玺印丨东方器物鉴赏

>>>玺印<<<

玺印是凭证工具之一。国家、官吏与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皆须以印记为凭证,于是官、私玺印产生了。玺印大约始自东周,代代相承,未曾间断,完其发展。

VOL. 001

>>鉴赏/白玉鼻钮“絑”印<<<

战国——白玉鼻钮“絑”印,战国,印面1.6×1.6厘米,通高1.3厘米。

战国时期私印,白玉琢造,鼻钮,印面有阴线边栏,印文字体为战国古文,白文,右起横读“絑”二字。此印玉色青白,光泽素淡雅致,材质温润细腻,琢造极为工整。
  战国时期各国文字虽有差别,但无疑均已成熟,表现在玺印上的印文同样如此。此时的印面从文字布局看,更注重单个的文字结构,整体上不如汉代规整标准。细观单独的印文,工整紧凑,引人注目,若从印面通观,似显分散。当时入印的文字与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文字仍不分,少有特定的某种印文或美术式的变体。战国玺印的印面广泛采用边框,宽阔的边框往往与纤细的阳文相配,而阴文则多增加复栏。这些组合的出现,说明在印文不变形的前提下当时已考虑到印面整体布局的修饰。后人摹刻战国玺印,往往以印文相互配合来整合印面,忽视了其特有的时代特点,作品并不具备战国玺印真实的历史风貌。

VOL. 002

>>鉴赏/铜瓦纽“小厩南田”印<<<

秦——铜瓦纽“小厩南田”印,印面2.2×2.2厘米,通高1.2厘米。

 印铜铸,方形,瓦纽。印面有阴线十字界格及边栏。印文为秦篆字体,白文,右上起交叉读“小厩南田”四字。
  印文中之“田”即指田官。秦简有“大田”之官。《吕氏春秋·勿躬》亦有“垦田大邑,辟土艺粟,尽地力之利,臣不如宁遬,请置以为大田。”之句。此为秦王朝管理小厩官田的田官之印。

VOL. 003

>>鉴赏/青玉鼻钮“潘燕”印<<<

汉——青玉鼻钮“潘燕”印,汉,印面1.9×1.9厘米,通高1.4厘米。

   汉代私印,青玉琢造,鼻钮,印文字体为汉篆,白文,右起横读“潘燕”二字。“潘燕”两字等距并列,单字间架与两字布局十分匀称,印文字口较浅,使文字体势在琢造时更易得以流畅的表现,可见汉代制印者之匠心。青玉材质只在印钮顶部向下处与印面少处尚可见到,通体大部分遭到较强的侵蚀,造成表面大片脱落,令人赏鉴时不禁扼腕。

VOL. 004

>>鉴赏/铜驼钮“晋率善氐佰长”印<<<

 晋——铜驼钮“晋率善氐佰长”印,晋,印面2.2×2.2厘米,通高2.7厘米。

战国时期私印,白玉琢造,鼻钮,印面有阴线边栏,印文字体为战国古文,白文,右起横读“絑”二字。此印玉色青白,光泽素淡雅致,材质温润细腻,琢造极为工整。
  战国时期各国文字虽有差别,但无疑均已成熟,表现在玺印上的印文同样如此。此时的印面从文字布局看,更注重单个的文字结构,整体上不如汉代规整标准。细观单独的印文,工整紧凑,引人注目,若从印面通观,似显分散。当时入印的文字与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文字仍不分,少有特定的某种印文或美术式的变体。战国玺印的印面广泛采用边框,宽阔的边框往往与纤细的阳文相配,而阴文则多增加复栏。这些组合的出现,说明在印文不变形的前提下当时已考虑到印面整体布局的修饰。后人摹刻战国玺印,往往以印文相互配合来整合印面,忽视了其特有的时代特点,作品并不具备战国玺印真实的历史风貌。

VOL. 005

>>鉴赏/铜高鼻钮“唐安县之印”<<<

铜高鼻钮“唐安县之印”,唐,印面5.7×5.9厘米,通高3.6厘米。

印铜铸,高鼻钮,朱文,印文部分出现重叠的笔画,右上起顺读“唐安县之印”。
  此印为县官署印。自南齐开始,官印印身明显变大,改用朱文,鼻钮加高,钮孔增大,印绶加粗。唐代地方行政区域的设置分“道(府)、州、县、乡、里”5级。其中县又分为京县、畿县、诸州县三类。京县有长安、万年、河南、洛阳、太原、晋阳六县;畿县是京兆、河南、太原三府所辖诸县;诸州县按辖区户口的多少、地区的好坏分上中下三等。此件“唐安县之印”与故宫藏唐官印“中书省之印”印的制造方法相同。

VOL. 006

>>鉴赏铜柄钮“通远军防城库铜朱记”印<<<

铜柄钮“通远军防城库铜朱记”印,北宋,印面5.5×5.3厘米,通高4.9厘米。

   印铜铸,柄钮,印文字体出现重叠笔画,朱文,右上起顺读。宋代地方政区划分为路、州、县三级。军的级别有两种,一与州同级而隶属于路,一与县同级而隶属于州,通远军防城属后者。此印即北宋通远军防城管理库藏物资的官署印。

玺印可分四期:

