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的两条主线:断病位、断病性

我们知道,学中医的时候,从基础课程入手,是一条比较靠谱的路。问题是,当我们已经开始学习之后会发现,中医学博大精深。每一门课程里,都有几百个知识点。这么复杂,学起来难不说,学完了也容易忘。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把这些知识点,串在一起?让学习能轻松一点呢?

有的。如果说中医学的知识,像一粒粒宝贵的珍珠,那么,诊断里的断法,或者说辨证,就是能把这些珍珠给串起来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

断法,要做的是,根据望闻问切得到的信息,对患者的情况作出判断。

其中,最重要的判断有两点:

一是病位在哪?就是说,到底是哪生病了?

二是病性是什么。就是要回答,这是一个虚的病,还是一个实的病?如果是虚的话,到底是气虚还是血虚?阴虚还是阳虚?如果是实的话,到底是风还是寒?是食积还是有痰?

而这两点,断病位和断病性,实际上,就是可以串联起整个中医学知识体系的最重要的两条主线。

1、 断病位

中医讲病位,核心是在讲五脏。面对临床上千奇百怪的各种病症,中医通常会把他们的病位,都归结到五脏里的某一个,或某几个脏上。比如说,有些小朋友,反反复复感冒,往往是肺脏和脾脏有问题;而长期大便不成型的朋友,一般来说是脾和肾都不太好。为什么中医会这么想?为什么全要追究到五脏?因为在一个中医的眼里,五脏是负责我们生命活动,最关键的五个核心器官。

有多关键呀?我们不妨简单的看一下这五个脏。

首先是心。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精神来指导方向;一个人要是没了精神,你想想,他就不会思考,没有感情,就变成植物了。而神在哪?神就藏在我们的心里。所以,心是一个人的灵魂所在,你说重要不重要。

接下来,人生活在天地之间,随时需要和天地交换物质,交换信息。我们每天呼吸,都是在从天那里获得清气,再把人体的浊气排到天里面去,这就离不开肺脏了。另外,我们每天还需要吃饭、喝水,这些饮食物,都是大地所藏的精华。而我们把这些精华吃到肚子里,再把那些糟粕给排出来,就需要运化,需要脾胃。

我们发现,有了上面的心、肺、脾胃之后,神就可以安放下来,同时可以和天地之气相互沟通,这日子就能过起来了。不过,生活中,总难免出现一些状况,今天吃多了,明天生气了,后天给累坏了。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容易导致一个共同的结果,就是气血的运行,不那么通畅了。

那怎么办?这时候就需要肝脏出手,来疏解压力,疏通气血。最后,任何物种要延续,都离不开繁衍生育。这个关乎千秋万代的重任,就落在肾脏的身上了。所以说,有了这五脏,我们的生命就可以生长壮大,生生不息了。五脏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

实际上,中医对五脏的关注,会一直延伸到后面的诊法、断法、中药、方剂,以及中医的内外妇儿各科,一个个具体的疾病里。

也就是说,五脏的概念,贯穿了整个中医学的各个阶段。对学中医来说,五脏,或者说病位,就是一条非常重要的线索。而断法要教给我们的,就是怎么来判断五脏到底有没有问题,是肝的问题更严重,还是脾的问题更明显?

下面,我们就以脾脏为例,看一看中医是怎么来判断五脏病位的。

我们知道,脾脏主持的功能,叫做运化。运,运送,运输。一口食物,我们从咽下去那一刻起,到最后排出体外,大概要走七八米的距离。这个长途运输的工作,主要是靠脾气负责完成的。这么远的路,中间哪一段出了问题,人都会觉得不舒服。

时间关系,我们今天重点讲两个部位,一个是胃,一个是大肠。如果饮食物在胃这个地方堵住了,人会有什么感觉呢?

