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思考】《约会大作战3》动画做崩,有人想甩锅给中国公司

有那么一个问题,每逢新番作画崩坏就要拖出来重新热议一番,只不过形式可能会稍有不同,并且这还是中日两国观众都普遍存在的误区——这动画那么崩,是中国外包做的吧?

当然了,日本观众的怀疑对象可能还要多加一个韩国,而中国观众则是曾经长年活在劣质国产动画的支配之下,于是当他们不知何时得知日本动画制作居然也有中国外包参与之后,就逐渐形成了这种先入为主的认知。

这不,近期又有话题把崩成"崩坏3"的《约会大作战3》拖出来鞭尸,只不过这次是觉得其中有些中国外包公司的署名是制作组伪造的,目的是让一个不存在的中国动画公司"背锅"。

话题到了这个份上,就很有些火药味了,所以还是先从结论说起。

首先,编个不存在的外国动画公司来背锅,理论上是有这个操作空间,毕竟电视台不可能去一一核实这些信息,因为也没有这个必要。毕竟实际上有多少人会考虑作画崩坏是不是外包问题,而考虑到的人又有多少会认为主要的锅在外包身上,这个真的不好说,因此制作组编个空头公司来背锅,根本就是吃力不讨好的行为,而且外包公司挂马甲也不是什么少见的事情。

其次,观众之所以觉得锅要落在中国外包身上,本质是源自于对国内动画人才水平先入为主的不信任,以及对动画制作流程的不了解。

且不论如今国内动画人才水平如何,首先日本动画公司选择外包到国外的动画工作,一般都是类似中割动画这种技术含量不高的"体力活",毕竟如果连第二原画甚至是第一原画都要外包到国外,那就算不讨论这个企划本身的合理性,光是工作的交接上就会产生很大的麻烦。

那中割动画有可能把动画做崩吗?有,但不要忘记一切的根源都是动画企划本身。

《BANANA FISH》作画记录视频里的中割动画部分

动画制作委员会这就是一切的开端。

我们常常可以在新番里看到"××动画制作委员会"的字眼,以一部轻改动画为例,较为常见的制作委员会组成,就是某文库提供原作版权,某电视台提供播放平台,某动画公司负责动画制作,若干厂商作为赞助商提供资金,通过多方出资的形式共同分担风险,共同分配利润。

动画制作委员会模式下的业界构造图

这种从上世纪一直延续至今的商业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盘活了日本动画行业的资金链,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它的发展,因为动画公司在这个模式中往往就是处于"打工仔"的地位。京都动画早年对原创TV动画的尝试,以及建立自家轻小说文库的举措,其目的都是为了摆脱这种长年为别人"打工"的处境。

于是问题就变得简单起来了,一部动画的成片质量如何,大体上都和资本脱不开关系。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缺钱的不一定差,但有钱的一定好。

中割动画往往也是"黑色劳动"中被压榨得最厉害的"底层劳动力"

《一拳超人》第一季、《碧蓝幻想》、《巴哈姆特之怒》,这些动画作品都是很好的例子。

其中《一拳超人》第一季可谓是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身的作品,这部资金雄厚且揽天下英才于一身的动画堪称是一种奇迹般的产物,这也让《一拳超人》的第二季成了一块烫手山芋,因为每一家动画公司都很清楚,想要重现第一季的辉煌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再来到《碧蓝幻想》以及《巴哈姆特之怒》,它们则是"有钱异类"中的另一种代表,因为它们几乎纯粹是用钱砸出来的。Cygames财大气粗的作派,甚至一度引发了业内的岗位之争,毕竟这可是资金充裕、档期不限的动画企划。

资金充裕意味着对质量的精益求精,档期不限则意味着每一步的制作都可以按照计划中的最佳步调来实行,且不论参与这一企划的收入如何,光是这种制作条件,就是每一位在动画业界里追梦的人所无法拒绝的。

至于那些平时我们常见的新番,或者说那些崩盘的新番,其动画企划则正好相反,它们不仅资金短缺,甚至就连制作周期也往往被限制得捉襟见肘。

和Cygames以及Netflix这种以一己之力打破动画制作委员会模式的强势资本相比,在动画制委员会掌控之下的动画企划基本不可能做到"不限档期,一次性放送"这般任性。那些看着稳如老狗的季番,在开播时其实也就完成了大概八九集上下,而那些从第三四集就开始一崩到底的,开播时恐怕就连第二集都没有做完。

值得注意的是,本质相当于停播一周的总集篇其实并不是原罪,《Re:CREATORS》就是一个有计划的总集篇的例子。只不过在半年番日渐减少的现在,要是在季番里出现总集篇,那多数就是崩盘的先兆了。

《Re:CREATORS》自带官方吐槽的总集篇

由此可见,没钱不一定是崩盘的理由,有些问题也不是单纯靠钱就可以解决的,但如今那些肉眼可见的作画崩坏,却大多都是资金与工期的双重短缺所导致,而中韩外包只不过是资金短缺下的必然途径,并且本身就十分紧凑的制作日程,也为跨国的工作交流埋下了犯错的伏笔。

中韩动画公司的外包作为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无论是在可以满足需求或是资金短缺的前提下,都会是日本动画企划的第一选择,这是任何资本市场都会作出同样选择的问题,本质上也是有限动画理念的一种延伸罢了。

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时候日本动画公司不选择外包反而会更加误事,最终崩到腰斩的《原书·原书使》就是一个典型例子,该企划在启动初期就有人提出必须通过外包才能赶上进度,结果该提案却到了无计可施的时候方才通过,而那时候已经没有外包公司愿意参与这个地狱日程之中了。

不难想象,当时若是有中国动画公司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最后阶段参与了《原书·原书使》的制作,那恐怕就是另一个故事了。只不过这故事到底是"又被中国动画公司做崩了",还是"捏造一个中国动画公司来背锅",那就不得而知了。

总而言之,动画做崩的成因其实真的不复杂,时间紧任务重资金不足,通俗来讲,导致本该10个人做10天的工作被压缩到5个人5天就必须做完他,不出错才才有鬼了。我们可以看到,约战3前几集因为工期和人员问题导致效果不太尽如人意,但是实际上后面人员工期富裕之后,作品质量还是稳步回升的。

搞清楚这一点,无谓的甩锅其实也没有意义了,我们只希望动画业界——无论是日本还是中国——都能够越来越完善,动画是一笔可以挣钱的生意,只要好好做,读者是愿意买账的,何必急于求成做一堆崩坏的东西呢。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