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台风叫“台风”不叫“大风”呢?

这几天流传的一篇科普文章《为什么台风它叫山竹不叫榴莲呢?》非常好,说清了台风的命名问题,科普了命名规则,图文并茂,浅显易懂,值得为它点赞!

但是新的问题来了,为什么台风叫“台风”而不叫“海风”“大风”呢?是因为从台湾刮过来的所以叫“台风”么?那马来西亚也刮,怎么不叫“马风”?

这个问题比上一个复杂得多,无影江湖查阅了不少相关知识,甚至有科研论文,但大多是糊涂账,定论不多。不过,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用“分析法”来科研一下,差不多能得出一个相对靠谱的结论。

1.台风是啥时候开始有的?

——你傻呀!风当然是人类还是大猩猩时就有了。

台风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古来有之。据已故气象学泰斗王鹏飞先生考证,最早文字记载台风的是在大约1500年前,南朝刘宋时期(公元420~479年)的《南越志》中曾提到,但那时叫飓风:“熙安间多飓风。飓者,具四方之风也……”《辞源》对飓风的解释是:发生在海洋上的强烈暴风。所谓四方之风就是指风向的连续转变。

2.台风的名字啥时候有的?

——大概到了明末清初,才开始使用“颱风”这一名称。

《古代汉语词典》里没有收录“颱”字,而该书的收词范围是“古代以正统书面语言写作的有代表性的古籍,其中又以先秦两汉的古籍为主。”而《辞源》说:“颱字书所未载,或谓系外来词,或谓系粤语'大’字之音译。”说明“颱”是后造的字。

关于“颱”字,最早见于清康熙二十四年(公元1685年)台湾诸罗知县季麒光著《风颱说》:“夏至后必有北风,必有颱信”。在清代康熙年间的《台湾府志·风信》也开始使用“颱”字。照此看来,“颱”字应该在明末清初就出现了。清林谦光《台湾纪略天时》载:“每在秋令,颱飓时起,土人谓正、二、三、四月起者为飓,五、六、七、八月起者为颱,颱甚于飓,而飓急于颱”,从此颱和飓开始分开使用,并且把台风和飓风发生的时间长短和强弱缓急交代清楚了。《辞源》进一步解释是:“或以骤发即止者为'飓’,连数日夜始息者为'颱’”《辞海》记载清王士禛《香祖笔记》“飓常骤发,颱则有渐;飓或瞬发倏止,颱则连日夜或数日而止”。

1956年,中国大陆开始繁体字简化,“颱风”简化为台风,飓风的“飓”字也由原来的“風”字旁简化成现在的“风”字旁。

3.明末清初的人为什么想起来叫“颱风”?

——你咋那么刨根问底呢?

可是造字也得有根据嘛!

关于“颱”字来历有好几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源地说:认为很多台风是穿过台湾海峡进入大陆的。从大陆方向上看,这种风暴是来自台湾,故称其为台风。

这个说法最具迷惑性,民间流传甚广,但无影君认为这个说法最扯!

首先我们要知道台湾这个名是何时开始的?台湾古有岛夷、夷洲、流求之称,南宋时已属福建管辖,元、明设巡检司于澎湖,明万历年间始称台湾。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置台湾府。这样看来,台湾建制和“飓风”改“台风”的时间倒还挺吻合,但您不要忘了,这风可是刮了有年头了呀!怎么有了新地名马上风名就跟着改么?那照这么讲之前应该叫澎湖风、流求风、马来风、菲律宾风呀?

 第二种说法,转音说,又分成三个不同说法:

   一、“大风”转音说:如《辞海》所言,台风一词是由广东话“大风”演变而来。广东话“台”与“大”发音很接近,外人误听为“台风”,造字时因为音从台而加風就造出了“颱”字——逻辑链还比较紧密,可信度50%以上。

   二、闽南话转音说:认为是由闽南话“风筛”演变而来。闽南话“筛”音为台,至今闽南话中有时还将台风称为“风台”。推测可能是为形容台风来时像过筛子一样雨急声大的缘故——有点想当然的感觉,个人觉得没有前一个靠谱。

   三、外语转音说:既然台风不是中国独有,那么我们需要知道外语中它叫什么?跳出门户之见,可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合适心态。

经查,台风在英语中是typhoon,发音就是“台风”——哇哦!

再说是巧合简直无法服众!

好了,接下来需要解决下一个问题:既然英文发音就是台风,那么有没有可能是外国人学习了中国人的发音呢?好比芒果(mango)那样,属于各语种混同?

那么就需要探究英文typhoon的词源。原来呀,英文typhoon又是来自希腊单词typhon, Typhon在希腊既是风神的姓名又是意为“旋风,台风”的普通名词,公元前8世纪(*敲黑板!注意是公元前8世纪!这个知识点呆会儿马上用到)希腊诗人希西奥德(Hesiod)的史诗《神权史(Theogony)》中,有个人物叫泰丰(Typhaon),“泰丰”是冥王在地上生出的一个大怪物,他是海上的风暴之父。后来Typhaon一词被借入到阿拉伯语,阿拉伯人在把它传向欧洲时又有所扩充,演变成英语的Typhoon,而“泰丰”也就转译成海上风暴了。

好了,拨开迷雾,事实渐渐清楚。刚才敲黑板处有一个关键点:希腊语Typhon早在公元前8世纪就出现了,而那个时候,中国才是东西周交界时期,汉语流通的中原地区离海甚远,海的元素绝少到达,甚至贝壳都无比稀罕还当钱使呢。所以说,外文“泰丰”出现在先,广东话、闽南话转音说由于时间在后,也就降低了首创的可信度。

4.那么,算你外语泰丰叫得早,但什么时间传入中国的呢?如果晚于明末清初,那岂不是两伙人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发明了相同的词?

——还真不是这么回事。

这个还得说回台湾。这里需要用到前面提到的一个辅助证据,清林谦光《台湾纪略天时》载:“土人谓。。。五、六、七、八月起者为颱”——土人即为台湾人,台湾确实爱刮台风,而且应该是台湾人最先管台风叫的“颱风”。那么台湾土著人是怎么叫“颱风”的呢?

大家知道台湾曾被荷兰人占领,时间是1624年—1661年,那是明朝天启—永历年间。荷兰语与英语同源,也是阿拉伯人将希腊语传入,他们也管台风叫Typhon,由海怪“泰丰”而来。

   这下全都接上了:希腊根据神话人物泰丰(Typhaon)命名了海上风暴——希腊语传入欧洲,于是荷兰人也叫Typhon(泰丰)——明朝时荷兰占领台湾,所以台湾人叫成“台风”——然后明末清初的文献根据台湾人的称呼开始造出一个“颱”字——新中国繁体字简化成“台风”。

艾玛,累死我了!

我希望这是“台风”来源的《终结篇》。不服来辩!

大家说,这个值不值得传播出去?算不算光大“无影江湖”的一套本钱?那还等什么?还不快来关注转发!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