很常见的一种感觉就是,觉得心口下面有东西堵着,很硬,下不去。遇到这样的情况,你可以试试,用手指在堵着那个地方按一按,你真的可能会发现,在那有一个像乒乓球大小的硬块。你一按,患者就会告诉你难受。这个表现就叫做拒按,拒绝被按压,说明里面真的有邪气,在那堵着呢。

接下来,胃里的地方被占满了,你猜这个人的食欲会怎么样?一般都不会太好,压根就不想吃东西了。中医管这种食欲不振的状态,叫做纳呆。纳,就是收纳,就是进来,就是吃东西。纳呆,一提起吃东西这件事,就坐那发呆,是不是特别生动?

如果现在堵的位置不在胃,而是大肠,又会有什么表现呢?一下就能想到,便秘嘛,对不对。饮食物经过脾的运化,里面的精华物质,都化成了气血;而剩下的糟粕呢,会在大肠里聚集,最后排出去。这个运送糟粕的工作,有点像纤夫拉纤,让船在运河里航行。纤夫,今天大家都不太熟啊,但有个歌《纤夫的爱》:“妹妹坐船头,哥哥在岸上走……”就是那个样子。你要知道,这个船要想顺利的开走,需要一些条件。比如,这些纤夫得有劲吧,如果都是走一步路,就晃三晃,这活就别干了。另外,这些纤夫得团结吧,如果是你往前拉,他往后拽,还有人往旁边使劲,这船肯定也走不了啊。

还有,这些纤夫走在河岸两边的小路上,那条小路得能走吧;如果说刚下完雨,小路上泥泞不堪,纤夫在上面,走一步就滑一个跟头,这船肯定也没法开啊。有人说,这故事听着挺有意思,可是这一会儿纤夫不团结,一会儿又是小路泥泞不堪,这都说明什么呀?

别着急,咱们先卖个关子,先留个印象,一会儿讲病性的时候,再一个个说。

2 、断病性

当我们判断出,病位在五脏里的哪一个脏,治疗就有了一个基本的方向。但是,我们知道,治疗只有方向还不够,还需要具体的策略。要制定具体的策略,就要对敌我双方的形势,有一个准确的判断。这个敌我形势,在看病的过程中,就是所谓的正邪关系。

正气和邪气,是中医认识疾病时,会用到的一对最核心的概念。我们常说的,一个人气虚呀、阳虚呀,说的都是正气;说一个人湿气大,上火了,说的就都是邪气。我们用断法,来判断疾病性质的时候,关键就是看正气和邪气,哪一方的问题更大。如果是正气虚的话,具体是哪一种正气虚的最明显?如果是邪气盛的话,又是哪一种邪气的问题最突出?我们接下来就看一看,中医说的正气,都有哪几种呢?

一般来说,中医讲的正气,最重要的有四种:分别是气血阴阳。那么,对应的正气不足,也就有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这四种。当然,这四种虚之间,可以有交叉。也就是说,两三种虚,可以同时出现。比如气血两虚,阳气虚,阴血虚,阴阳两虚,或者最严重的,气血阴阳都虚。那对于这些虚象,我们怎么才能作出判断呢?

同样举个例子,比如一旦气虚了,人的活动会全方位受到影响:人会觉得疲乏无力,干点什么都觉得累。话也懒得说,路也懒得走,饭也懒得吃,动一动就出一身汗,一天到晚光想躺着。如果这时候看看他的脉,会发现连脉都懒得跳,一点力气都没有。这就是典型的气虚表现。

接下来,这种气虚的问题,在出现时,一般是侧重在某个具体脏腑的。最常见的,比如脾脏。如果一个人,他出现了一系列气虚的症状,疲乏,容易劳累,还出虚汗;同时,他在脾胃方面的问题也比较明显,比如刚才咱们讲到的,肚子胀,大便不成形,那么这个人身上的问题,很可能就是因为脾气虚引起的。记不记得刚才咱们讲便秘的时候,说到一种情况,这些纤夫身上没劲,走路都走不动,就没法把船给拉走了。实际上,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脾气虚。而我们一旦做出这样的诊断,后面的治疗思路和方法,也就基本可以确定下来了。像这种脾气虚,就应该健脾补气。对应的方子,比如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就可以视情况来选择了。

