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的抗癌、保肝和通便作用
中药芦荟为百合科芦荟属植物库拉索芦荟、斑纹芦荟、好望角芦荟的叶汁经浓缩的干燥品。中医认为芦荟苦,寒,归肝、大肠经。有泻下、清肝、杀虫的功效,主治热结便秘,肝火头痛,目赤惊风,虫积腹痛,疥癣,痔瘘等。芦荟当药内服,只入丸散,或装入胶囊服用,不入汤剂。因为一经煎煮,其有效成分便被破坏了。芦荟有致泻作用,所以可以用于便秘的患者,但脾虚便溏或腹泻的患者用芦荟就不宜。
芦荟有抗肿瘤作用,这是古代本草类著作未曾记载的。但据《中药大辞典》记载,芦荟醇提取物灌胃或腹腔注射对小鼠实体瘤ESC、小鼠肉瘤S180、小鼠黑色素瘤B16、HepS均有抑制作用。芦荟多糖治疗荷瘤的犬和猫,4星期后发现动物体内的肿瘤缩小,并出现坏死和炎症反应,动物的生存时间延长。芦荟大黄素在体内外均能抑制神经外胚瘤的生长。芦荟多糖对移植性S180肿瘤小鼠和H22肝癌小鼠的化疗具有增效和减毒的双重作用。芦荟提取物C有诱生BALB/C鼠产生肿瘤坏死因子的作用。芦荟活性成分二乙基己基苯二甲酸酯对K562、HL-60、U937人类白血病细胞系有抑制作用。芦荟也能抑制艾氏腹水癌的生长。
《宣明论方》中有一张当归龙荟丸的方子,可治疗肝胆实火所致的头晕目眩,神志不宁,谵语发狂,大便秘结,小便赤涩,方用“当归一两,龙胆草五钱,栀子、黄连、黄柏、黄芩各一两,芦荟、大黄各五钱,木香一钱五分,麝香五分,青黛五钱。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小豆大,小儿如麻子大,生姜汤下,每服二十丸”,这张方子被现代药企做成了中成药。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医疗工作者便开始用此药治疗慢粒性细胞白血病,有一定的疗效。此方中的芦荟和青黛都是有抗白血病作用的中药,而且此方的方证与症属气血两燔型和实热型的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甚为契合。
芦荟还有保肝作用,使用芦荟能显著的降低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芦荟还可以用于慢性肝炎的治疗。芦荟也可以治疗多种组织损伤,尤其是烧烫伤,芦荟对受损组织有明显的修复作用。此外芦荟对血友病、血小板减少症、高血压病、软组织外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口腔、鼻腔和牙龈出血以及便血、肛裂、痔疮出血、外伤出血等均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可以用芦荟粉外用,也可以用新鲜的芦荟叶外用。新鲜的芦荟叶外用还有治疗荨麻疹的作用。芦荟也被用作化妆品,能改善痤疮和对皮肤保湿。芦荟浸剂对多种皮肤真菌和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也用芦荟治疗癣疮。
芦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芦荟蒽醌衍生物具有刺激性泻下作用,可能会引起患者腹泻并伴有显著腹痛和盆腔充血,严重时可引起肾炎。但小剂量使用芦荟的毒副作用很小,长期小剂量使用芦荟(6个月)也不会给实验动物造成任何损伤。作为一种致泻药,芦荟长期使用不会像大黄一样有导致患者习惯性便秘的副作用。但便溏者、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应慎用芦荟。
临床内服用芦荟,每日用量多为2-5g,入丸散或装入胶囊内服,这是一种较为安全的剂量。外用可以直接用鲜品适量,或用芦荟粉撒布在患处,外用不会有明显的副作用,所以剂量和用药次数均不必受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