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被称为“国展心理学家”的书法家,十年磨一剑,培养了100余名的学员踏进国展大门。
这句话形容第一次投展的书友们再贴切不过,从业余踏进国展的大门!无论你平时作品写得好与坏,一件作品论高下。参展的作品写得不好,就得不到专家评委的认可,这就是国展的“残酷”!投了展都想得到认可,会把这道跨入“专业”的门槛看得尤其重要,仅仅把字写好的要求不能满足投展中的竞争,写得出彩才是王道!这几年,中书协大力度呼吁重视传统,不断涌现的“创新体”越来越少,历届投展作品也越来越讲究来历、有创新,书风纯正,取法多元!
书风选定、大小粗细、纸张选择、形式确定、一稿定书风、二稿除个性、三稿加亮点、四稿加墨色...
不怕被更优秀的作品比下去,只怕花了许久的“苦功”,最后却使错了方向...
良好的参赛成绩,不一样的培训实效,迫切想入展的书友都会想到这位响当当的“国展人物”——夏碧波。
夏碧波 现居长沙,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学修养与书法·第四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成员,湖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创作委员会主任,湖南省惟楚书画院秘书长,张锡良书法讲习所助教,长沙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团成员,长沙市芙蓉区书法协会主席,长沙画院特聘书法家,长沙市第十二届青联委员,北京人文大学书法学院特聘教授,河北美院书法学院特聘教授,宜兴书法院研究员,首届芙蓉杯全国书法展评委,全国青年书法双年展评委,湖南省书法新人展评委, 2015年被北京水墨基金会提名“湖南十大青年书法家”。
▲ 夏碧波老师作品
经过他培训的学员入展率高到令人震惊!
十二届国展入展 30余 人,11届国展入5人,第8届新人新作展入13人;全国二届临帖展入8人;全国第8届楹联展入13人;全国第4届青年书法展入9人;全国第二届行书展入22人;第二届全国大学生展入7人....尤其近三年来就有 60 多名学员入展或获奖,一个个数字背后是每次集训前的大量的统计工作,形式分析、书风选择、纸张选择……集训前的每一步抠细节,落地到国展教学中,夏碧波的风格却变成了“快准狠”:一旦选择,就要用最短的时间打进去,然后用最快的速度打出来!投展都想写容易入展的书风,夏碧波却不是笼统地告诉学员哪种书风入展率高,而是因材施教,细心观察学员的书写习惯。早在2014年,他帮学员从以前的王宠小楷过渡到八大小楷,从辅导到国展获奖只用了半年!
▲ 夏老师学生入展十二届国展作品
这并不是一条捷径,但绝对是个最有效率的方法。他不是照搬旧的理论经验,不是简简单单地将热门帖讲一讲,往届优秀作品抄一抄...
连续10多年都在投展,并取得好成绩,这也正是他与时俱进,确保方法行之有效的资本。
▲ 夏碧波老师作品
就像在国展前夕,夏碧波老师为他的学员举例说明,当时预测八尺多条屏会容易入展,因为八尺长条单条字数多,纸张长,创作难度高,特别是小字,评选名单出来后真的被他预测到,其中两个学生就是这样入展的。他始终认为,书家要随事而变,不可局限。优秀的作品不但要有出处,还要有“创新”,没有了创新也就没有了进步。投展作品至少要借鉴往届优秀作品的元素,又要懂得将“传统与创新结合”表达出来,写出来的作品自然是“佼佼者”,入展也是“水到渠成”。
很多没入过国展的学员,欣赏水平有限,书法资料缺乏,甚至大多人还会追求一次性成功...尽管把每届国展优秀作品研究个够,尽最大可能地将“已吃透的内容”表现出来,这种状态写出来的作品,到最后还是被有经验的国展高手评为:风格不明显,章法不突出,形式也不够精美。夏碧波老师常说,业余书家与国展书家差的不仅仅是练习的时间,还有别人看得到的最高峰风景,你却看不到,导致最后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比如山水画,近景清晰,远景模糊,很多人却认为是败笔,不认同。古代的书画艺术审美基本一致,书法当然也是如此。无法从优秀的作品中,汲取好的元素并灵活运用这是普遍存在的痛点。他曾在12届国展创作阶段,给他的学员指出了方向:把缺点去掉,即是优点,不要精彩,但求稳定。因为评委评审作品的时间短,如果能让你的作品短时间让评委发现不了缺点,这本身就是一种能力,一种精品意识。”毕竟作品的创作总是一步步来的,他总会揭示作品在细节和整体上的种种缺点和需要放大的优势...如果现阶段的你确定不了取法的方向,也不知道如何汲取优秀元素,更不知道如何“扬长避短”,那快赶上夏碧波老师的这趟【国展直通车】。从书风选定、大小粗细、纸张选择、形式确定,到一稿定书风、二稿除个性、三稿加亮点、四稿加墨色...毫无保留,一说到底!
夏碧波老师指导学员的作品
夏碧波老师有一套全新的理念和导向经验之谈,特别是今年已经征稿的全国青年展和全国正书展征稿...
他将以“半路出家”学习书法,26岁全国展获奖,连续入展九、十、十一届全国展等30余次的入展经历,和大家促膝而谈,寻找共鸣,让你的书法生涯因为有了国展的入展经历而更加精彩!
这次课程夏碧波老师就是要打破大家的固定思维,彻底颠覆以往的学习方式,重新瞄准国展,确立从业余到国展的主攻方向,找到国展入展的规律,还不赶紧上“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