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阅读-雍里先生文集序(归有光)

雍里先生少为南都吏曹,历官两司,职务清简,惟以诗文自娱。平居,言若不能出口,或以不知时务疑之。及考其莅官所至,必以经世为心,殆非碌碌者。嗟夫!天下之俗,其敝久矣。士大夫以媕婀雷同、无所可否,为识时达变。其间稍自激励,欲举其职事,世共訾笑之。则先生之见,谓不识时务也固宜。

予读其应诏陈言,所论天下事,是时天子厉志中兴之治,中官镇守历世相承不可除之害,竟从罢去。昔人所谓文帝之于贾生,所陈略见施行矣。当强仕之年,进位牧伯,为外台之极品,亦不为不遇。而遂投劾以归。

家居十馀年,闭门读书,恂恂如儒生。考求“六经”、孔孟之旨,潜心大业,凡所著述,多儒先之所未究。至自谓甫弱冠入仕,不能讲明实学,区区徒取魏晋诗人之馀,摹拟锻炼以为工。少年精力,耗于无用之地,深自追悔,往往见于文字中,无一而足。暇日以其所为文,名之曰《疣赘录》。予得而论序之。

以为文者,道之所形也。道形而为文,其言适与道称,谓之曰:“其旨远,其辞文,曲而中,肆而隐。”是虽累千万言,皆非所谓出乎形,而“多方骈枝于五脏之情者”也。故文非圣人之所能废也。虽然,孔子曰:“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天下无道,则言有枝叶。”无道胜,则文不期少而自少;道不胜,则文不期多而自多,溢于文,非道之赘哉?于是以知先生之所以日进者,吾不能测矣。录凡若干卷,自举进士至谢事家居之作皆在焉。然存者不能什一,犹自以为疣赘云。

译文

雍里先生(顾梦圭)年轻时就担任了南京吏部的属官,又先后历任两司官职,官务清闲事简,就用写诗文的方式自娱。平素,言语不多,好像给人不善言辞的印象,有人就疑心他不懂当世大事。等查考他做官时所承当的各种职务时,了解到他在职时妯定把治理之事放在心上,恐怕不是人们认为的平庸无能之辈。哎呀!天下的风气,它的流弊可谓久矣。士大夫们把依违阿曲,毫无主见,没有什么可指责,当作是“认清时势,通达权变”的表现。其中如果有人稍稍自我激发,将本职事务干得好些。世人就都讥笑他。(这样看的话,)那么先生被称作“不懂当世大事”本来是适合的。

我读过他应帝王之命陈述意见的文章,所议论的都是天下大事。当时,天子激励意志力求达到国家振兴的治理追求,国家制度中有派宦官到各处监护军队的做法,历代以来连续相承,这种不可免去的弊端,最终也依允他的建议而施行了免去的措施。前人所说的文帝对贾生的恩遇,也就是所陈疏的建议大体能被施行。正当他四十盛年的时候,升为州郡的长官,是州郡长官中的最高级别,也不能说是没有得到君王的信任。但最终辞官而归。

在家居住十来年,闭门读书,诚实恭敬,如书生一样守礼制。探求查证《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的思想和孔孟之道。潜心于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的政治思想。凡是有所著述,大多是前辈的儒家学者所没有探究过的。他说自己当初刚刚弱冠之年就进入仕途当官,不能讲解阐发切实有用的学问,只是局限于取用魏晋诗人古体诗的形式,模拟并加以雕饰而以为工巧。年轻时的精力,都消耗浪费在没有实际用途的地方,现在深深地感到后悔,这种悔意也常常表现在文字之间,同样的情况还有很多,不能一一列举完。在空闲的时候他把所写的文章编成集子,取名为《疣赘录》。我于是有这样一个机会,为他写了这篇序。

我认为文章是道的表现形式。道表现在外,就成为文章,文章的言语表达应该归于道统.《易-系辞下》说,它的用意是深远的,它的辞语是有文采的,它的话曲折而中肯,它讲的事直而含蓄。那么,这样即使累积千万字,都不能说是多余无用的,而且要用多种手段使似乎多余的情感都传达出来。所以,文章不是圣人所能够偏废的。孔子说:“天下有道,政治清明,那么人们就会依礼而行,外余有美好,犹如树干之外更有枝叶;天下无道,政治黑暗,人们不守礼法,行为不诚实,但言辞虚美,如树干之外更有枝叶。”同样地,如果道胜,那么文辞就会不期望它少,但是会自己很少;道不胜,那么文辞不期望它多,但是还会自己很多.虚美不实之文泛滥,不是因为道的赘余吗?从这就知道先生日有所进的原因了,但我不能妄自揣度。集子所录入的文章总共有若干卷,从先生中进士到辞官回家之后的作品都在集子里了。然而这里所保留的文章不到他所创作文章的十分之一,先生还自己认为是多余无用之文。

(0)

相关推荐

  • 【推介关注】《杨耀学品谜》序 郑育斌

    <杨耀学品谜>序 郑育斌 一 人巧天工绣虎才,白描拆字出心裁. 怜渠一卷清新句,涵泳灵渊亦快哉. 二 养情入化最推崇,不作寻常饾饤功. 谜理禅机同妙契,至今犹忆越人翁. 三 谨毛失貌犹须戒 ...

