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北往事:那高高的秋千架

鲁北传统文化原创作品(81)

阅读本号文章,请关注:jdlc2016

作者:孙玉专

作者简介:

孙玉专,网名:风吹来的沙,山东博兴县人,从事建筑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喜欢古典文学阅读,酷爱文学创作,尤其以散文及小说见长,其处女作叙事散文《玲子》发表于《阅读》刊物。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清明节是一年中除春节外最热闹的节日了。

离清明节还有好几天,我就板着指头数日子,感觉一天天的,过得特别慢。终于有一天,看到生产队晾晒粮食的那个最大的场院里,几个精壮汉子抬来些扎秋千用的长长的木头,我就知道,清明节就要到了。

他们先把两根木头埋在地里,上面最顶部交叉起来,用铁丝绑扎牢固。在相距约3米的地方再做一个同样的架子。然后在两个架子上面交叉口里横放上一根比较结实的木头,叫做横梁,横梁上串上两个铁环。把一根长长的拇指粗的绳子,穿到一块事先做好的两端有孔的木板上,木板离地面约有半米的高度,然后将绳子牢固地栓在横梁上的铁环上。这样,一架气势磅礴的秋千架就搭成了。最后,还要在秋千两边的架顶上分别插上一杆红旗。据老人们说,插红旗的目的是为了保佑安全。

秋千架搭设完,清明节的序幕就拉开了。

先是一些老人孩子来打秋千。他们一般荡不好,也就是趁年轻人还没来,先来过过瘾。有时候一个老人在上面荡几下,有时候两三个孩子争抢着上去让大人们抓着绳子来回的荡几下,便高兴的不得了。

到了清明节这天,生产队里放一天假,大家不用下地干活了。吃过早饭,年轻人就陆陆续续的来了。就像过年一样,男孩子们把平时舍不得穿的衣服拿出来穿上,女孩子更是一个个花枝招展的,一改往日下地干活的装束,暗地里较量着谁最漂亮。老人孩子也早早的来到,大家聚集在秋千架的两侧,等待着那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面。

荡秋千不仅需要力量和胆量,而且还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小伙儿们有的一个人上去,也有两个人一起的,他们在秋千上,不用别人助力,完全靠自己身体的一曲一伸,让秋千荡起来。先是慢慢的,小幅度的悠荡,随着秋千惯性的增加,再加上人身体的屈伸,就会让秋千荡的越来越快、越来越高,直到几乎跟横梁一样平。他们的衣角和头发,一任逆风吹起。从高处落下来的时候,他们身体往下慢慢弯曲蓄势待发,等落到最低点了,脚下用力一蹬,身子猛地直立起来,把全部的力量用在了脚下的木板上,使人和木板同时腾空而起,比上一次还要高,看上去潇洒极了。其实,他们的每一次下落的过程,都在为下一次起飞积蓄力量,每一次的落下都为了下一次飞的更高。

看着秋千架上的人衣角飘飘,身体有节奏的起伏,我想他一定很享受,享受着自上而下如飞的飘逸和自下而上成功的自豪,因为这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这时,你会觉得带给你的不仅仅是对视觉的冲击,还有心灵的震撼,那是任何一个运动项目或娱乐项目都没法比的。每当这个时候,人群中就爆发出阵阵掌声和叫喊声,姑娘们也激动地拍着巴掌欢呼雀跃,场面一片欢腾。

整个一天,秋千架前高潮迭起。这个荡完了,马上有人接着上去。年轻人就像比赛一样,你荡的高,我比你还高,你的时间长,我比你时间还要长。姑娘们越是叫好,小伙儿们越是荡的起劲,围观的人鼓掌都鼓累了,秋千上的人还不舍得下来,仍在上面继续卖力。直到下面等着上场的人催的着急了,才很不情愿地直起了腰,那秋千才悠悠地缓慢停下。

这俨然就是一场比赛,虽然没有裁判。我想,在那些荡秋千的小伙儿们心中,姑娘们就是他们的裁判。尽管没有人明确给出名次,但从姑娘们的叫喊声和仰慕的眼神里,冠亚军的名次大概早已产生了。

那时候我还小,大概7、8岁吧,自然不懂得这些,只是羡慕那些把秋千荡得出神入化的小伙儿们。后来稍微懂事了些,慢慢的就自己琢磨出来了。当然,那时候的我也没有能力参与进去,只是在早上或傍晚人少的时候,坐到上面过过瘾而已。

秋千是所有娱乐项目中,起源较早的一种,它最早可以追溯到人类的先猿人时代。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群人聚居在一座山上,靠摘树上的野果和捕猎为生。随着后代繁衍越来越多,生活资源越来越缺乏,最后连树皮草根都吃光了,整座山上几乎找不到可以捕捉的动物,他们的生存面临着严峻挑战。隔着一条数丈宽的山涧,对面山上由于没人居住,树上的野果每年都没人吃,最后落到地上烂掉,那些动物也肆无忌惮的在山上嬉戏玩耍。怎样才能获取对面山的这些食物,他们终于商量出一个办法。他们挑选出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儿,抓住长在悬崖峭壁上的树藤,由几个人用力推,荡到山涧的那边去。虽然开始并不顺利,有的荡不过去,体力耗尽,摔到深不见底的山涧里丧了命。但是经过不懈努力,在付出了几条生命的代价后,他们最终成功了。随着一些技巧的日益熟练和胆量的不断增加,所有的人都能够荡来荡去,就像串门一样。就这样,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抓住长在悬崖上的树藤,从山涧的这边荡到对面去。据说,秋千就是从那时候发展而来的。

