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诗到香山老,方无斧凿痕
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作者: 夏深,来源:ID:tsgsc8
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
可他从未忘却过真心,亦从未消极过人生。
——题记
01
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落霞凝固在符离天边,温柔地慢慢暗淡,小河边仍传来一阵阵捣衣声。女孩儿用力拧干已经浣洗干净的衣裳,站起身活动活动筋骨。蓝色翠烟衫,一身素净,她擦擦额上的汗珠,一边哼着轻快的曲子一边往村落方向小步跑去。
八月十五。
晚饭后的村落间一家家亮起灯火,街上也逐渐热闹起来,一轮满月缀于夜幕之中,泻下漾漾天水。女孩儿换上阿娘新裁制的水雾一般的淡粉色百褶裙,一会儿阿爹阿娘要带自己和弟弟妹妹上街耍去,清贫日子然幸福美满,女孩儿笑颜如花。
梳洗罢。
鬒发如云,不屑髢也。
邻居白家,公子房间的窗一天未开。白夫人家教如此之严,晚上在街上能不能遇上他呢?女孩儿盯着满月发呆。
“小湘灵!”
女孩儿一惊,发现自家篱笆外那个一身白衣的身影。
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过来,湘灵!”公子再一次轻声唤她。湘灵欣喜又羞怯地跑过去,他从怀中取出用素帕包着的几块精致小巧的月饼。湘灵低头笑了,“乐天!……”接过素帕时却触到他手上因握笔读书磨出来的茧。像含了苦艾,一直苦到小湘灵不经世事的心里。
未等她说完,他将藏在袖中许久的碧玉簪子插在湘灵发中。
那一年,他十九岁,她十五岁。经年之后,白乐天对着满月,一首《邻女》追叙言笑晏晏,再提笔,深藏眷恋。
娉婷十五胜人仙,白日姮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02
公元772年正月,一个可爱孩子出生于河南新郑,他出生时并不像孔子出生时传言的那样,黄河水都清了,只是哇哇地哭了两声,便甜甜地笑了。那是白家的,第二个孩子。
孩子的祖父当初因新郑县山清水秀,决定举家搬迁,祖籍太原的白家人从此定居新郑。而这第二个孩子的出生,更是在这个眉清目秀的冬天给白大人白季庚带来无比的欣喜。
我的孩子,白居易,字乐天!
世墩儒业的白家,毫无意外地出了个神童。他的天赋,比起哥哥白幼文,弟弟白行简,都要惊人得多。这白家的二公子,识字比说话会的早,六七岁便能写诗,九岁就能辨别声韵,从小天资聪慧,文采斐然。
乱了,河南。
白居易出生不久,河南一带发生了战事。蒲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眼看还要继续乱下去,由彭城县令升任徐州别驾的白季庚,只好送家眷到南方避乱。
离家避难,南北奔走。
因为那时的骨肉分离,他才在月明之夜写下“一夜乡心五处同”。
也许也是因为那时的动荡不安,后来他看到民生疾苦,更是“尽日不能忘”!
骨肉离散,动荡不安,并没能击碎这个孩子的心,而让他更深刻,更坚定,白家甚好的家教,也终究没有辜负了这孩子的天赋。
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兼济天下”的星星之火早在孩子的心里落下,只待来日,成燎原之势。
符离。
这样的地名,读来唇齿间,尽是清甜温柔。
她是符离当地人家的女孩儿,明媚清秀,可爱动人。在这个安定的小地方,大多数女子一生注定女红刺绣,裁布浣衣,嫁与如意郎君托付一生。
日子过得清贫但无忧的小湘灵,没有烦恼,也没有期盼。
小湘灵七岁那年,躲避战乱的白家人来到符离。而那个一身白衣的清瘦的小公子,眼里似乎有一种冰雪般的愁。
一半书生气,一半君子气。
比邻而居的他们,成了幼时最好的玩伴。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公子念书,小湘灵便在一旁给他磨墨;公子乏了,最喜欢听粗通音律的小湘灵唱歌;夜深了,小湘灵帮他挑亮灯芯;公子总是同小湘灵讲古籍里的故事;小湘灵哥哥长哥哥短的喊叫让公子体会到莫名的温暖……在小他四岁的小湘灵这里,他感受到了生命的明净轻快。
冰雪也消融。
小湘灵时不时也会有点心疼刻苦读书的乐天哥哥,也希望他能够去到那个他一直向往的,叫做长安的地方。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十二岁的小湘灵拿起放在案上的诗作,摇头晃脑地念着。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公子笑着接道。
别情,此时的他们从未想过彼此间的别情。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
贞元789年,白居易十八岁入长安,以《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谒见大诗人顾况,顾始见其名便笑曰:“长安米贵,白居不易!”待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又惊叹“前言戏耳!”
