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传——世人都只会成王败寇,站着说话不腰疼!
这是《真.三国志》第63篇文章
今天来讲 袁绍
ps:大家可以将音频版拉到最后几分钟,我在音频版讲了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失败的一些原因,在文字稿中没有写出来。
大家有兴趣可以听一下,对于这篇袁绍,尤其是音频版,我是尽了很多努力,还望大家喜欢。
大概在14分钟的时候。
袁绍,字本初,司空袁逢的儿子。
有关袁绍的记载,史料上有很多,如果一一道来,恐怕笔墨会很多,好在以往的人物列传中,或多或少也交代了一些袁绍的故事,除此之外,大家对于袁绍也并不陌生,因此,这篇袁绍我决定不细讲他发生的事,而是来分析一下袁绍的得失。
很多人一提起袁绍,可能会觉得此人外宽内妒,官渡之战中以绝对优势反而输给了曹操,是个大草包,是个外强中干的家伙。这些或许是我们的偏见吧,我希望此文能够抛开一切成见,换一种思维角度看袁绍,虽不能肯定我所讲述的都是事实,但至少有这么一种可能性吧。
袁绍出身高贵,四世三公,名声显赫,想必袁绍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应该是见过大世面的人,而且,如果一不小心,就培养了袁绍的娇惯和自大。
之前易中天先生讲过,小时候袁绍与曹操一起偷新娘,结果被曹操坑了。此事记载于《世说新语》当中,笔者自认为真实性不高。偷新娘这事,曹操可能会干,袁绍是不大可能做这种事的。而且《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有意无意抬高了曹操的身份,其实在他们小时候,曹操未必与袁绍的关系会如此密切。
另外,《世说新语》中的一些三国故事水分还是挺大的,以后会慢慢分析。
当时灵帝在位的时候,朝廷内部斗争非常激烈,袁绍原本是在大将军何进的帐下,何进与宦官之间也有矛盾,袁绍作为士族,也与宦官势不两立。这样,外戚何进与士族袁绍,算是结成了同盟。
袁绍一直怂恿何进杀掉宦官,然而何进一直在犹豫,迟迟不肯动手。
以袁绍的高贵和思想,他只是把何进当成了自己的一副手套,除掉宦官的手套。
由于何进一直不肯动手,袁绍决定引入新的变量,也就是军阀。这也就是被后世津津乐道的馊主意。袁绍建议何进将一些军阀,诸如董卓、丁原等召进来,借此机会除掉宦官。
陈琳说:这恐怕不好,引狼入室啊!
曹操说:何必把宦官全部杀掉?只要杀掉头子就好了,只需要一两个大内侍卫的事情,何必兴师动众召集军阀进来?
陈琳和曹操说的都很有道理,我们后人也就是从这里的对比,反衬出了袁绍的愚昧。
那么,就让我们站在袁绍的角度去想一想。
袁绍,作为士族,对于宦官有着切身之痛,或者说有些恐惧。
别忘了,就在之前不久,发生了党锢之祸,此次事件因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前后共发生过两次,两次党锢之祸都以反宦官集团的失败而结束,反宦官的士大夫集团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党人被残酷镇压。
据推测,袁绍出生于146年,党锢之祸发生于166及168年,因此,袁绍是亲眼目睹过其惨烈程度的。
如果哪天,宦官决定再一次反扑,那么我们袁家,作为站在士族金字塔顶端的家族,首当其冲会成为靶子,而曹操,其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也就是说,宦官很有可能看在其父亲的面子上,不会太为难曹操。
所谓站着说话不腰疼,曹操,你真的能懂我的处境吗?
由此得知,袁绍对于宦官的态度,虽有些激进,但也不乏其自身的理性之处。
这就让我想起赤壁之战前,孙权在思考要不要投降曹操,其部下鲁肃说:主公,我们都可以投降曹操,大不了换一个地方领工资而已,而你呢,如果投降了曹操,你觉得曹操还会让你自由地当一个小诸侯吗?
再者,因为袁绍是引进了一个新的变量军阀,那么这个变量在未来也许会失控,这点,我相信袁绍是想到的,只不过袁绍也同时相信自己能控制住。
宦官们听说何进有所行动后,跑到何进面前认错,此时,袁绍又怂恿何进杀掉他们,但何进还是把他们放走了。
于是乎,袁绍自作主张,写信通知州郡,诈称是何进的意思命令逮捕宦官的亲属入狱。
由此可见,袁绍必须让宦官死,毕竟,要是再来一次党锢之祸,恐怕袁绍自身也难保了。
如果真来一次党锢之祸,曹操有很大可能是安全的。
然而还没等董卓如京,何进就被宰了,此时,袁绍不能坐以待毙,他的旧手套没了,新手套还在快递途中。于是,他决定亲自动手,带着手下的人提刀杀入了宫中,见到没胡子的人就砍,吓得很多未成年的小年轻不得不脱裤子以证其男儿身。
袁绍最终还是没控制住这个新的变量,董卓到了京城后,为所欲为,杀伐决断,但是,董卓也是想自己干出一点事业的,他想拉拢袁绍,以及有声望的士族,然而,都不买他的账。袁绍还当面顶撞董卓,事后逃了。
董卓想下通缉令,但是听从了身边人建议,反而原谅了袁绍,还任命袁绍为勃海太守,赐爵位为邟乡侯。
但是袁绍却不领董卓的情,于190年,反董联军成立,袁绍是为盟主。
联军迟迟没有进展,只有孙坚和曹操,与董卓军真枪实干干了几下,其他人等,就包括袁绍,都似乎等着董卓自行灭亡呢。
别忘了,袁绍喜欢找手套。
之后,袁绍拿下了冀州,之后,击败了公孙瓒,统一了河北。
袁绍的势力此时如日中天,为什么最终在官渡之战中反而输给了曹操呢?
