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北往事:盘炕

鲁北传统文化原创作品

第172期

小时候,有一个邻家大姐小名叫荣,比我大一岁。她是我的玩伴,也许我是家里老大的缘故吧,一直希望有个姐姐,所以这个叫荣的姑娘,便成了我要好的伙伴。那时候,农村女孩的小名大多都是一个字,什么花啊、果啊、枝啊、草啊的。她家住在我家的东南侧,在东西路的南边,西侧是大队部。四间低矮的土坯房子,有个窄窄的小门,小院里栽的是杨树,高高的、瘦瘦的,每到夏季伴着蝉鸣,树叶“哗哗”地唱着,凉爽无比。也许是因为房宅在路南的原因,这个小院显得安静了许多,于是便成了我们玩耍的好去处。

记得上初中那会儿,荣姐姐早就辍学了,跟着早已成家的哥哥生活。那年春天阴历的三月,惊蛰之后的天气乍暖还寒。鲁北特有的大风“呼呼”刮个没完,大风卷着沙土迷得人睁不开眼睛。只要出门,脸上的沙土就布满了眼眶,灰灰道道的。所以,每到大风来临季,街坊们足不出户,大都窝在家里,勤快的拾掇拾掇屋子,懒的串串门子聊聊天,叫做“风工”。

这是一个星期天,我来到邻家大姐家玩,正巧赶上大哥盘炕。荣姐姐和大哥搬运土坯,院子里堆了一堆炕洞土,黑黑的灰土上面压着零碎的土坯,草木灰从夹缝里钻出来,随风飘荡着。我帮着姐姐搬坯,大哥腾出手来,铲着红泥戳着炕洞子……

那时,农村流传着“四月不盘炕、五月不搬家”的习俗。当时不知道为什么,反正家家都这样做。盘炕分为两种,一种是半炕、一种是全炕。家里人口多的大部分都是全炕。大哥盘的半炕,依着东山墙和北墙的犄角,并排竖立戳上两行土坯,上面用红泥抹平。墙角的土坯砍出一个“口”字型,通往烟道,那烟道是秫秸杆粘上泥做成的。在靠墙一个土坯长的距离,再用两个土坯斜着拼成“八”另排一行。上面用红泥粘好,再横放上土坯,以此类推。盘到最后,用青砖砌上根脚,把土坯砍成合适大小竖立在砖上,连接横排的土坯。炕沿上,或是铺上一溜砖,或是铺上一块木板。靠北墙的地方,砌好锅台。

现在想想,“四月不盘炕”是有道理的。阴历三月虽乍暖还寒,但是春天干燥,土坯干得快,土炕才结实。那天,风沙弥漫。我在搬坯间隙,问询着大哥盘炕的工序,荣姐则一声不吭地运送着土坯。那些土坯码在杨树林的间隙里,是用红土掺上茅草脱成的,干干的、实实的。大哥在砍土坯的时候,用了好大一会儿功夫,我便有机会休息一会儿。荣姐的脸上挂满了沙尘,眼角处泪腺和沙土混合成了两个泥蛋蛋。我用手背抹抹自己的眼角,用手势提醒着荣姐擦去眼角的沙土,荣姐开心地笑了。

在农村,盘炕是一项技术活。盘好了,土炕热、烧草少、灶口冒烟少,屋里干净。盘不好,土炕凉、烧草多、冒烟多,屋里熏得黢黑。土炕盘好后,有的人点一把茅草放在灶口试试,也有的把耳朵贴近灶口听听风声。

睡土炕有很多好处,对腰疼、腿疼都有治疗的效果,特别是对治疗老寒腿大有益处。

土炕上铺着草席,被褥卷起靠墙,大都是女人、孩子的小天地。来了客人,先往炕上请,客人把双脚钻进卷起的被褥下面。炕上放个小饭桌,上面有针线菠萝,有的放上几粒花生、有的放上茶具。男人们则蹲在灶口,围着灶台边喝茶、边聊天。

在北风呼啸的冬天,精神生活匮乏的年代,女人们一边拉呱,一边做着针线活儿,东家长西家短地消磨着漫漫长夜。

岁月沧桑。多少年了,土炕是人们繁衍栖息的地方,它孕育了多少英雄豪杰、仁人志士,记载了多少亲情故事,深深留在了人们的记忆里……

作者:扈忠信,东营市利津县利津街道人。从事文字30余载,作品偶见报端,喜欢书写乡愁糸列文字。
(0)

相关推荐

  • 追忆土炕

    冬季,我常常忆想老家的土炕.土炕不仅承载着父母恒温的关爱,还储藏着诸多我童年的梦香.我的老家在鲁东南山区,年少时每家每户都有1-2盘土炕.土炕自然与土分不开,是用特种的黄泥与麦糠按一定比例和成泥后,再 ...

