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的“社会”化与低水平的“成熟”
编辑按
收到朋友发来的一篇即兴撰写的小文,讨论的话题很有意思。但是有一点我觉得值得商榷:文章“低水平的'成熟'……将人际关系导向了所谓的'世故’与'人情’的繁缛化与虚伪化”这一论断是否成立?恐怕要回到社会文化发展与形成的脉络中去思考这个问题。
我相信很多在读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听过如下一些“社会人”的教导或教训:你还太年轻,你还没走上社会,你还太幼稚了,你还不成熟……每次听到这样的教导或教训,很多人都会噎住,想反驳又不知道该如何反驳。毕竟,从事实上来说,我们确实缺少这样的社会经验。
但是他们教导/教训所出发的视角就是对的吗?或者说,我们应该接受这种教导/教训吗?大多数时候当然不应该。因为大多数说这些话的人经历了高度的“社会”化,达到的其实是一种低水平的“成熟”状态,他们才是不成熟的存在,是导致这个社会与文化价值观念变的如现状那么差的原因,是我们中很多人走向“低水平成熟”的“引领者”。
我们何不变换一种视角来看,正是这种低水平的“成熟”使得社会交往更多的导向了对利益、权欲的争夺,导向了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将人际关系导向了所谓的“世故”与“人情”的繁缛化与虚伪化,使得我们社会的道德与文明处在低位、使得交往理性在我们的生活世界中难以推进。而恰恰是,接受了更多、更高教育的年轻人,能以更现代、更民主化、更平等的方式推进社会交往互动模式的迭代更新,实现情感的平等表达与理性的交往模式的扩展。
显然,这一迭代更新的难度是极其巨大的。因为我们的社会化是向社会权威学习与模仿的过程,一方面,他们是社会权威的掌控者;另一方面,他们是文化的传承者与塑造者与维护者。但是,年轻人需要质问社会的“理所当然”,也要敢于想象与接纳“前所未见”。
未来终究是年轻人的。但是这些年轻人是真正的新人,还是只是被装在“新瓶”里的“旧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