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三过中秋节,曹雪芹越写越伤感

端午家宴,因为宝钗争面子、耍性子的关系, 王夫人营造出的一家亲的氛围,一下子就化作了泡影。

别人尤还可,宝玉最为受不了。宝玉与那个时候的黛玉不同,喜聚不喜散是宝玉最为典型的社交个性了。

因此,中秋节必然就是宝玉最为喜欢的节日。在那一天,大家内心里都有一股向心力、凝聚力,团团圆圆,好不热闹。

贾宝玉大概也就是曹雪芹的影子,所以《红楼梦》一开场就写到了中秋节。

那个中秋节,可以说就是贾雨村的中秋节。节日前后,其可是好运连连啊。

娇杏一回头,他从此就迈上了他侥幸的人生。当然,这也是上天对一位有才华的屌丝的眷顾。

玉在椟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雨村抱负不浅,唯缺知己,娇杏的再三回顾,一下就提振了贾雨村的自信,认为娇杏是个巨眼英雄,是自己风尘中的知己。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户仰头看。当就是贾雨村自信境界的最高表现了。无奈自叹一分钱逼死了自己这条英雄汉。

甄士隐每知心意,因深知贾雨村的清高,却不好随意出手援助。娇杏给了贾雨村动力,贾雨村想:时间不待人,好风凭借力,没有甄士隐的帮助,我怎能尽早平步青云呢?

甄士隐慷慨解囊,贾雨村也“不负自望”,果然一举成名天下知,把娇杏顺利的抱入了自己的怀抱。

这就是红楼梦的第一个中秋节,真是良辰美景无限,赏心乐事无穷,它仿佛只是属于那个最幸福的贾雨村。

第二个中秋节也就不只属于一个人的了,他属于整个贾府,更属于海棠诗社里的一群人间精华。黛玉、宝玉、宝钗、湘云等等,哪个一个不是出色的人物。

说起来这个节日的喜乐,还得尤其感谢史湘云与薛宝钗。

贫寒的史湘云要做东道,薛宝钗见势不妙,挺身而出做了经济人。

物质上的问题解决了,精神上的问题其二人又思量了起来。拟定题材,咏菊花,再合适不过了。它正符合了林黛玉孤标傲世的个性。

对斯佳品酬佳节,大家吃螃蟹、饮酒、观花、钓鱼、发呆、作诗……

宝玉忙得最是不亦乐乎,一会儿看看这位姐姐,一会儿瞧瞧那位妹妹,全是无静心去构思写诗。

只有黛玉潇洒自若,闲庭胜步,其心中早有成竹,一口酒下肚,就去把《问菊》和《菊梦》勾了。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唱到今。几百年后,林黛玉算是接上了陶渊明诗歌的风骨,潇湘子《咏菊》第一,也就是实至名归。

女朋友黛玉夺得前三甲,贾宝玉自然是喜得拍手叫“极是,极公道”。

总体来说,红楼梦中描写的第二个中秋节,也是极其美好的,但是却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咏螃蟹诗,讽刺横行。

诗成,众人都道:“诗虽有大意,却是讽刺世人太毒了些。”因此,也就未免看出了作者的失望。

等到第三个中秋节,似乎则少有快乐,而是伤感有余了。最典型的就是贾母嫌人少,又感慨良多,最终落下泪来。

诗社也名存实亡,宝钗姊妹回家自去赏月;贾宝玉因为晴雯的死伤感过度,很早就去睡了;探春家事忙,无暇游玩;迎春惜春等又不是活跃分子,黛玉也就只好对月伤怀,俯栏垂泪。唯一的积极因素也就只有史湘云了,她及时出现宽慰了林黛玉,二人高高兴兴去凹晶馆联诗,才没有辜负掉那良辰美景。

可是,结尾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又过于悲戚。幸好,妙玉及时走了出来,及时制止。最后三人在栊翠庵谈诗,也算其乐融融。

只能感叹,一个美好的中秋节就这么勉强地过去了。贾宝玉喜聚不喜散,曹雪芹内心的悲伤,他俩内心的伤感也就可想而知了。因此,抄检大观园,实则是王夫人非常罪恶的一笔。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