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饲养蜜蜂的过程中蜜蜂飞逃现象普遍,分享其原因及有效阻止办法

喜欢分蜂、容易飞逃是中华蜜蜂的生物学特性,飞逃是中华蜜蜂躲避已危及蜂群生存的“险恶”因素,实现继续生存的本能表现。不逃则亡,因此也称其为逃亡。虽然中蜂的恋巢性没有意蜂强,但除非在分蜂的情况下是不易弃掉蜂巢飞逃的,中蜂群发生飞逃是由于原巢不适合生活而引起的,在正常情况下,蜂群是基本不会飞逃的。养蜂者只要弄清其中的规律,就能有效预防中华蜜蜂的飞逃。

饲养过程中导致逃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

一、是自然分蜂团逃迁,投奔新居;

二、是放蜂地缺粉断蜜,蜜蜂受到饥饿威胁;

三、是巢虫、胡蜂等天敌影响蜜蜂生存;

四、是蜂场受到烟味、臭味等刺激;

五、是蜂箱放置在高压线下,蜜蜂受到电磁场的干扰识别不清回巢的方向;

六、是蜂群受到盗蜂的骚扰而被迫逃离;

七、是蜜蜂群势太弱,未能形成强群;

八、是放蜂场地周围有振动源,或蜂箱受到烈日曝晒、寒风侵袭等。

为避免逃蜂,应针对以上原因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一、改善饲养管理,消除逃蜂的内因。例如,在分蜂季节及时分蜂,防止自然分蜂;选择蜜源充足的地方放蜂,防止缺粉断蜜;及时扑灭巢虫、胡蜂等,做好防病、治病工作;避免蜂群受到烟味、臭味及振动等刺激;不把蜂箱放置在高压线下、烈日下或寒风中;对弱势蜂群要勤喂,并勤换老脾,多造新脾,保持蜂脾相称,以增强群势,减少弱子;经常清扫蜂箱,保持其清洁卫生,防止箱底污物厚积。总之,就是要通过加强管理增强蜜蜂的就巢性,降低逃蜂的可能性。

二、经常观察蜂群,及时发现蜂群的外逃征兆。

逃蜂的征兆很多,只要仔细观察就不难发现,例如:工蜂出勤显著减少,守卫、扇风几乎停止;箱内的工蜂骚动不安,贮蜜量显著减少;蜂王产卵减少或停止,且腹部收缩,王台封盖,幼虫干枯;箱底污物厚积,巢脾旧黑,且被咬得破烂不堪;巢虫大量滋生,纵横穿插,并吐丝结茧。

如发现以上征兆,就要立即压低巢门,把巢门板压低到距起落板4~4.3厘米,只容工蜂出入,使蜂王不能通过,同时剪去蜂王的一侧翅膀(但要将该翅前缘脉的大半留下),使其不能飞翔。这样,即使工蜂逃离,但因蜂王不能随迁,工蜂一般都会自然折返。

如果喜欢我的分享,请随意赞赏,您的支持是我继续走下去的动力!

文献仅供参考学习!如有不正确请纠正与补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