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诗歌中的诗歌
作者:莫砺锋 日期:2021-10-22
■莫砺锋
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莫砺锋在“扬州讲坛”上为我们讲述了唐诗欣赏应该怎样入门。
什么是唐诗
什么是唐诗?唐诗是诗歌中的诗歌。在中文的范畴内,它是最具有诗歌美学特征,也是最能充分发挥汉语、汉字美学功能的文学文本。
为什么偏偏在大唐三百年间,五言诗、七言诗取得了这么大的发展和成就?这并不是因为唐代人特别聪明,而是因为历史的选择。
其实,早年的汉字诗歌主要是四言句式,《诗经》时代就是如此。《诗经》的四言句结构可分成两个双音节,基本上是“2+2”的结构。但是,长期这样写诗会觉得呆板,缺少变化。所以,发展到汉代,诗人们就在中间加了一个字,把四言扩展为五言。虽然只加了一个字,但是加了一个音节,变成了二一二或二二一,不但一句话有三个音节,而且其中既有双音节又有单音节,变化无穷。再往后,又加了两个字,五言变成了七言,变化也就更多了。为什么六言诗很少?唐朝也有人写过,但是“2+2+2”的句式结构有些呆板,慢慢就被淘汰了。
所以,诗歌变成以五言和七言为主,并不是唐朝人天才的发明,而是历代诗人长期摸索的结果。
唐朝诗人对于古诗的贡献还在于音律,也称之为平仄格律,就是唱、读诗歌的时候有一种声调的美。对于音律的摸索开始于东汉末年,经过魏晋南北朝,最后由唐朝人把这个规律建立起来,形成了我们迄今还在遵循的诗歌格律。
怎样读唐诗 怎样读唐诗?
第一,选什么样的书。关于唐诗的书太多了,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全唐诗》。《全唐诗》是清代康熙年间由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扬州主持编纂的唐诗总集,但当时编纂的时间非常仓促,所以不够精细。
一开始读唐诗,不要贸然去读《全唐诗》,最好读一个选本。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已有的唐诗选本超过800种。如果要从中挑选,我的答案是首选《唐诗三百首》。
第二,怎么去读唐诗。这个问题涉及阅读的态度。我们读古代的作品,就像我们对待传统文化一样,不要老抱着一种挑剔的眼光,站在我们现代人的高度来批评古人的局限。当我们研究古代文史的时候,我们要怀着一种理解的心情走近古人,理解他们当时是在什么条件下写作的、他们为什么而写,然后才能认识到这些作品的真正价值。
唐诗距离我们1000多年了,为什么我们不读现代人的作品而读古人的诗歌呢?因为唐朝诗人写的那些长久流传的经典作品,其表达的情感、对人生对社会的态度与价值判断,都具有永恒的意义。它不是一时的,它可以穿越时空,在今天依然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读诗就是读人
读诗,其实就是读人。通过阅读诗歌文本,我们可以了解诗人内心的所感所思,进而产生共鸣。
先说李白,云游天下漂泊无踪,他有一些诗我们很难准确解读。我觉得,李白虽然一辈子并不顺利,24岁就仗剑出蜀,但在政治上始终没有施展的空间。然而,在他的诗作中,你看不到沮丧,而是意气风发、豪气干云,这是李白最大的特点。“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启示。
白居易曾经把自己的诗进行分类:第一类是写民间疾苦的,叫作讽喻诗,如《卖炭翁》《杜陵叟》。第二类是感伤诗,代表作如《长恨歌》《琵琶行》。第三类是白居易本人认为价值比较低的闲适诗,这类闲适诗表现了白居易对晚年生活的满足。这种乐天知命的思想从哪里来?主要是他善于用一种“比下有余”的方法来获得心灵的满足。
还有“诗圣”杜甫。杜甫的情怀在于忧国忧民。钱穆先生曾说,杜甫是唐代的纯儒——最纯正的儒家。杜甫48岁带领全家人逃难的时候写过一组诗叫作《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这7首诗的内容依次是这样的:第一首,我自己穷愁潦倒;第二首,和我一起逃难的家人忍饥挨饿;第三首,思念远方的弟弟;第四首,思念远方的妹妹。第五、六、七首则是关心天下苍生,战火还没有平息,百姓流离失所。诗人所关注的正是孟子所说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因此,我们后人在读杜诗的时候,除了审美享受以外,还可以得到人格意义上的熏陶和启迪,这是一份了不起的精神食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