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一、二……

这么看,麻雀也挺俊(网图。致谢原创!)

麻雀一、二……

听雪女子

早就有个心思,给麻雀写几句话。

麻雀是掉头不顾的鸟。但若论跟人的亲密性,麻雀要是第二,就没有鸟第一。跟人走这么近,却又不被人所看重;不重视、不呵护也就罢了,还随意伤害。人,不能这么个“大爷”法!索性就着前面“踹”的憨劲,为麻雀喊两嗓子。

咱得承认,麻雀的确相貌般般,拿它同类的任何一个跟它比,都能把它比成“简直”。云雀、黄雀、孔雀自不必说,那颜值,那清脆,都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就说跟它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燕子、喜鹊,也都比它耐看。燕子一身玄衣,就一个字——“酷”;喜鹊黑白搭配,走的是经典路线。灰不灰、褐不褐的麻雀,在人家面前蹦跶,像长了一脸大麻子的小丑,也难怪不招人待见。

样不俏,又肯说。一睁眼,嘴就不停,声音还嘶哑,叽叽又喳喳,聒噪得鸟见鸟躲,人见人烦,懒觉都睡不成。这还不算,一点不讲究,邋遢,不爱干净,随地大小便,住不择地,吃不挑样:猪圈、鸡窝、篱笆,树梢、屋檐、草丛,几根柴几棵草,都能撘个窝;吃相更难看,不挑食,荤的吃,素的吃,剩饭剩菜也照吃;是可忍孰不可忍的是,饥不择食时敢吃地里长着的粮食——这还得了?东西南北都在闹饥荒,在众口里夺食,不是惹众怒嘛!就这,差点给它带来灭顶之灾。若非后来科学家们鼎力争辩,它恐怕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那场“除四害”中,就被当作“一害”灭种了。

有意思的是,就是这么顽劣,它却被冠以“家雀”——得亏这个“家”字,将它与那些高高在上的鸟神们区别开来,终究成就了它。

家雀——家里的雀、家中的雀、家人的雀,意即家中的一员,不当外“人(鸟)”才这么称呼,这是麻雀的三生有幸。话又说回来,这个名分也不是白当的,得有几分“家”的担当才堪任。

这份担当,春、夏、秋都显不出来。

春天,家家户户都在盼燕子。一立春,童男童女们就拍着小手唱:“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看出名堂了吧?为什么人们喜欢燕子?从另一个角度看,燕子到哪里,哪里就“最美丽”——啧啧,谁不想“最美丽”?灰头土脸的麻雀被忘到脑后,在情理之中。夏天,它也不会被想起,人们嫌弃它把夏天吵得越来越热,背地里悄悄地支棱起耳朵,摒心静气地听有没有“布谷”“布谷”的叫声,布谷鸟的到来,昭示着一年之中第一个收获季的开启。秋天么,兴奋点太多,眼睛看到的,耳朵听见的,鼻子闻着的,满满的获得。秋香阵阵,硕果累累,麻雀的叫声,早就被丰收的欢歌笑语淹没了,甚至,麻雀偷吃点晾晒的稻谷,人们也会大度地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装作看不见。

只有冬天——到了冬天,燕子、喜鹊们都随着南飞的大雁找安乐窝去了,有的动物选择冬眠,“躲进梦里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只这傻了吧唧的麻雀,还恋着主人,与主人一起捱过三九严寒。一夜鹅毛大雪,空气都凝固了,连狗也被冻得懒得叫生人。大清早,麻雀的叽喳声,是不是“如听仙乐耳暂明”?!被感动的主妇,赶紧回屋,抓一把谷子,撒在雪地上,看着小家伙们吃完……此时,人们才终于体会到麻雀的不离不弃,多么难得。

说到这,又想起它那一劫——一个国家,有拿枪的,有拿棍的,连小孩子也拿个弹弓,对着它打,说它是“害虫”——简直滑天下之大稽,我怎么也想不明白。这是谁的馊主意?

麻雀是鸟类中最有人情味的。一个家庭遇到了坎,老人不吱声,愁得闷头抽烟,麻雀会蹲着陪伴左右,这是何等情谊!这份深情,是彼此的幸运。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则是祖先对麻雀相陪相伴的真诚回馈。还有什么,比立德立言更鼓舞“鸟气”的?

别看小家伙不足15厘米长,却聪明,学xi和记忆,与较高级的脊椎动物如老鼠、猴子等一样快。它们知道感恩,对于喂过食物的人家,流连忘返:唧唧呱唧唧呱——这呆鸟,还以为人人愿听自己的声音呢!

