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背后“元凶”很可能是你

新环境里,孩子总是唯唯诺诺,躲在大人身后。
游乐场里,稍微有难度的游戏,孩子都主动退出,不敢尝试。
孩子胆小,一部分原因是先天气质,但大部分原因不在孩子,而是出在家长身上。
一个胆小怯懦的孩子,身后多半站着这样一类父母:
1、一个情绪反应过度的父母
孩子天生热爱尝试,尝试得多,自然犯的错误就会多。这本来一个人成长必经的正常过程,却被一些“好心”的父母干扰了。
当孩子不小心搞砸一件事,家长反应过度,大喊大叫,甚至斥责孩子。“给你说了多少次了,你就是不听”。
孩子大哭,感受到害怕,恐慌,不安全感。
显然,家长已经把这种焦虑情绪不自觉传递给了孩子,并进一步强化了他的行为。
以后孩子再见到新事物的时候,不免会缩手缩脚,不敢尝试。
甚至这种感觉在孩子那里会被扩大,家长可能只是希望孩子不要去做有危险的事情,但孩子却把所有陌生的事物都当成了敌人,新环境,陌生人,对他来说,都变成了一种威胁。
2、一个不信任孩子的父母
前段时间,在游乐场,看见一个两岁左右的孩子,想去爬攀登架,妈妈连忙走过来,“宝宝,你现在还小,还不能爬这个,危险哦”。
孩子抬头看了看攀登架,不舍地走开了。
其实孩子能不能爬,需要他自己去尝试,但家长粗暴地帮他做了决定。这是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剥夺了孩子自我探索和成长的机会。
其实父母完全可以在旁边默默保护孩子,让他自己去尝试。两岁的孩子爬那个攀登架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但这个孩子已经被贴上了「我不行」的标签。如果这个妈妈平时经常都是这种教育方式,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潜移默化地认为自己不行,不敢尝试,越来越胆小。
妈妈爱孩子,想要保护孩子,这是与生俱来的冲动,但最终极的爱一定是教会孩子独立,而独立不是一天做到的,而是在生活点滴中,父母要抱持对孩子的足够信任,相信他能通过自己的力量,通过尝试,犯错,自我学习和成长。
这样孩子才能变得越来越有勇气,建立完整独立的人格。
培养勇敢的孩子,父母可以这样做:
1、在规则范围内,给他最大的自由
为了避免过度保护,过度干涉孩子,我们需要给孩子明确规则,并在规则范围内给孩子最大的自由。
衡量一件事情,能否让孩子去尝试,我的标准一般是这样的:
只要不会对他人产生危害和麻烦,对孩子来说不会造成严重伤害,都都可以让他去尝试。
比如孩子爬栏杆,如果栏杆不算特别高,即便摔下来,顶多就是那里摔破,摔肿,只要你不训斥,不吓唬,用平常心对待,孩子都会很快好起来,疼痛就一会,孩子甚至还想继续爬。
孩子三岁多的时候,要自己洗碗,就让他洗,因为顶多是摔破几个碗。
比起孩子的成长,打破几个碗真不算什么。只要你蜻蜓点水式的提醒下,小心不要摔了,他都会很小心。
反而是有的家长,在孩子耳边一直嘱咐,“千万要小心”。虽然允许孩子尝试了,但父母的这种不信任已经传递给孩子,孩子也会开始不相信自己,这时候反而更容易做不好,而且下次再也不敢尝试。
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信任孩子,相信他有能力,把这种相信的力量传递给孩子。
2、正确的鼓励,给足孩子成长的动力
如果说,允许孩子犯错,是让孩子有尝试探索的空间,那么正确的鼓励,就是孩子成长的最佳动力。
现在很多父母都知道鼓励教育的好处,但却总是用错方式,比如经常听到这样鼓励,“你真棒,真厉害”,”宝贝真聪明”。
这样空洞,宽泛的夸赞,不仅不能让孩子清楚自己哪里做得好,还会让孩子形成“固定性思维”,即“我只有表现得厉害,聪明,才是有价值的”。
这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很多阻碍。这点在之前的文章里,多次提到过,这里就不赘述,大家可以翻看以前的文章。
鼓励孩子,其实准确说,是欣赏孩子,并具体说你欣赏他什么,比如“你今天敢主动和阿姨打招呼,妈妈很为你的勇气高兴”“你帮妈妈拿来了鸡蛋,真的太感谢你了,帮了我一个大忙”。
这样具体的表达你对他的欣赏,和感激之情,是一种平等关系下的鼓励,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你真棒”的俯视感,孩子更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更能成长为一个有勇气的人。
总之,想让孩子更勇敢,父母需要百分百信任孩子,陪伴他去尝试新事物,收起我们的强烈保护欲,孩子的路需要自己走,我们在远远的背后带领就好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