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Cs5.0 | 博士,我真不知道围殴谁(IV)狼狈为奸RCO被追捧
接着奏乐接着舞前面讲了被吊打的简单低效的UV、等离子,接着看看冷凝、吸附、焚烧(RTO、RCO)……正风行,不乱说,网上复制一点粘贴于此博士,我真不知道围殴谁
冷凝法冷凝法是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的饱和蒸气压的性质,采用降低系统温度或提高系统压力,使处于蒸气状态的污染物冷凝从废气中分离出来的过程。冷凝法适用于高浓度的有机溶剂蒸气的净化,经过冷凝后尾气仍然含有一定浓度的有机物,需进行二次低浓度尾气治理。在理论上经过降低温度后可达到很高的净化效率,但对含有大量空气的废气降温通常是不经济的。对于低浓度的有机废气,当需要进行回收时,可以首先采用吸附浓缩的方法,吸附浓缩后高浓度废气导入冷凝器,冷凝液可分离回收有价值的有机物。
冷凝回收是将废气温度冷却到有机物的露点以下使有机物冷凝变成液滴,从废气中分离出来,直接回收。一般采用多级冷凝:先进入预冷器被冷却至6-8℃,冷凝出部分油和水,然后进入后级冷凝箱分级冷却至-25-70℃,再析出一部分油,绝大部分溶剂组分被分离出来,分离后的低温废气再依次回到前级预热器进行热交换,温度回升到20℃左右进入后级吸附系统,冷凝法回收有时还配合压缩提高回收率。冷凝法仅适用于密闭作业的超高浓度溶剂回收利用。冷凝后废气VOCs浓度仍较高,可返回原工艺或吸附再净化后排入大气。
沸石转轮吸附浓缩目前在日本、美、欧等国和台湾地区,沸石转轮吸附浓缩技术在低浓度、大风量工业有机废气的治理得到了普遍应用,我国也已经进行了引进和开发。沸石转轮包括盘式转轮和环式转轮,一般采用成型沸石(分子筛)作为吸附剂。和固定床吸附浓缩技术相比,沸石转轮吸附浓缩技术具有诸多优点,运行稳定,尾气中废气浓度可以稳定达标;吸附剂的利用率高,用量少;可采用高温脱附,再生效率好;安全性好;采用蜂窝式沸石作为吸附剂,阻力小;结构紧凑,整套设备占地面积小。
RTO燃烧法包括热力焚烧法和催化燃烧法,燃烧法的特点是可以彻底地将碳氢化合物进行分解,不存在二次污染、操作简便。热力焚烧法的燃烧温度通常控制在700℃以上。在此温度下大部分的有机物都可以被分解为CO2和H2O。催化燃烧法是利用催化剂在较低温度下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反应温度通常为250~500℃之间。由于催化燃烧法的温度低,和热力焚烧法相比,可以显著降低设备运行费用。从浓度可以计算出热量和温升,从排气量和排气温差可以计算出燃气消耗;
废气浓度控制在爆炸下限25%以下,根本不存在需要空气助燃“含氧量3%”的情形,任何时候!成天想着人家“含氧量”,看到“焚烧”就想起“氮氧化物”“二噁英”,你说这是无知?无畏?还是无耻?!
RTO那堆蓄热体如何将烟气温度从760℃降到150℃以下是个“技术活” 。绝大多数溶剂可燃,从安全考虑,焚烧法进气浓度要求低于爆炸下限LEL的25%,对应浓度10~26g/m3之间,焚烧可使废气温度升高320~500℃。燃烧1g/m3可使1m3废气升温25℃左右。蓄热式燃烧(RTO)温度不低于760℃,从安全上设置800、830和860℃三重保护和对应的应急措施,防止高温破坏蓄热填料和塔体,保障系统安全。
这么不靠谱的东西,没有应急排放、没有旁路,谁来保证安全生产?!博士,我真不知道围殴谁RTO也是一本糊涂账,能算清,没人愿意说清。
RCO狼狈为奸被追捧有机废气吸附+脱附+催化燃烧即所谓低温氧化技术。低浓度有机废气先经活性炭吸附浓缩,再脱附为低风量高浓度废气,再RCO/CO吸附脱附催化燃烧系统在贵金属催化剂作用下将有机气体加热到分解温度燃烧净化。RCO其实是也是单一工艺,活性炭吸附,带脱附再生的吸附工艺,是基于前面活性炭吸附的。所谓催化燃烧,原理跟SCR相同或相似,移植到VOCs,特别是活性炭脱附后,可以真也可以假。
十几年前宝安中日龙、深圳中集喷漆废气都是此工艺,已是往事。前面活性炭吸附浓缩不靠谱,后边脱附焚烧也无从谈起。
RCO 200-400℃能燃烧,何必RTO 760℃?出来混,终归要还的!真的,假不了。且行且珍惜
借用华南理工大学叶代启院长《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技术》的几张ppt图片拔高一下。
(未完待续)继续“治理设施简单低效”您真不知道活性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