麻雀的爱情,怕是要跌破很多人的眼镜,它跟大雁一样,是钟情的鸟!“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鸳鸯在很多人眼里,是爱情的象征。古时候,未出阁的姑娘,在给自己准备嫁妆时,少不得绣一对鸳鸯戏水的枕头——要是知道鸳鸯是采花大盗,5分钟能换一次伴侣,亲爱的姑娘,你绣还是不绣?换做我,是宁愿绣一对儿灰不溜秋的麻雀的——你懂的,呵呵。

麻雀一睁眼就叽喳。从树梢成双成对地飞到地面,或者从三楼成双成对地飞到底楼,嘴里一直叽叽喳、叽叽喳,你叨我一下我啄你一嘴——千万别认为那是吵架。有点像贫贱夫妻,看上去互相看不上,从早吵到晚,实际上谁也离不开谁,床头吵架床尾和。

麻雀对幼鸟的哺育,感天动地。它们可不像乌鸦,对孩子的照顾,有一搭没一搭。屠格涅夫在随笔《麻雀》中,写了他亲眼见到的一幕:一个老麻雀为了自己的崽子,敢于和凶悍的猎狗厮杀,即便因害怕昏厥过去,但却不躲不溜,直到把猎狗吓得怔住。作家对麻雀充满了敬重。

麻雀的品种很多,遍布广泛,除了南极北极,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听见它们的叽呱。这种不起眼的小精灵,最是平凡,命运却最是多舛。过去,它是猎人练手的靶的,因为它的死伤,没有人在乎;现在,很多烧烤摊子上,它依然赫然在目,同样的理由,它不是一级或二级保护鸟儿,吃它,不被追究。多亏有顽强的生命力,一年可孵出一到四窝小麻雀,否则,这么个围追堵截法,即使像猫一样有“九条命”,麻雀也早就绝迹了。

“米国”的波士顿,有一座麻雀纪念碑。1860年以前,“米国”是没有麻雀的。彼时,波士顿地区毛毛虫猖獗,庄稼连年欠收,酿成灾荒。当地人专门从欧洲引进麻雀来对付毛毛虫,遏制了虫灾,居民免于饥饿。波士顿人为了纪念麻雀的功绩,立碑纪念。的确,麻雀的口粮,60—70%是害虫,至于在田地上拾点漏,从人嘴里争点食,可以忽略不计啦!

啰里啰嗦这么多,不是想为哪个拨luan反zheng,我也没有那个力量。就是觉得,一个有一千万年历史的物种,未被大浪淘沙掉,绵延不绝,就是再平凡,也自带着仙气。不敬重也应怀揣悲悯。

要是哪天,麻雀也像大熊猫一样,物以稀为贵了,谁还在数九寒天的清晨,为你唱“叨来咪”?

2020年10月16日写于听雪书屋

(0)

相关推荐

  • 100只鸟儿绘画素材(建议收藏)

    中国妙境书画艺术交流 1.麻雀 花鸟画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一个画种,它所包含的题材都是取自人们喜闻乐见的物象.禽鸟,大自然中的精灵,则不可避免的成为中国花鸟画的重要表现对象. 我国著名花鸟画家萧朗先生笔下 ...

  • 除了在家数钱,还可以看星星,听鸟儿歌唱

    我们从前住在学校家属区时,一边临着街道.先选房的人认为街道那边敞亮,还是东为大,所以剩了西面给我们.其实这边才安静,客厅伸出去一大截,挡住了街上的车嘶马鸣.早上,可以在鸟鸣中醒来. 楼区空地不多,并没 ...

  • 轻抚尘封:逮鸟

    逮鸟 鲁人 儿时,在胶东故乡,逮鸟不单是乐趣,更是清苦生活中对食物的欲望. "逮"鸟的方法挺多.无效的是用筛子扣.扣鸟儿只能在雪天,但我没成功过.可能只有如鲁迅先生在<故乡& ...

  • 冬季的精灵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大雪隆冬万物静",冬季,特别是北方的冬季给大家静谧的感觉,仿佛除了人类这种生物,其他的动物要么已经飞走,要么进入冬眠.其实不然,在 ...

  • 【鸟】/ 畅严

    鸟 畅严 "钓鱼穷三代,养鸟毁一生".这句话应该是生活无趣之人总结的,或者是失败的人总喜欢找个借口. 我不钓鱼,也没养鸟,但我仰慕把日子活的简单而精致.钓鱼也许是我以后的生活,但把 ...