“有才如此,居易何难!”
03
“噗,我们湘灵,这是要送给哪家公子呀?”阿娘走进深夜还亮着烛火的小房间,见到湘灵正在灯下一脸认真,一针一线缝制手中一双精致的鞋。
湘灵一惊,随即红了脸,含住不小心刺破的指尖,痴笑着摇摇头。
湘灵不说,阿娘心里也明白,但在那个时代,有些情愫单是要冲破观念的阻碍,已是难上加难!
越是深刻,越是耽误。
乐天公子,你可明白?
他跪在母亲面前,二十出头的年纪,却已生出不少白发。从小到大,孝顺双亲,兄友弟恭,从未有过任何非分的要求,只希望平息母亲的怒火,恳求母亲成全自己的心愿。
迎娶湘灵。
无论他如何苦苦哀求,母亲始终不愿点头,并让他跟着父亲外出游学,他日参加科举考试,一举金榜题名。
深笼夜锁双飞鸟,利剑春断连理枝。
迫于家族与前途的压力,公子忍痛离开符离,未完的心愿,他从来不曾放弃。
贞元十四年,白居易离开符离。这一年,湘灵二十三岁。
离别之时,湘灵拿出那双鞋,赠与乐天哥哥。那是多少个夜深的念念不忘,多少个清晨的满怀希望。但这一刻,与其说那是定情信物,不如说只是牵挂惦念。
门第的差别,与子偕老的心愿,分离后的未来迷茫,有太多太多变数,但我不想成为你的羁绊。
但望君身暖,不教壮志移!
白居易带着沉甸甸的挂念与满心不舍离开了,他不知道,这一别,几乎就是永别。
一看一肠断,好去莫回头。
04
贞元十六年,进士第。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他回到符离近十个月,每日苦苦哀求母亲让自己迎娶湘灵。官宦之家怎能娶平民之女?母亲的态度是坚决的。无奈之下,白居易满心痛苦地离开了符离。
贞元二十年,任校书郎,需迁家长安。他身着官服再一次跪在母亲面前,请求迎娶湘灵。换来的是举家迁离时不得见湘灵,之后八年莫说相见,甚至不被允许提起湘灵这个名字……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此后白大人以不婚抗争专制家长,可孝子终究拗不过寻死的母亲,三十七岁那年,白居易才在母亲的以死相逼下,迎娶同僚杨如士的妹妹。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
乐天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东邻姑娘的思念,却只得一首又一首,一阙又一阙,赋诗作词,情深至此。
《长相思》
九月西风兴,月冷露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拆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世间情劫,不过夏枯龙胆黄连鲜,含泪低回苦作甜。
05
有才如此,居易何难?顾况没有说错,但他没有说全。
不难。
居忠难,居清难,居正难。文人为官大抵如此,不懂见风使舵,只求进尽忠言。
当时任宰相的李吉甫对指斥朝政的牛僧孺等人不满,或黜或贬。初任拾遗的白居易上《论制科人状》,极言不当任意贬黜,因此得罪了李党,不幸陷入当时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在此后几十年的牛李党争中,白居易始终为李德裕所排挤,由此决定了他一生仕途不顺利。他任拾遗期间,克尽职守,屡陈时政,难免使得皇上与权臣不满。
元和九年冬,守丧三年后的白居易重新出仕,授太子左赞善大夫。
时任宰相武元衡于上朝路上遇刺,白居易上疏急捕刺武元衡者。
但当朝宰相竟在上朝路上被刺杀,背后必有一个庞大的政治集团控制。他们会动用一切力量,清理门户。
太子左赞善大夫白居易,越职言事,贬为州刺史。中书舍人王涯谗之,追诏贬为江州司马。
不知是否是造化弄人,公子在被贬江州途中遇见漂泊中的湘灵父女。无语凝噎,二人一见便相拥而泣,但看着一旁的杨夫人,湘灵毅然决然地走回自己的船。
终身未嫁,那一年,她四十岁。
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我有所感事,结在深深肠。
年少时那双鞋子尚能紧紧相连,人却定是要,劳燕分飞。
自此,后又多次任职,贬谪,在朋党之争下的朝廷,半生沉浮,起起落落,荣枯任之。
06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元和元年十二月,白居易时任周至县尉。
马嵬驿。
这里峰峦叠峙,这里宁静辽阔,所有的落雪,都将在你的指尖化去;所有的故事,都将在惊鸿一现后散去。
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将杯中温热的酒一饮而尽,看向一旁的白乐天,白乐天望着空中的落雪。
“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试为歌之,何如?”
乐天心里,早已有了答案。
