹝方里﹞。此即“中長二十四里乘北濶一十七里得四百八,乃半之,得二百四里為寄。”

“寄”乃代名詞,即代表某一數,與下文之“泛”相同,即現代所云“設 204為 a”, a 是為“寄”。

24 是為中長,242= 576 是為中長冪,26 是為西斜或稱為大斜,262= 676 是為西斜冪或稱為大斜冪。

於是可得方程式:

204 =

,右方乃面積公式。

2042=

× [195364 –

]

166464= 195364 –

= 28900

= 170

965 – c2= 340

c2 = 625

c = 25。是為 BD 之長。625 是為“內率”,但無說明此乃 BD 之平方。

《數書九章》草曰:

以中長自乘得五百七十六為長冪,以西斜二十六里自乘得六百七十六為大斜冪,以減長冪,餘一百里為實,開平方得一十里。

在直角三角形 BEC 中,依勾股定理可知 262 – 242 = 676 – 576 = 100,√100 = 10,此乃EC 之長,見上圖。

又曰:

以減北濶數一十七里,餘七里,自乘得四十九里,併長冪五百七十六,得六百二十五為內率。

即 17 – 10 = 7,此乃 DE 之長,見上圖。

在直角三角形 BED 中,DE2 + BE2 = BD2,即 72+ 242 = 49 + 576 = 625,是為“內率”。併,加也。

以下為求 Δ ABD 面積之算式﹝已知 a = 15 ,b = 20, c = 25﹞:

Δ ABD=

﹝“三斜求積”公式﹞

=

=

=

=

= 150。

另法:

因為 202+ 152 = 400 + 225 = 625 = 252 ,即 Δ ABD 是一直角三角形,則其面積為 =

× 20 × 15 = 150。

《數書九章》草曰:

次置東小斜一十五里,自乘得二百二十五為小斜冪,又置東南中斜二十里自乘得四百為中冪,却以小斜冪併率得八百五十,以減中冪四百,餘四百五十,乃半之,得二百二十五,自乘得五萬六百二十五里于上。

AD2 = 152= 225 是為小斜冪,AB2 = 202= 400 是為中冪。

小斜冪併內率得225 + 625 = 850。

以減中冪四百,餘四百五十,即 850 – 400 =450。

乃半之,得二百二十五,自乘得五萬六百二十五里于上即
(450 ÷ 2)2 = 2252 = 50625。

以上即 AD4,亦用於以下之算式:

又以小斜冪二百二十五乘率六百二十五得一十四萬六百二十五,減上餘九萬里,以四約得二萬二千五百為實,開平方得一百五十

以上即 225 × 625 – 2252 = 140625 – 50625 = 90000。“以四約”即除以 4。

其後得

=

= 150。

其算法理由如下:

Δ ABD=

=

=

=

=

=

=

=

=

= 150。

總面積 =Δ BCD + Δ ABD = (204 + 150) 方里 = 354 方里

此即“併寄二百四里,得三百五十四里為泛。”

“寄”是上文之 204 方里。

354方里合354 × 3602 方步,即 45878400 方步,240 方步合一畝,

畝,即191160 畝。

以上即“以里法三百六十自乘得一十二萬九千六百歩,乘泛得四千五百八十七萬八千四百歩”。

“泛”即 354 方里。

因 100 畝為 1 頃,即1911 頃 60 畝。

此即“以畆法二百四十歩約之,得一千九百一十一頃六十畆為蕩積”。

附注:

上述算法秦九韶與筆者不同,因為三邊之安排不同,故步驟有異,但所得之結果相同。

在《數書九章》中“三斜求積”之題置於“斜蕩求積”之前,即後題可能用前題之公式,故筆者於本題用“三斜求積”公式二次,第一次用作求 ΔBCD 之 BD 之長,第二次用作求 ΔABD 之面積。

秦九韶先以勾股定理求 ΔBCE 之股 EC,再求出DE,仍以勾股定理求 ΔBDE之弦 BD,但用相關“三斜求積”之公式求 ΔABD 之面積。

以現代數學而言,可用勾股定理求 BD,亦可用勾股定理証明 ΔABD 為直角三角形,故其面積為勾股積之半,若以此法求“斜蕩積”,則不須用“三斜求積”公式,三法中以此法為最簡捷。

以下為“斜蕩求積”之原文: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