好,这是说正气虚。如果不是正气虚的问题,而是邪气亢盛的原因,又该怎么判断呢?那就需要,先对邪气的性质做一些区分了。最常见的邪气,大体有这样几种:寒邪、热邪,风邪、湿邪,气滞、血瘀,痰浊、食积。有点晕是吧?别着急,简化一下,8个字把他们记住:寒热风湿,气血痰食。

这8种邪气,各自有各自的性格特点,来龙去脉。这部分内容,本来属于中医对病理的认识。而我们现在要学断法,你会发现,这两部分内容,就会很自然的串起来了。我们还是举一个邪气的例子来看啊。

比如湿邪。湿邪是今天在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邪气。之所以常见,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今天我们的生活水平普遍大幅提高了。换到30年、50年前,吃点肉都不容易,喝冷饮、吹空调,就更奢侈了。哪有机会生这么多湿邪呀?话说回来,这湿邪到底是什么呀?中医说的湿邪,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种是水湿,一种是油腻。从这两类的名字,我们可以大体了解到,他们的性质和来源。

水湿邪气,我们大体就可以理解成水。只不过, 细分的话,水和湿还有一点小区别。那就是,我们说水的时候,通常它是液体,看得见摸得着,可以流动;说湿的时候,更像是雾,是气体,看得见,却摸不着。不过,说到底,他们的性质还是一样的,都是水。

水湿邪气能出现,背后常见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喝下去的水太多了,一个是阳气虚弱,化不动水。像我们生活中经常听到的说法,每天要喝八杯水,不要等口渴了再喝水,都是常见的喝水过量的原因。我自己在临床上,就经常遇到一些饮水爱好者。一看脉,那水汪汪的一片。按郭德纲的说法:“喝了一下午茶,肺叶子都飘起来了。”

这是说水。还有另一大类湿邪,是从油腻中来的,今天这样的朋友就更多了。想想我们餐桌上各种美食,油腻的比如东坡肘子,甜腻的比如奶油巧克力,还有各种酒啊,奶制品,都是湿邪的重要来源。

我在临床上遇到过一位大公司的高管,这位老兄号称酒量无敌,每天在外面各种应酬,慢慢就觉得脾胃不行了,心脏也不太行了。一摸他的脉,左手一大片湿邪,右手还有一大片,这脉上简直就是两坛酒啊。再看舌头,舌苔又白又厚,看起来粘乎乎的,有一种沾手的感觉。这就说到了,湿邪,该怎么判断。

湿邪有很多特点,我们今天重点先讲一条,就是粘腻。我们做完运动,出了一身汗,你会觉得粘乎乎的,这就是水湿带来的粘腻感。临床上,这种粘腻的感觉,主要体现在两个地方,一个就是刚刚说到的,舌苔。我们看一个人的舌头,上面都有一层薄薄的,白色的舌苔。如果这层舌苔,看上去的感觉,怎么说呢。你吃过烧茄子吗?吃完之后,盘子上满是油腻,想想看,那种又粘又滑的感觉,如果是出现在舌苔上,那个舌苔就叫腻苔,表示有湿邪了。

另外一个容易让人感到粘腻的地方,是大便。人的感觉往往是,不爽快,粘在马桶上冲不下去。但凡身上这两个地方,出现这种粘腻的感觉,我们就可以判断,这个人身上有湿邪。

还记不记得,咱们刚才讲,那些纤夫拉着纤绳,走在泥泞的小路上,一步一个跟头,根本走不动。为什么呀?路太滑了。闭上眼睛想想,这种路滑的状态,和刚刚说到的粘腻,是不是有点像呀?对呀,它们都是水湿引起来的,都是那种滑腻腻、黏糊糊的感觉。临床上经常会遇到一些便秘的患者,每次上厕所都是一种煎熬,疼啊、费劲、流血啊,半天排不出来。然后总觉得自己火大,经常吃各种通便药,结果呢,越吃大便排起来越费劲。这是因为,越清热阳气越少,湿邪也就更重了。