因为袁绍是贵族,曹操是寒族。
这就好比袁绍是一家五百强的企业,而曹操是刚刚成立的创业型公司。
对于袁绍来讲,稳是最主要的,对于曹操来讲,变是最主要的,甚至可以为此无所不用其极。
很多大公司的衰亡,不是因为没有发现小机会,而是对于大公司来讲,这些小机会成本太高,利润太少,于是眼睁睁得看着这些机会被一些小型企业所拿走。
在官渡之战前,袁绍的谋士曾劝袁绍:我们实力雄厚,可以分兵骚扰曹操,让曹操疲于奔命,这样,最终弄不死他也累死他。
然而袁绍却说:不行,我要正面迎战曹操!
因为袁绍是贵族,贵族有种骄傲的心理,就是不跟你玩阴的,我要堂堂正正打败你,才能显出我的能耐,靠小偷小摸打败你,掉价!
官渡之战最后的结果,是以袁绍的失败而告终。谋士许攸叛逃,带去了一份军事机密,随后,曹操火烧乌巢,扭转了乾坤。
孙子兵法说:两军交战,败不败在自己,胜不胜在对手。什么意思呢?就是确保我方不会出差错,不让对方有可趁之机,然后,寻找机会,寻找对方的漏洞,抓住机会,消灭对手。
曹操是一个精通孙子兵法的人,因此,这个道理曹操肯定是想得通的。
然而,火烧乌巢之后,其实袁绍还是有机会卷土重来的,只不过,这一次失败似乎是成了一张多米诺骨牌,袁绍从此之后一蹶不振。
这或许就是袁绍人生中的第一次失败吧,因此得了心病,就像小时候没有经历过挫折的人,长大后一遇到挫折马上就跳楼自杀了一样。
贵族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死要面子,里子可以不要,但是面子必须要!
欧洲中世纪的贵族,被老婆带了一顶大大的绿帽子,也不能生气,相反,还要表现出大度,否则,就会被其他贵族看不起!
另外,袁绍阵营内部也勾心斗角,这是无法避免的,一个集团,一个组织大了之后,这种斗内是通病。
袁绍务虚,曹操务实,这也是最终曹操能够击败袁绍的一个原因。
袁绍身上的道德舆论压力比曹操大很多,这就好比,一个人走在路上乱扔垃圾,他究竟被多少人骂,取决于他的身份和知名度。
公众人物面临的最大压力,就在于他必须要时时刻刻维护自己的大众形象,他所受到的约束比常人要繁琐很多。
对于曹操来讲,舆论压力就没那么大,可以偷鸡摸狗,突袭,偷袭,奇袭,哪个办法有效就用哪个,甚至他还屠城。当时的很多士大夫是看不起曹操的,也正因为此,曹操的选择余地反而就比袁绍大。
曹操失败了,没关系,可以再来,反正脸皮厚嘛,一次不行再来第二次,就像追女孩子一样,死皮赖脸地贴上去,一次不行再来一次。然而若是袁绍失败了,很可能就没有第二次了。
这似乎是一种魔咒,古往今来,在人生低峰的时候,这个世界给你的机会很多,一次不行还可以来第二次,可是一旦你爬到了一定的高度,你若一不小心摔一下,这个世界就不会给你第二次机会。
其实,袁绍在官渡之战后,稳住已有的基业也是可以的,只不过,内部斗争已成了常态,202年,袁绍病死,之后,自己的两个儿子先打起来了。
这就是里子可以不要,面子必须要的结果,旁观者,一下子就能看出其中的不理性之处,然而对于当事人来讲,旁观者的理性恰恰是他们的非理性。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曹军军纪严明,这点上,袁军真不能比。
好了,袁绍算是讲完了,作为一个阶段性的人物,就此收场,官渡之战也已落入了尾声,也不知道还有谁没讲,大家要是想起的话可以提醒一下。
《真.三国志》| 袁谭传——父亲,你为何不早点写好遗嘱?是因为我长得没你帅吗?
《真.三国志》| 袁熙传——夹在大哥与三弟之间,我也很无奈啊!
下期人物:臧洪
“太平荆州”系列即将来袭,相关人物:刘表、黄祖、徐庶、蒯越、蔡瑁、王璨、庞德公、司马徽、霍峻、刘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