1、散制作期:传世的出土古玺印最早为战国时代的制作,印体有大小、方圆、一二三层之分,顶端作小鼻纽者最多,印文有三晋、齐、楚等国古文,布局疏朗,错落有致。

2、形制统一期:秦汉魏晋皆有统一印制,南北朝因之。皇帝专用玉质,称玺,余者用铜,称印。这段时间之印章有大小方圆、长方等等形式,印体日渐厚重,以鼻纽、龟纽居多。印文形式秦代刻阴文小篆,有界格,两汉魏晋的入印篆书方圆俱备,被作为典范,称为谬篆。此外有鸟虫书及与其相类之文字,印文外加装饰及有形印皆为东汉所常见。南北朝印章继承魏晋之作,饶有古趣。

3、发展变化期:隋唐以后印体增大,鼻纽变成小长方形把手,直至增高成上小下宽之柱形柄。官印文字皆作阳文,由细笔微曲之唐篆变化为九叠篆,还有以西晋文、蒙文、满文和满汉篆书合文入印者,印边日渐增阔,布局日趋丰满,笔划与空白日趋均匀。清宫的二十五宝玺为乾隆十一年(1746年)所完成,是专用于国事的传国宝,除一金一檀木外余皆玉质,体积硕大,作各式龙纽,为前世所无,玺文有满文、满汉篆书合文。其它大小宝玺多为石质,乃御笔和赏鉴所用,其性质属私印闲章,惟石料、制纽皆极精美,具庄重珍贵的特点。

4、继往开来期:明清私印以石料所作为多,有少量牙角竹木之作,取代了铜质印章。印文主要由书画家亲自提刀,或由治印家镌刻,他们皆以秦汉六朝古印为宗,创造出个人风格,如明文何,清浙徽派诸家,晚清赵之谦、吴昌硕都是名声显赫的大家,他们不仅为中国玺印的历史写下了灿烂的篇章,而对东方邻国篆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图片来源:故宫博物馆馆藏

END

(0)

相关推荐

  • 从《大秦赋》看高古沉雄的燕系玺印

    "印内求印"--高古沉雄的燕系玺印 文/刘国良 燕国(公元前1044年-公元前222年)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二千余里,带甲数十万,车六百乘"跻身于 ...

  • 战国玺印

    战国印-总跋 战国时印章皆可称之为玺,至秦则生变.印者信也,印章基本属性便是凭信.从南到北,从西向东,横跨上百国家,每个地区都形成了各自的印章风格及文化.如秦规整中带着灵性,三晋飘逸中不乏尺度,楚诡谲 ...

  • 中国玺印篆刻艺术的流传与演变丨参观辽宁博物馆玺印展记

    中国的玺印有着三千年左右的历史,其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宗教等密不可分,在各个领域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成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宋之前,玺印虽是一种以实用为主的征信器物,但也形成了 ...

  • 东汉玺印精品鉴赏

    转自:篆刻 ID:ZhuanKeLunTan 喜欢就请转发分享 - END -

  • 《鉴印山房新获古玺印选》高清图赏析丨回顾

    许雄志编著陈振濂题书名并序作者后记施谢捷释文河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4月出版收编著者所藏古玺印282件计得商周图纹玺2件先秦官私玺50余件秦官私玺印50余件两汉和魏晋南北朝官私印130余件隋唐以后官私 ...

  • 推荐 丨 日本最权威古玺印藏

    <日本岩手縣立博物馆藏太田梦庵旧藏古玺印>,收录了从战国.秦汉.魏晋直至隋.唐.宋.元.明.清,涵盖中国所有历史时期的官私印,以及少数民族政权用印.其中,至少有八百余方玺印鲜有人知,为近年 ...

  • 荐藏丨日本最权威古玺印(高清大图)

    <日本岩手縣立博物馆藏太田梦庵旧藏古玺印>,收录了从战国.秦汉.魏晋直至隋.唐.宋.元.明.清,涵盖中国所有历史时期的官私印,以及少数民族政权用印.其中,至少有八百余方玺印鲜有人知,为近年 ...

  • 展品连载:印学源流普及部分——古玺印鉴赏(上)

    由天津印社.天津市滨海新区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的<印象滨海2020--中国印学源流普及暨天津印社社员作品展>已于10月24日-12月30日在天津滨海美术馆.滨海文化馆大港馆区.汉沽馆区巡回 ...

  • 时代风貌 | 古玺印封泥精赏

    凤鸟印  铜 直径38.5x10mm 郢室官玺  铜 35.5x35.2x69.6mm 中行府印  铜 21x19x10.1mm 荥阳  铜 25.1x12.6x15.7mm(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印书 ...

  • 【西散原创 • 初语阅读】张国安作品丨东方露出鱼肚白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初语阅读 初语阅读--西散原创高端平台 初语阅读--中国原创精品散文基地 初语排行榜--中国原创精品散文风向标 1. 夜晚,是白昼的倒影,村庄成为夜色的一部 ...

  • 古玺印封泥精赏

    古玺可分为官玺.私玺.古语玺.图象玺.单字玺和巴蜀文字印.古玺大都以铜作印材,少量的用玉.银等.先秦的银玺不是纯银,纯金.纯银的印材到汉代才出现.玺的大小尺寸,因国而异,各行其是.官玺大小悬殊,私玺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