  • 【首届天津散文杯征文】 温暖的土炕

    天津散文·微刊 天津散文研究会的文学交流窗口 展示精良散文.选拔优秀作品的专业平台 温暖的土炕     天津 孙元发    北运河两岸的农村,家家离不开土炕. 故乡的房子一般都是三开间,中间的是堂屋也 ...

  • 《施木匠的瓦匠活—故乡纪事015》

    我家乡最早的土灶,比野外生存的三星灶强那么一点点. 要搭这种灶,先要脱土坯.土坯是用带有短草秸的泥做成的,垒成一个箱子形的框子,高度没有严格统一的标准,以家庭主妇弯腰操持简单厨事的舒适度为要. 一直以 ...

  • 狄树强丨热炕

    春暖花开,大地复苏,冬季的寒冷悄然离去,收纳电褥子时,不由想起家乡的温暖的土炕. 现在老家还有一些农户使用土炕.主要是在山岭乡村居民家中,少数老年人还是比较喜欢用的.多数是闲置荒废在老房子里的,一年里 ...

  • 吕礼民‖土炕趣事

    炕,字本意是一个烧火排烟的管道.土炕,一个用土坯垒成的暖床,历史上也算是一种非物质文化的遗产. 八十年代以前,农村家家户户的土炕,就是人们生活之余最温暖,困了最想往的地方.土炕,一般都会建在房子前面靠 ...

  • 拓土坯与拓炕板的记忆

    〓第 1553 期 〓 作者|王万荣  编辑|王成海 说起动泥工拓土坯来,那也是我亲身经历过的最苦重的农活儿.拓土坯这种活儿计如今已成为历史了. 过去农村人起房盖屋,垒砌土墙全部用得全是土坯子.拓土坯 ...

  • 完美模拟东北火炕整个建造过程,怎样盘炕-火炕结构-火炕原理展示

    完美模拟东北火炕整个建造过程,怎样盘炕-火炕结构-火炕原理展示

  • 鲁北往事:过年走亲戚

    一提到过年留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走亲戚,走亲戚是我们博兴当地的方言,就是亲戚之间互相走动拜年的意思,然而依照我们当地的风俗走亲戚得是男孩儿,未出阁的小女孩不走亲戚,所以作为女生的我来说其实没怎么走过亲戚 ...

  • 坡刘村史 民俗 盘炕

                          盘炕 过去在关中地区流传这样的这样一个描述小康人家的俗语:"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土地和牛对过去的农家重要性自不必说,而&q ...

  • 鲁北往事:窑厂岁月

    小时候,经常听老家人说:"好男不上窑厂,好驴不进磨房."并不是说在窑厂干活的男人都不是好男人,拉磨的驴就不是好驴,而是说窑厂的活儿太累,但凡有点其他的出路,哪个男人也不愿去窑厂受那 ...

  • 鲁北往事:村里来了要饭的

    爷爷七岁去要饭, 爸爸七岁去逃荒, 今年我也七岁了, 高高兴兴把学上. 幸福全靠毛主席, 翻身不忘共产党. 这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上小学时候一篇课文里的一段顺口溜,说的是在万恶的旧社会许多老百姓摆脱不了要 ...

  • 鲁北往事:挑水那些事儿

    印象中村里有两口水井. 最早的那口水井在老村的北边,顺着村子中央那条通往姥姥家的南北路一直往北走,过了小桥,经过一片场院,大约一里多地就到了.水井就在路的东侧,中间只隔着一条小水沟.井台周围长着几棵老 ...

  • 鲁北往事:上河工

    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对"上河工"这件事不会有什么印象,对"河工"一词也会感到陌生.河工,是整治河道等工程的总称,是从事水利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 鲁北往事:上伕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地方政府经常利用"春冬两闲"时节,组织辖区内18-45岁的青壮年劳力,实施一些沟渠开挖.水库修筑.黄河坝增高拓宽以及对现有沟渠.水库底部的淤泥予以清理.外运等大 ...

  • 鲁北往事:取水记

    "--扁担就是农人的精神脊梁,让他们挑起一个家庭重担的同时,也挑起了一个村庄沉重的历史与殷殷期盼--" 课堂上,正在进行一篇题为<扁担的一生>的阅读训练讲解.文章题材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