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镇雷神坡排洞洞穴遗址
雷神坡排洞洞穴,位于清镇杨院村,以前雷神坡下是一片良田,每逢秋收和油菜花开,金灿灿的成片稻田和黄油油的油菜花十分可观;
据当地人说现在所有土地都要集中改建为蔬菜基地,种植丝瓜。
贵州在远古时期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海水退去,陆生动植物才开始发育生长。
贵州其实也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我国南方地区大部分旧石器时代的遗址基本都处于今贵州境内。由此看来“沧海桑田”并不是浪漫的神话故事!
从雷神坡排洞的地质地貌观测,基本可以推定,这些洞穴有明显的海水常年冲刷侵蚀的痕迹。
记得小时候地理老师带着我们去高高的山上挖古生物化石如今还历历在目,那时候对此无感,只是觉着又是一次郊游的好机会!那可真是“年幼无知”啊!呵呵!
雷神坡排洞共有五个大小不一的洞穴,每个洞穴又彼此连接,同时一个洞穴可以分上下几层。
大约在旧石器时代晚期,洞内有了古人类活动的踪迹。
现代考古学家在洞内发掘出打制石器和石核可以佐证这一现象。
在贵州的解放战争时期,附近不愿接受改造的地方武装曾盘踞此洞作为负隅顽抗之地。
在雷神坡隔着田坝约200米距离对面山头,解放军修建防御工事,共耗时7天时间,利用大炮等最终使得这些武装人员平定。
据说对面山头还可以看到当年修筑战壕的遗址,需徒步上得山去。
公有制改造之后,洞内也曾作为生产队的碾房和榨油坊。
进洞分左右两个入口,原先作为防御工事修建的洞门和护墙今日犹存,厚达2米左右。左边主入口建有两道石门及石墙。
防御石墙、石门没有具体的修建时间,根据贵州古代历史资料推断,大约可以推断为清朝咸丰同治时期某个时间段。
理由是清朝晚期,内忧外患导致贵州各族生存状态堪忧,触发一系列战乱,当地居民为了自保,通常会选择地势险要的就近的山峰修建石头堡垒或者天然洞穴作为暂时躲避兵匪的场所。
这也是贵州各地至今仍然遗存民建堡垒的原因,有些堡垒保存还比较完整,也是研究贵州古代民间真实生存状态的重要物证,所以大部分都会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加以保护。
亲身来到洞穴,洞内通风良好。部分洞穴阳光可以直射进去,同时洞内也会有地下水源形成的所谓“阴潭”。阳光掩映着洞内黄色的岩壁,这样的光影犹如魔术手一般将一个洞穴之美发挥的淋漓尽致。
慕名前往,最好是能得到当地居民的指引和介绍,基本可以了解较为全面的真实情况,然后有的放矢实地观察,收获自然不少!
杨院村大部分世居这杨姓居民,这样一脉相承的村落,如问及其入黔始祖或者周边山川形胜,那自然是如数家珍,内容可谓翔实而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