后来,看到有些宫廷戏中,人们把秋千装扮的富丽堂皇,让那些古装仕女们坐在上面,慢悠悠的荡来荡去的,满是惬意的样子。我就想,从为了生存抓着树藤荡过山涧,到官宦人家的女孩们在上面优哉游哉的嬉戏,一直到现在成为年轻人争相展示技术、力量和胆量的运动项目,它的发展不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部分吗?

清明节过完,生产队里就派人把那高高的秋千架拆掉了,以前的喧嚣又归于平静。可是我们放了学,还是喜欢去当初荡秋千的地方玩,很有点意犹未尽的意思。

秋千,这个在历史上与清明节没有什么渊源的东西,为什么会成为鲁北老家清明节的一项娱乐活动呢?到现在我也不甚明白。或许是因为那个年代娱乐项目比较匮乏,还是因为别的原因?我就不得而知了。尽管随着近年来人们精神生活领域的不断拓展,娱乐项目越来越多,秋千也逐渐销声匿迹了。但每当清明节到来的时候,我还经常怀念起儿时那高高的秋千架。

(0)

相关推荐

  • 古代的栈道是怎么修建的

    四川四周环山,古代时交通极不发达,因而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之说.修栈道是解决四川交通的有效办法之一. 最初的栈道具体发端于何时也许已经很难考证.未列入正史的传说时代,周武王伐 ...

  • 秋千上 | 朱伟平

    大树枝上垂下两根麻绳, 绳的两端系着一条木板, 木板上坐着 一个小姑娘和一只黑猫. 凉风阵阵, 那板条有些微颤, 小姑娘只是坐着, 没有说话, 猫也安静地坐着, 垂着尾巴-- 月朗星稀, 小姑娘想着什 ...

  • 青鸟作品《秋千架飞过云稍》

    <秋千架飞过云稍> 青鸟 喝下四季 才能调戏万物 我愿意是 胡子拉碴的纨绔 走一街 桃杏尽开 笑几声 姑娘低羞 懒猫趴在我背 缱绻墙头 秋千架飞过云稍 带回青丘诗句 迷路嫡仙 小城又开始了 ...

  • 漫谈《金瓶梅》二十八:秋千架娱情,来旺儿醉谤

    原创艾莱茨狗2021-02-22 19:14:11 古人计时常用二十四节气顺序来记时间.也体现了古人的智慧来,二千年来,总结下的农桑经验,对时间节点把控的很准.就现在来说清明节前后会下雨,或者天阴几天 ...

  • 鲁北往事:过年走亲戚

    一提到过年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走亲戚,走亲戚是我们博兴当地的方言,就是亲戚之间互相走动拜年的意思,然而依照我们当地的风俗走亲戚得是男孩儿,未出阁的小女孩不走亲戚,所以作为女生的我来说其实没怎么走过亲戚 ...

  • 小说写作 | 解析《白狗秋千架》,教你如何写小说

    今天我们来读莫言早期作品<白狗秋千架>,尝试通过对这个作品内外多层面的解读,首先让大家读懂这个小说,然后学会如何读小说,在此基础上学会从阅读中汲取写作养分. 1.小说的更名 这篇作品发表于 ...

  • ▶️黄梅戏《秋千架》马兰 吴亚玲

    .................................................................................................... ...

  • 【滋水 · 散文】樊新萍 :秋千架

    滋水美文  有爱.有情怀.有品位 致力于最优质的阅读体验 <滋水美文> ︱第347期︱ 编辑︱小蚂蚁 中国 ● 西部文学微刊 Chinese Western literary journa ...

  • 西坡往事|蹦高高的蛋蛋,圪蹴累了,就起身站站

    关于老范的事我都是听来的,东边听一点,西边听一点,那是我十七八岁暑假最乐于做的事情.每天放下碗,一擦嘴抬起屁股,便开始四处晃悠,也没什么目的地,顺着马路走,有谁在院子里招呼我,我就不客气的进去. 那些 ...

  • 鲁北往事:窑厂岁月

    小时候,经常听老家人说:"好男不上窑厂,好驴不进磨房."并不是说在窑厂干活的男人都不是好男人,拉磨的驴就不是好驴,而是说窑厂的活儿太累,但凡有点其他的出路,哪个男人也不愿去窑厂受那 ...

  • 鲁北往事:村里来了要饭的

    爷爷七岁去要饭, 爸爸七岁去逃荒, 今年我也七岁了, 高高兴兴把学上. 幸福全靠毛主席, 翻身不忘共产党. 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上小学时候一篇课文里的一段顺口溜,说的是在万恶的旧社会许多老百姓摆脱不了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