以上,我们把中医学的两条线索,病位和病性,带着大家简单的梳理了一下。这只是一个开端,此后涉及的内容还有很多,需要你继续深入学习呢。

方剂中的“三味药组”大盘点

在日常学习及临证时,很多常用的有效方剂都是由三味药物组成,如很经典的方剂小陷胸汤、茵陈蒿汤、生脉饮、丹参饮、玉屏风散等,即《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的“君一臣二,制之小也”“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即使是药味较多的“君一臣三佐五,制之中也”及“君一臣三佐九,制之大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的方剂,几乎在每一方剂中也能找出起主要作用的“三味药组”,如桂枝汤中的桂枝、芍药、甘草,补中益气汤中的黄芪、升麻、柴胡等。仔细揣摩及研究其中的组方意义及配伍规律,可得中医方剂之“三味”矣。

“三味药组”成方

我们曾做了一个粗略的统计,在《伤寒论》所载112首方剂中,有17首是由“三味药组”组成,“三味药组”成方占所有方剂的15.2%;在《金匮要略》所载的205首方剂中,有34首是由“三味药组”组成,“三味药组”成方占所有方剂的16.6%。

”三味药组”有哪些?举个例子

其中如麻黄附子细辛汤(麻黄、细辛、制附子)、小承气汤及厚朴三物汤(大黄、厚朴、枳实)、调胃承气汤(大黄、芒硝、 炙甘草 )、瓜蒌薤白白酒汤(瓜蒌、薤白、白酒)、甘麦大枣汤(炙甘草、陈小麦、大枣)、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栀子柏皮汤(栀子、黄柏、炙甘草)、小陷胸汤(黄连、半夏、瓜蒌)、四逆汤(附子、干姜、炙甘草)、白通汤(附子、干姜、葱白)、薏苡附子败酱散(败酱草、薏苡仁、附子)、三拗汤(麻黄、杏仁、甘草)等。还有后代的许多名方如生脉饮(人参、麦冬、五味子)、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缩泉丸(乌药、山药、益智仁)、失笑散(五灵脂、蒲黄、黄酒或醋)、丹参饮(丹参、檀香、砂仁)、三妙丸(黄柏、苍术、牛膝)、香薷散(香薷、炒扁豆、厚朴)、增液汤(玄参、生地、麦冬)、消瘰丸(玄参、牡蛎、贝母)、三子养亲汤(白芥子、苏子、莱菔子)、牵正散(白附子、僵蚕、全蝎)、玉壶丸(天南星、半夏、天麻)等,不一而足。

分析这些方剂可以发现:一是药味虽简,规矩存焉。如调胃承气汤以大黄苦寒泄热为君药,芒硝润燥软坚、通利大便为臣药,炙甘草调和药性为佐使药,而成缓下热结之剂,主治阳明燥热结实,或大便燥坚痞满不甚、或腑实重证下后邪热宿垢未尽者;瓜蒌薤白白酒汤以瓜蒌开胸涤痰为君药,薤白行气通阳为臣药,白酒通阳行痹、清扬善行以助药势为佐使药,功能通阳散结、行气祛痰,以治胸痹之病……君臣佐使,配合恰当。

二是相互为用,功专效宏。如四逆汤“甘草得姜附,鼓肾阳,温中寒,有水中煖土之功,姜附得甘草,通关节,走四肢,有逐阴回阳之力”(《医宗金鉴》)功成回阳救逆之剂,主治少阴病阴盛阳衰之证;麻黄细辛附子汤以麻黄解表散寒,附子温经助阳,细辛既佐麻黄解表,又助附子温经,三药同用,散中有补,共奏助阳解表之功,用于少阴病兼表证的治疗……三药鼎立,缺一不可。

三是药性相似,方义明确。如三子养亲汤中白芥子利气消痰,苏子降气行痰,莱菔子行气祛痰,主治咳嗽喘逆、痰多胸痞;增液汤中玄参养阴生津、润燥清热,麦冬、生地养阴清热,主治阳明温病、津液不足……三药一义,针对性强。

