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学习掌握中药的功效才可能提高疗效
遇秋的经方学生,有的考过了执业助理,高兴之余,想到自己的水平,却又难免有点懵懂,有点迷茫,有点心里没底,接下来应该做些什么呢?
遇秋认为,重中之重,应该是掌握好中药的功效,因为他们大多数已经系统学过经方了,有一定的方剂基础,但是没有系统学中药。
中医的临床的核心,有三个,一是诊断,二是中药,三是方剂。
这三个中,最容易被轻视忽略的就是中药。
诊断,是大多数人最喜欢学习的内容,最容易掌握,看一下,摸一下,问一下,就知道是什么病症,简单直接,容易提高。
方剂,也是大多数人喜欢学习的内容,参加培训班,学回来几个“秘方”,高高兴兴,如此循环往复,乐此不疲。
而中药,很少有人会愿意花比较多时间精力。
中药的功效就几个词,还有什么好研究的?实在记不住了,临时翻一下书,也就行了。
有这种观念的人,不在少数。
掌握中药的功效真的有这么简单吗?当然没有这么简单。
想要掌握好中药的功效,还是要专门系统学习才行,只是要用的时候查一下资料,经常会顾得了头顾不了尾。
比如感冒发烧无汗,一般人可能用麻黄汤发汗了之后就行了。但要是这个病人原本很虚弱,一用麻黄就心悸难受,怎么办?
比如,病人心动过速?用什么药?好像没有专门的药?心动过缓,又用什么药?这个在病人,可能都是心悸。但是因为你没有掌握到用什么来治心动过速过缓,即使你拿到病人的检查报告的时候,也只会按心悸来治疗,效果就不会太好了。
比如肾病中的尿蛋白高、肌酐高、血尿,用什么药来治?以前的中医没有检查报告作参考,一般都是以肉眼可见为标准,治到尿液清澈,小便通畅,无疼痛了,就认为治好了。
但现在有不少病人,没有任何症状,检查指标却是异常的,病人拿着指标来找你治,你也就不得不参考这个指标,总不能检查指标没好转,你却说已经治好了,难以让人信服。
临床上还经常碰到病人一吃某种药就过敏,缺药,某种药太贵等,一系列需要替换药物的情形,靠临时查资料是来不及的。
所以,诸如此类的用药经验,只靠课本,是不够用的,还得专门系统学习,而且要经常温习,常习常新。
袁遇秋,中医医师。多年来博览群书,衷中参西,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