《冷斋夜话》云: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曰“解否”,妇曰解则录之,不解则易之。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李忱吊白居易一诗叹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灯下,府里的书童偷偷看了看案上的诗句,大人在书房坐了大半夜,并未多写出一个字。正欲劝他早些歇息,他却摇摇手,要所有人退下。
灯火幽微,他轻轻挑亮了灯火,从匣子里取出好生存放的信笺,与一双紧紧相连的鞋。在泪光中,他又见到了那时西风袅袅秋,当时的景,走过的路,惦念的人,轻歌与欢笑,愁绪与离别。
落笔。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他想起无数个睹物思人温暖又凄楚的瞬间,他写下“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他想起那个白日姮娥旱地莲一般的女子,他写下“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却又含泪写道“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他想起无数个临窗怀远的无眠之夜渐渐升起的曙光,他写下“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他想起符离那时夜晚,漫天星辰,他写下“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她曾有过最美的心愿,“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他写下“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乐天颤抖地放下笔。
他是否是这样惦念她?
就像我惦念你一样。
07
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
骨肉离散时,他道“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他为浔阳江头的琵琶女感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寄深沉于浅淡,乡愁是“雁思来天北,砧愁满水南”;他和好友元稹,死生契阔三十载,歌诗唱和九百章,却又难逃“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他在符离的寻常日子逐渐远去,留下不知多少怀远之作与《长恨曲》;世人道他重男轻女,未见他唤作金銮子的三岁女儿夭折时“病来才十日,养得已三年”的泣血感慨,未见垂垂老矣的他抱着外孙女时“怀中有可抱,何必是男儿”的眉开眼笑……
正如在《与元九书》中,他道“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他工于讽喻诗,善写新乐府,复六义、察民生、重建诗道。
恣意闲适如“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怦然心动如“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宦游思归如“想得家中夜深坐,应还说着远行人”,彻夜无眠如“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民生疾苦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些如心跳般的字句,并非是为赋新词强说愁,而是一种着眼当下的诗意,切肤的深刻体会,望断天涯的脉脉情深,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
故曰:唯有多于情,方能深于诗。
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他也狂傲自负,自矜“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而对于自己的杂律诗,平铺直叙而过于松散之弊病,他也坦言“他时有为我编集斯文者,略知可也”。
白云苍狗,一如悼亡友时一句“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草树八回秋”;人事代谢,他亦豁达感慨“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
遥遥千年,字里行间仍能感受到汩汩流淌着的血液。
他是一个真正有血有肉的诗人。
作者:夏深,金融系妹纸,忙着长大,忙着可爱。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关注后,
回复“唐诗”、“宋词”,即可查询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