“三味药组”配方

《内经》中把方剂分为大、小、缓、急、奇、偶、复七类。在药味较多的大方、复方中,虽然药物组成较多、配伍关系较为复杂,但我们也可从中找出其中起重要作用或特殊作用的“骨架”“三味药组”。其中一类是性味类同,相须为用的“三味药组”。

如黄连、黄芩、黄柏三味药均为苦寒之品,均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故常相须配方,用于湿热、实热、热毒等证,是以这个“三味药组”无论是在黄连解毒汤中位列君臣,还是在当归六黄汤中职为佐使,都在发挥着苦寒清热的作用(黄连解毒汤中黄连与黄芩、黄柏相配以苦寒清热,黄连泻心火及中焦之火,黄芩泻上焦之火,黄柏泄下焦之火;当归六黄汤中亦黄连、黄芩、黄柏相须为用以清热泻火除烦),可谓“经典组合”“最佳搭档”。

第二类是起着特殊作用的佐使“三味药组”。如麻子仁丸用于治疗肠胃燥热、大变硬、小便数的“脾约证”,其中的“三味药组”大黄、枳实、厚朴(小承气汤)固然起着泄热去实、行气导滞的作用,但方中润肠通便的麻子仁与降气润肠的杏仁和养阴和里的芍药组成的另一“三味药组”,对于本方所起的润肠滋燥、缓下通便的作用更为重要。

又如《景岳全书》之济川煎,肉苁蓉、当归、牛膝固然为君臣,但方中的泽泻“入肾而泄浊”、升麻“欲降而先升”及枳壳“宽肠而下气”的佐使作用,可谓“四两拨千斤”。

还有一类是君药与佐使药组成的“三味药组”,如补中益气汤中的黄芪、升麻、柴胡,方中黄芪补气升阳、益卫固表为君药,升麻、柴胡协助君药升提下陷之阳气为佐使药;《景岳全书》之玉女煎,生石膏清胃火而“泻有余”为君药,麦冬养胃阴以济肾水而“补不足”、牛膝“引热下行”以降上逆之火为佐使药……通过这些佐使药的作用,仿佛使方中各个药物的升降气化都“灵动”起来,“各司其职,上下同心”,共同针对相应病症而发挥治疗作用。

“三味药组”偏方

常用“三味药组”组成的以治疗一些常见病的偏方验方也很多,如白附子、白芷、川芎相配治疗偏头痛,青皮、柴胡、香附相配治疗胁肋胀痛;石膏、白芷、升麻相配或石膏、生地、牛膝相配治疗胃火牙痛;羌活、川芎、细辛相配或羌活、白芷、细辛相配治疗风寒头痛;葛根、麦冬、天花粉相配或黄连、知母、天花粉相配治疗胃热消渴;穿心莲、大青叶、牛蒡子相配或野菊花、金银花、桔梗相配,或金荞麦、大青叶、牛蒡子相配治疗咽喉肿痛;白前、紫苑、半夏相配治疗肺寒咳嗽;枇杷叶、前胡、桑叶相配治疗风热咳嗽;竹茹、黄芩、瓜蒌相配治疗热痰咳嗽;穿心莲、地骨皮、桑白皮相配治疗肺热咳喘;枇杷叶、桑白皮、沙参相配治疗燥热咳喘;黄芩、桑白皮、地骨皮相配或白前、桑白皮、地骨皮相配,或瓜蒌、知母、浙贝相配治疗肺热咳嗽等。这在有关书籍或相关报道中常常可以看到。

“三味药组”应用

治疗失眠不寐的方剂中就有许多“三味药组”组成的“安眠三联”,如法半夏、夏枯草与珍珠母,酸枣仁、山萸肉与五味子,酸枣仁、夜交藤与合欢花,莲子肉、桂圆肉与茯神,酸枣仁、柏子仁与五味子,人参、灵芝与黄芪,桂枝、炙草与龙骨(或牡蛎),香豉、栀子与连翘等。常用于治疗中老年慢性失眠的燮理阴阳汤即由以下药物组成:法半夏、夏枯草、酸枣仁、山萸肉、五味子、桂枝、生龙牡、夜交藤、合欢花、炙甘草等。

《老子》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东汉·许慎《说文》说:“三,天地之道也”。《汤头歌诀》叙说:“盖古人制方,佐使君臣,配合恰当;从治正治,意义深长。如金科玉律,以为后人楷则。唯在善用者,神而明之,变而通之,如淮阴背水之阵,诸将疑其不合兵法,而不知其正在兵法之中也。”此言得之!

