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派流根本固,鲁府分封世系长”
本期,“鲁王文化”公众号继续推出《鲁王后裔今安在?》系列专题,根据走访记录,综合谱牒资料,本着客观讲述、审慎考证的态度,带读者去追寻那些几乎淹没于历史风烟中的坚韧力量,也从侧面展示在历史动荡的大背景下,中华民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邹城,是第一、二代明鲁王陵区所在地,辖区内很多地方与鲁王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有很多鲁王后裔聚居地,其中邹城北关就是其中一支。由于年代久远,本支先祖已不可考。根据其族人口述,文革前在老林有先祖碑,上面有“郡王”等字眼,碑毁于文革时期。另据族中老人口口相传,先祖是鲁王府分封到邹县来做郡王的(口传有可能是邹平王)。他们老林在现在的老县委,规模很大,位置优越,背靠岗山、铁山两山,南邻因利、大沙两河。而且,在北部不远处的岗山南麓曾发现鲁府阳信王墓,墓志现在孟庙。仅据以上两点,尚不能确定本支是邹平王或阳信王分支的后裔。到明朝后期,随着支脉繁衍,越来越多的郡王、将军、中尉葬于各风水优越之地,可能出现互相邻近、一地附近多支葬入的情况,这一点从一些老谱书葬记中可以看出。本支朱氏最早有确切名讳的先祖为振字辈"振堂"公,是清末秀才,医术高超。并且其后代大都从事中医学研究,救死扶伤,堪称世家。近代以来,世事沧桑巨变,本支族人虽经流离,但族人数量日渐增加,目前本支族人数量不下百人,辈分也是按"振举希连达,康庄玉本宁”等,清晰不乱。通常,明鲁王一系在明末清初时已到振字辈前后,而本支到清末时才到振字辈,而且至今尚有连字辈在世,辈分之大让人不敢置信。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尚待考证。
线索提供人:朱连忠等,整理人:朱丹
关注“鲁王文化”(luwangwenhua)
投稿信箱:257453519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