  • 商金林:《叶圣陶传》——他老人家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从未走远

    ​商金林 至善先生在<父亲长长的一生>中说: 七十年代后期,金林兄就常来看我.他在各个图书馆尘封的旧报刊堆里找材料,发现了些什么,就像见着矿脉露了头,兴冲冲地跑来了,像是炫耀,又像是报喜. ...

  • 颈生疣赘

    生石膏用不伤胃,其性微寒,不必煅用.不是大寒品. l         记住病是气亏是湿重而引起.脾气虚,颈生疣赘,消化不良. l         舌尖中部是"心",根是脾胃三焦.

  • 《水经·谷水注》所涉“熹平石经”考略

    B5 谷水又东,迳开阳门南.<晋宫阁名>曰:故建阳门也.<汉官>曰:开阳门始成,未有名,宿昔有一柱来在楼上.琅琊开阳县上言,南城门一柱飞去.光武皇帝使来识视,良是,遂坚缚之,因 ...

  • 盎然诗趣伴人生 ——序吴玉平先生《行呤水浒》诗集

    盎然诗趣伴人生 --序吴玉平先生<行呤水浒>诗集 张虹 2016年秋天,中国水浒学会在江苏省盐城市举办全国性的水浒学术硏讨会,会务组收到了吴玉平先生赠送给与会代表的专著<俠义悲歌&g ...

  • 孙春雷丨《行吟天下——当代中国行走散文作家十强联展》序

    做一件事儿难,把一件事儿坚持做下来,更难. 如我们的新媒体<行参菩提>,还有我们以新媒体<行参菩提>作为阵地而倡导的行走散文事业. 在一个喧嚣和物欲横流的时期,当标新立异成了解 ...

  • 古文阅读-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 ...

  • 古文阅读-《李贺集》序(杜牧)

    太和五年十月中,半夜时,舍外有疾呼传缄书者,某曰:"必有异,亟取火来."及发之,果集贤学士沈公子明书一通,曰:"吾亡友李贺,元和中,义爱甚厚,日夕相与起居饮食.贺且死,尝 ...

  • 古文阅读-黄子厚诗序(朱熹)

    余年十五六时,与子厚相遇于屏山刘氏斋馆,俱事病翁先生.子厚少余一岁,读书为文,略相上下,犹或有时从余切磋,以进其所不及.后三四年,余犹故也,而子厚一旦忽踊跃骤进,若不可以寻尺计,出语落笔,辄惊坐人.余 ...

  • 古文阅读-游大林寺序(白居易)

    余与河南元集虚.范阳张允中.南阳张深之.广平宋郁[1].安定梁必复[2].范阳张特[3].东林寺沙门法演.智满.士坚.利辩.道深.道建.神照.云皋.息慈.寂然凡十七人[4],自遗爱草堂历东.西二林[5 ...

  • 古文阅读-玄朗先生墓碣(归有光)

    呜呼!世之能自修饰,立功名于世以取富贵,世莫不称述之,若是而以为贤:不知此亦其外焉耳.苟其中有不然,虽暴著于一时,而君子奚取焉!盖昔孔子之门,其持己立身,不以小节而不闲,其论可谓严矣.而于虞仲.夷逸之 ...

  • 古文阅读-容春堂记(归有光)

    兵溪先生为令清漳之上,与监郡者不合,例得移官,即拂衣以归.占园田于县之西小虞浦,去县治二里所.盖自太湖东,吴淞江蜿蜒入海,江之南北,散为诸浦如百足,而小虞浦最近县,乘舟往来,一日可数十回.园有堂,启北 ...

  • 古文阅读-顾隐君传(归有光)

    隐君讳启明,字时显,世居昆山之七浦塘,今为太仓人.相传晋司空和之后.隐君有子曰存仁,举嘉靖十一年进士,选调余姚知县.以最,入为礼科给事中.皇太子生,覃恩①近侍,封隐君如其官. 隐君为人敦朴,尤不能与俗 ...

  • 古文阅读-沈贞甫墓志铭(归有光)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浮屠之偏(1).及予娶王氏(2),与贞甫之妻为兄弟(3),时时过内家相从也(4).予尝入邓尉山中(5),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6),上下诸山,观太湖七十二峰 ...

  • 古文阅读-先妣事略(归有光)

    <先妣事略>是明代归有光追忆亡母的一篇记叙文.全篇主要借回忆母亲生前的几件事情,表现母亲治家的勤俭.对孩子的期望以及他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文章笔意疏淡,虽写家常琐事,但读来亲切动人. 作品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