  • 俗语:“两鸟进家门,不富也添喜”,是哪两种鸟?为啥没有喜鹊?

    门前喜鹊叫喳喳,必定有喜事来到家,人们对喜鹊的印象一直都不错,或许是因为名字起的喜庆吧.然而与喜鹊体型相似的乌鸦却并不讨喜,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喜鹊身上的羽毛为黑白相间,而乌鸦身上的羽毛是纯黑色. 其 ...

  • 俗语:“两鸟进门,不富也喜”,你知道是哪2种鸟吗?为何没喜鹊

    看着它们渐渐从土里面冒出头来,努力地吸收着土壤里的养分,在阳光下变粗变高.最终开花结果,这真的是让人心情愉悦的事情.养鸟也是如此,吃完晚饭,吹着傍晚的风,拎着鸟笼走在街上,鸟儿偶尔叫出来几声莺歌燕语, ...

  • 【鸟人说鸟事】​麻雀 兼做回答外国人为什么不拍鸟之一 在朝阳拍摄的鸟系列(全文500字)

    [鸟人说鸟事] 在朝阳拍摄的鸟系列 麻         雀 --兼做回答外国人为什么不拍鸟之一 户外活动 "为什么那么多麻雀.喜鹊怎么不拍?"拍鸟的时候,和一些好朋友一起聊鸟和拍鸟 ...

  • 俗语“两鸟进家门,不富也添喜”,哪两种鸟呢?

    住在农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农民在田地劳作之余,也喜欢在家种植花草,养殖鸟雀,纯属一种爱好,尤其农村的老人最喜欢在清晨和傍晚,拎着一个鸟笼子在村里走,鸟笼子时不时传出一两声鸟叫,老人也会高兴的跟着学 ...

  •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二 麻雀

    麻雀的童年记忆之二 每年夏天从武昌江滩往彭刘杨路方向,经过武汉音乐学院时,就会看到一排高大挺抜而又粗壮的柳树,这些柳树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生在闹市长在闹市的,而且是长在马路中间,俨然一条天然的隔离带,来去 ...

  • 麻雀二三事

    麻雀,是我认识的第一种鸟.小时候,哪哪儿都能见到他,给我的印象是他一天到晚总像没吃饱似的叽叽喳喳.忙上忙下不停地寻这觅那的.他的小脑瓜特别圆,通体褐色羽毛,只在翅膀上夹杂些许的黑色暗条,两只细细的小爪 ...

  • 梦幻西游:揭露五开魔大唐的威力,挑战十二星辰犹如麻雀收割机

    梦幻西游:探索五开魔大唐的威力,挑战十二星辰犹如麻雀收割机

  • 从花泽类到《麻雀》唐山海,为什么深情的男二总得不到女主的爱?

    ◤原创声明:本文为原创,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不过欢迎大家转发到朋友圈~么么哒~ [转载授权和合作咨询请发邮件至2848447305@qq.com联系小妹.] 最近小妹很心痛,在前两天播出的<麻 ...

  • 程龙启:家乡的麻雀(外二章)

    四月天:骑车慢游积雪的街道|诗歌 文/程龙启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其实,他们飞不高,也飞不远 大多时候停在门前的榆树上 蹦跳着,唱着歌谣 有时候,他们落到地面上 一双圆溜溜地小眼睛 机警地环顾四周 ...

  • 求索与探疑:中国音乐史学发展的动力(二)——陈聆群、陈应时二位先生于学科建设的功绩和感怀

    作者:洛 秦 内容提要 陈聆群.陈应时教授是我的老师和同事,提携和指引我走上学术道路.与二位先生学术共事的30多年经历,让我更清晰地看到他们对中国音乐史学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陈聆群先生是一位中国近现代 ...

  • 读懂十二时辰,就懂了我们的一生

    十二时辰是古人根据一日间太阳出没的自然规律.天色的变化以及自己日常的生产活动.生活习惯而归纳总结.独创于世的.十二时辰制,西周时就已使用.古人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一个时段叫一个时辰.十二时辰既 ...

  • 44张照片,告诉你二战前世界的样子

    1939年,轴心国与同盟国宣布开战,此前的几年间,全球的人们陷于疯狂与骚动之中,这也成了大战爆发的前奏. 第二次中日战争期间的1937年,一名日本兵在守卫一段占据的中国长城(国会图书馆). 自19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