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浦城厢镇曲水园(下)
青浦城厢镇曲水园(上) 小飞来又称大假山,是曲水园的主景点,它位于园林中央,是整个园子的枢纽。大假山通过山顶的九峰一览阁,居高临下地把四周的凝和堂、花神祠、听橹阁、镜心庐、竹榭、清籁山房、得月轩等古建筑组合成一个惠畅顺谐自成风貌的有机整体。
小飞来东西绵延二十余丈,南北纵深十余丈;由黄石奠基,显得稳固坚实,山上植被完美,花草树木葱茏苍翠,奇峰异嶂,怪石嶙峋,富有山林野趣。从园林的各个景点上山,有九条山道可循,登山石径大多盘旋曲折,移步之间,峰回路转,皆有美景可赏。 曲水园的最高景点,小飞来山顶上的九峰一览阁,是全园的精华,登上高阁,可遥望北干山、横山、薛山、小矶山、辰山、佘山、凤凰山、天马山、小昆山等九峰,遥想扩园叠山的当年,远眺云间九峰沉浮于三泖之中,烟云翻滚、风光无边的景象,就不难明白大假山之巅的楼台,所以要被命名为“九峰一览”的缘由了。
沿着高阁的廻廊细细品味,鸟瞰整座园林,南北两池荷绿水清,长堤亘绕,楼隐亭显,全园呈现出的一派古典美景尽收眼底,就连园外护城河的荡漾碧波,毗邻城隍庙的巍峨脊瓴也全在视野之中。 小濠梁位于荷花池边,与恍对飞来、凝和堂、涌翠亭隔池相望。依山傍水,既可衬托山之高耸,又能获得倒影成趣。此亭建于清代。亭名出自《庄子·秋水》:庄子与惠施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儵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施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之不知鱼之乐?”濠,濠水。梁,桥梁。此亭亦为观鱼佳处,故称小濠梁。这是一座木结构的亭子,六角攒尖,精致细巧。宝顶上站一鹤,单腿独立,若正放歌,寓意自由。每条垂脊上都有五只大小不等、姿态各异的狮子,似在起舞,寓意祥和欢乐。 曲水园灵动多姿,以水见长,而园中水的灵魂就在荷花池。荷花池外通护城河,引进的河水是园内弯弯曲水以及大大小小的水池水塘、长长短短的明沟暗渠的水源。荷花池背靠大假山,面对凝和堂、花神堂等古典建筑。左襟得月轩,右带迎曦亭,池岸环线曲折多变,有汀有矶,有亭有桥,岸边遍布古树名木。池水清澈明澄,游鱼历历可数;池中绿叶田田,红花摇曳,莲株中通外直,不枝不蔓,香远益清;雨后,水珠在荷叶上滚动,闪闪放光,正如宋代宗师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述: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曲水园内的喜雨桥高不足丈,长仅二丈余,宽仅七尺,却非常精致:关石戏珠二龙,栩栩如生,横栏石狮两对呼之欲出,北眺“小飞来”,南靠凝和堂,东临荷花池,西依得月轩,与恍对飞来、迎曦亭、小濠梁三大亭隔池相望。喜雨桥得名的由来已是百年之谜,有多种说法,但都充满诗意,寄托了青浦百姓对这座古桥的无限深情。 此廊位于小飞来西麓,始建于清乾隆后期。这是一条木结构的直廊,双坡,长约18米。西面为实墙,置于小溪东岸石驳之上。地面呈“八”字形,中段平正,其余两段为斜坡。驻足廊中,小飞来上的古树、亭阁可以尽览。内观廊、阁、亭似为一体,外瞻则各自独立,各具特点。
此廊有几个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遮去溪西大体量的建筑,增加空间的层次。二、联系一山二池,使之成为一个整体。三、造成视觉上的奇特效果:峰顶西望,山坡无垠;廊桥北看,溪水无际。造园者的匠心,令人叹服。
