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为何能在贪官横行的清朝官场上,成为一名清官?

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尤其是官场上的人格外关心。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清朝黑暗、腐朽、贪官多如牛毛的官场中,曾国藩为何没有被同化,他到底练就了怎样的金刚不坏之身?

下面,我们具体来剖析一下:

01

家风对曾国藩的影响很大

家风,能影响每个人的一生。曾国藩入朝为官时,无论是对道光皇帝,还是和朝中的朋友们聊天,他都认为自己是曾参的第七十代后人。

曾参是谁?曾国藩为何要将如此一个古人抬出来?

曾参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儒之一,他是孔子晚年的弟子,是“七十二贤”之一,参与编写了《论语》等儒家经典。可以想象,曾国藩的祖先是如此一个大思想家,他能不自豪吗?

曾国藩是不是曾参的后人,没有任何人会去考究,这仅仅是他进入官场时的一种营销技巧,其目的就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家风是纯正的。关于曾国藩在官场上的营销方式,在我的《曾国藩官场营销学》中有更为详细的讲解,这里不再重复,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我专栏中阅读。

从曾国藩的日记、书信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祖父曾星冈对他的影响很大,曾国藩后来所作的家训中,都是从祖父的谆谆教诲中进行总结。

曾星冈十分勤劳,靠自己的一双手创下了一份基业,曾国藩考中进士,成为翰林后,曾星冈就告诫家人:

宽一(曾国藩小名)虽点翰林,我家仍靠作田为业,不可靠他吃饭。

曾国藩成为大清的官员后,曾星冈特意叮嘱:

尔的官是做不尽的,尔的才是好的,但不可傲。满招损,谦受益,尔若不傲,更好全了。

曾星冈是一个朴实的农民,他留下的这些家训,让曾国藩铭记于心,一心想做一个好官。

02

心学思想成为曾国藩为官的指导思想

曾国藩虽然是理学大师,但从他的为官方式来看,完全是对王阳明心学思想的实践。这也不奇怪,毕竟,理学、心学都是儒家学说,而曾国藩是儒家文化的捍卫者,他在和与太平天国的战争中,就是打着捍卫儒家文化的旗帜,吸引了当时很多有胆有识的人跟随他。

为何说心学思想成为曾国藩为官的指导思想?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王阳明心学思想对曾国藩的影响很大。曾国藩接触王阳明心学的时间,是进入翰林院工作后,当他读了《传习录》后,心灵受到强烈的冲击,也立志做一个“内圣外王”的人。

二是心学思想成就了曾国藩的功绩。在心学思想的实践运用中,曾国藩的心学思想自成体系,更注重经世致用。

我们举个例子,大家就会明白:

比如在人才的使用上,如果对人才单纯讲“良知”,就显得很空洞,没有任何一个人不认为自己有良知,除非他的精神有问题。曾国藩并没有对任何一个人讲良知,认为他们应该为朝廷、为江山社稷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心,否则,就是良知被蒙蔽了。

曾国藩是用“名”和“利”来满足每个人内心的良知,对文人,尽量给予他们名声,对武将,则尽量满足他们对金钱的渴望。

曾国藩和王阳明不同,他不是传道之人,他只是心学思想的受益者,在和官员们打交道的过程中,曾国藩不会去左右他人的想法,他采取的是“和光同尘”的模式,即只要能帮助他成为一个“内圣外王”的人,他不在意对方是小人还是君子。这种方式,让曾国藩得到了大部分人的支持和帮助,成就了他的一生。

曾国藩之所以能在贪官横行的官场上,成为一名清官,其实,都与他内心强大有很大关系,因为,他要成为圣人。不贪,仅仅是圣人的一个基本要求罢了。当心学修炼到一定程度后,内心强大也就水到渠成了。

关于曾国藩的心学思想,在《曾国藩心学》中有全面介绍,无论是他的为官技巧、为人处世方法,还是军事谋略等等,都有实例进行详细讲解,建议大家都看一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