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修德的关键在于容忍
第七十一课 微妙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焉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道德经》在本课告诉我们,修德修得好的关键,在于能够容忍各种人和事,不管跟什么人说话做事,都要尽量去满足别人的要求,虽然对有些事情自己不同意,也能够容忍,乐于助人。这种容忍达到什么程度,才是德高呢?豫焉若冬涉川,如像冬天过河那样,河水冰冷刺骨,疼痛难忍,必须忍得住才能过去;犹兮若畏四邻,忧虑像怕邻居一样,虚心处下不争;俨兮其若容,严格要求自己容忍;涣兮若冰之将释,涣散时好像冰融化一样,没有棱角,碰到也不割手;敦兮其若朴,待人厚道朴实;旷兮其若谷,胸怀宽广若谷。
《道德经》要求修道修德的人要修出这样高尚的精神境界,才算是修好了德。容忍,看起来柔弱,实际是一种顺应自然规律的大智慧,一种符合自然规律的德行,是表面柔弱内心强大的表现。
回想给我们讲述《道德经》的孙教授,就是具备这种容忍之德的人。曾经有人因为反对自己的儿子学习《道德经》,跑到孙教授家里大吵大闹,骂了三个小时,这种行为在一般人都是无法容忍的,但是孙教授照样微笑着接待他们,任凭他们谩骂,从不辩解,那人骂到最后,自己也无趣了,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对比自己,就差远了,修道修德之前,我经常是得理不饶人,轻易就把人得罪了,别人不高兴了,自己还不知道。这种差距的根源在哪里?就在于缺乏《道德经》说的处下精神,我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争强好胜,争上游,在《道德经》看来,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道德经》倡导的是上善若水,要具备水一样的处下不争精神,具体就体现在容忍上,只有能容忍各种人和事,才能做到处下不争;不能容忍,也就是不能处下,那就非争不可。
修道修德之后,在《道德经》的启示下,性格脾气在不知不觉中改了很多,记得一位同事因为个人利益没有得到满足,到我的办公室里无理取闹,说了很多难听话,当时我心里一点也不生气,耐心地听他把难听话说完之后,和气地对他讲清道理,坚持了原则,他看到没有达到激怒和威胁我的目的,而是忍让了他的无理取闹,也只能作罢,事后还缓解了关系,由对立走向和解。
但是我的人道劣根性根子还没有彻底拔出来,还没有真正具备容忍之德,遇到难容之人、难容之事,有时还是会犯老毛病,充分体会到修道修德改本性的艰巨性。所以要反复学习《道德经》,坚持修道修德改本性,学到老,改到老,把按照《道德经》要求修正自己作为终身事业。
黎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