“近水楼台先得月”,曲水园中的得月轩可谓名副其实,得月轩坐西朝东,全长六十余米,为中国传统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东面正对园林一字排列了84扇长窗。打开窗户,便面对宽阔的湖水,下临蜿蜒的曲水;当玉兔东升,皓月当空时,身居得月轩中,一轮皎洁的朗月,似探手可掬。
得月轩分二层,楼上楼下均为长廊,它南接夕阳红半楼,北连坡仙阁与大假山,是曲水园东南古建筑群景区与西北湖山自然景区的连接纽带。得月轩临溪而建,凭河开窗,溪上几座小桥点缀其间,俨然一幅江南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的画卷。
御书楼位于曲水园西部,是一幢飞戗重檐两层小楼。所谓御书楼,就是存放圣旨之楼,因而是常人不得入内之处。
御书楼面阔三间,看似是毫不起眼的普通民居,但因是存放圣旨之楼,封闭性强的特点十分明显:东面是得月轩,南面是有觉堂,西面是孝子堂(现已拆除),北面是天王殿,形成一个封闭小院。封闭小院中馨口素心荷瓣腊梅倚天王殿东墙土台逸出,冬春时节,芬芳数月。 有觉堂、凝和堂、花神堂是曲水园东西轴向线上的三大古典建筑,而有觉堂最具古建筑的传统特色。
有觉堂始建于清乾隆10年(1745年),是曲水园中历史最悠久的建筑物。有觉堂的四周有廻廊环抱,南北开设刻花落地长窗,东西是装饰着大块玻璃的方形透视窗,从堂中可朝四个方向赏景,所以俗称四面厅。
有觉堂的房顶不见梁柱,全用板梢榫接结构,层层向上收缩,攒拢成藻井形状。这种把小料拼接成大材使用的方法,能把承重力分散到屋架的四周,不仅造型别致,并且物尽其用,坚固耐久。抬头仰观,只觉气派深邃,能引发游人高峻邈远的思绪。
舟居非水,俗称旱舫、岸舫,位于西园最南面。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距今已二百四十年。此船踞于驳岸之上,东傍南北贯通的小溪,西靠清澈的水池,南临水池的一湾支流,北连双层楼台式的得月轩。自东观之,船、轩一体。
船头形制如亭。卷棚歇山顶,戗角飞举。船舱、船艄形制如轩。船舱三面为长窗:西面置于船舷之上,便观景;船艄两侧帮上各有窗四扇,光线充足。向西可至迎仙阁和夕阳红半楼;向北可到得月轩和有觉堂。游人登船,不见石驳,但见溪中游鱼,池中倒影。 夕阳红半楼建于公元1767年,即乾隆三十二年。夕阳西下时,照红半幢楼,跟晚霞相映,极富诗意,登楼之人有与晚霞相伴之感。“夕阳红半楼”取自陆游诗句“欲归还小立,为爱夕阳红”之意。
夕阳红半楼建在用太湖石垒成的假山上,楼下是盘旋曲折的山洞。楼的南北两侧都有石梯。从楼南的石梯拾级而上,实际上是在不断攀登假山,有平步青云、飘然欲仙的感觉。在夕阳红半楼坐定,远眺西面,但见夕阳返照,彩霞一片。 得月轩坐西朝东,全长六十余米,为中国传统风格的砖木结构建筑,东面正对园林一字排列了84扇长窗,浩浩荡荡,蔚为壮观。
百米长的紫藤架。穿过此紫藤缭绕的紫藤架,便可进入曲水园的“东园”。
十块状如鼓形的石上,各刻四言诗一首,所刻字体为秦始皇统一文字前的大篆。文字美妙绝伦,歌咏当时秦国君游猎况。真迹现存北京故宫,青浦曲水园内为仿制品。
这石鼓文大篆,不是我等散淡的人一时可以认得的啊! 内有一”碑廊“,廊墙上嵌有84块石碑。碑文用各种字体书写,草书、小篆、行书、楷书、行草书、章草书、金文字等应有尽有。 石鼓迁运路线图 清泉廊
-
(2018-08-29 18:34:06)
-
(2018-08-27 22:21:54)
-
(2018-08-23 21:07:26)
-
(2018-08-21 21:55:07)
-
(2018-07-26 19:22:57)
-
(2018-07-22 11:18:51)
-
(2018-07-20 18:21:59)
-
(2018-07-10 19:19:00)
-
(2018-07-08 19:12:22)
-
(2018-07-06 17: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