(0)

相关推荐

  • 柴胡系方剂(2)柴胡桂枝汤

    乔巴小一笔记 把中医重点整理给你看 239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点击上方卡片关注我

  • 腰椎病中医分型及方剂,肾着汤治腰椎间盘突出

    丹参30克,赤芍20克,鸡血藤25克,米壳30克,蚕砂30克,元胡20克,防风15克,泽兰叶30克,猪苓20克,云苓20克.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利湿,通络,止痛.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坐骨 ...

  • 上卷 《中国医学归元》药理---中国药学篇

    上篇 中国药学,基于阴阳五行所生,故有自己独有得功用标准,非西方药学可比,药物运行机理不同,焉能用同一机理.中国药学,在近世的发展成就,莫过于中药注射法的应用,这是中国医学借鉴西方药学的优点,创新式的 ...

  • 学中医的两条主线:断病位、断病性!

    我们知道,学中医的时候,从基础课程入手,是一条比较靠谱的路.问题是,当我们已经开始学习之后会发现,中医学博大精深.每一门课程里,都有几百个知识点.这么复杂,学起来难不说,学完了也容易忘.有没有什么方法 ...

  • 【王蓄之:学中医的两条主线-断病位、断病性】

    我们知道,学中医的时候,从基础课程入手,是一条比较靠谱的路.问题是,当我们已经开始学习之后会发现,中医学博大精深.每一门课程里,都有几百个知识点.这么复杂,学起来难不说,学完了也容易忘.有没有什么方法 ...

  • 学中医的两条主线:太重要了!

    艾御享堂 我们知道,学中医的时候,从基础课程入手,是一条比较靠谱的路.问题是,当我们已经开始学习之后会发现,中医学博大精深.每一门课程里,都有几百个知识点.这么复杂,学起来难不说,学完了也容易忘.有没 ...

  • 学习中医有窍门,抓住两条主线很关键

    一是病位在哪?就是说,到底是哪生病了? 二是病性是什么.就是要回答,这是一个虚的病,还是一个实的病? 如果是虚的话,到底是气虚还是血虚?阴虚还是阳虚? 如果是实的话,到底是风还是寒?是食积还是有痰? ...

  • 如何快速高效地阅读财报(两条主线、四个步骤)

    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财报中隐藏着很多有价值的信息.但面对几千家公司的财报,每份财报几百页,如何从如此巨量的文字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呢? A股的财务报表一般有12节,但最重要的内容其实只有4节,即第二节& ...

  • 周一,这两条主线要爆发!

    这个周末,直接影响A股的,主要有几个消息. 1.周末,一位投资人在微信上爆料称:某券商大宗/贵金属电话会议参会人数高达4390人. 在五一假期之后的两个交易日,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暴涨,中澳关系的变化, ...

  • 下周重点关注这两条主线!

    一.盘面回顾 1.上证指数本周冲高回落,K线收小阴:深成指冲高到半年线后走弱,创业板攻击1900点后进入调整,三大指数如期展开调整,符合9月1日写的<下周大盘分析和操作策略>观点. 2.本 ...

  • 学习中医的两条途经

    ​理不过<内经>,法不过<伤寒>. 学中医有两条途径: 1从难入易.直接从<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入手,这样的中医最纯正,最好,但太难了,估计连文章 ...

  • 洗盘:当前行情选股的两条主线!

    今日四大指数都在开盘线附近弱势震荡,三大指数收阴,中小板指收小十字星,如昨天判断一样,局部出现了调整,但下跌幅度不大,而且量能出现了萎缩,说明市场属于典型的洗盘行为.调整就是为了更好的上涨,是否选择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