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想:从辍学小学渣到汽车之家老板(四)

今天这期节目,是咱们关于李想创业故事的第四期,也是最后一期。很多朋友喜欢听我聊汽车圈大佬的故事,但是我发现聊人物传记有一点比较吃亏,那就是留言区的互动少了。可能很多朋友都听的津津有味,但听完之后就做其他事了,也没有太多想要发表的观点。不像我们平时聊车,大家对车子本身也有自己的看法,这样一来留言区就活跃了。

留言少了对我来说,其实是挺大的打击。因为互动量不大,我会认为自己的内容是不是不受欢迎了啊,毕竟咱们自媒体创作者还是要做一些雅俗共赏、老少皆宜的内容,多一些流量,多一些评论和点赞,至少是面子上能看到的收获。所以,支持我聊人物传记的朋友,多多留言,让我看到你们的声音,谢啦。

秦致

上一期节目,咱们聊到李想创建的汽车之家以坐着火箭的速度迅速发展,可是到2007年公司遇到瓶颈,主要是管理公司的人出了问题。李想本人感到自己不是一个适合把公司做大的管理者,所以他需要一名合伙人,来一起管理公司。这时候,汽车之家早期投资人薛蛮子给李想介绍了当年在华尔街混过的秦致。两人一拍即合,继续做大做强汽车之家。可是正当他俩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时候,又遇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汽车厂家拖欠汽车之家的广告费,新的广告业务又锐减,导致秦致和李想到处找钱。这时,创始人之一邵震找准机会召开董事会,决定“逼宫”李想,他早就想取代李想的位置了。特别是秦致来到公司之后,他感到自己的地位一落千丈。所以,这次“逼宫”背后就是他联合其他小股东一起干的“谋反”事件。

在会议当天,薛蛮子来到现场坐镇,力挺李想和秦致,这让小股东们临阵倒戈。因此,这场“逼宫”事件的结局,以邵震等人离职而收场。次年,邵震创立卡车之家,2015年在新三板上市,也算是有了个不错的归宿。

从2008年开始,李想和秦致带领着汽车之家向着一个方向狂奔,那就是IPO,他们要把公司弄到美交所上市。同年,李想的泡泡网上市失败卖给了澳洲电讯,与此同时,澳洲电讯也入股了汽车之家,获得了55%的股权,成为了汽车之家第一大股东。国外资本入股国内的公司,目的也是为了让企业估值变大,最后通过上市来套现。

2009年,汽车之家的日访问量突破了5000万,遥遥领先其他互联网媒体,已经成为汽车类门户网站中无法撼动的老大。那么,接下来就是考虑如何变现。企业上市的前提,就是有着不错的盈利能力,可以为股东创造价值。所以,秦致和李想在原有单一依靠广告变现的模式上,新增了销售服务报价体系,为汽车经销商提供增值服务。包括用户信息整理、经销商信息分类、整合内容发布等等。

听过我在2019年006期发布的节目《中升集团封杀汽车之家?笑话!》(点击跳转上篇下篇的听友,一定记得当时我讲述了整个事件的前因后果。汽车之家当年发布经销商的“车商汇”系统,一开始是给4S店免费用的,我就是当年最早的一批用户。随着4S店陆续开通这项服务,汽车之家每年都会上调服务费用,从2万/年涨到5万/年,一直涨到现在的15-20万/年。终于,有的经销商撑不住了,开始叫板汽车之家。

中国汽车经销商集团集体叫板汽车之家,这个事件直接导致汽车之家股票一夜之间暴跌14%,市值跌破80亿美元。作为上市公司,汽车之家的财务报表都是公开可查的,整个汽车之家85%以上的收入都是依靠媒体广告和经销商推广服务。媒体广告占50%,经销商推广服务占35%。所以,当年经销商叫板事件我给的推测是汽车之家明面上肯定不会妥协。因为一旦妥协,今后经销商推广服务的收入就要大幅度下滑,这对一家上市公司来说,是不能接受的。果不其然,这事最后也就不了了之。

2010年,汽车之家推出APP端。大家知道,苹果公司的iPhone4是在2010年6月上市的,中国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也可以说是从这一天开始的。所以,汽车之家也是布局移动互联网最早的网络公司之一。时至今日,汽车之家的移动端日活用户数在3500万左右,也是非常夸张的一个数据。虽然比不上抖音4亿日活那么天方夜谭的数据,但这毕竟是一个汽车垂直类APP,已经甩开了同行好几条街都不止。

就这样,汽车之家在秦致和李想的带领下,每个十字路口都选了正确的方向。公司业务蒸蒸日上,公司前景在投资人眼里一片光明。顺理成章的,于2013年12月11日,终于登陆纽交所,上市成功,股票代码ATHM。发行价17亿美元,融资1.3294亿美元,当日开盘价30.16美元。

上面这张图片,是汽车之家纽交所上市的高光时刻。秦致是站在C位,正中间的位置。李想站在秦致身边,李想身边是樊铮。从这样的站位可以看出,汽车之家从一家小公司一路发展到纽交所上市,秦致功不可没。正如秦致所说:汽车之家作为网站是李想的产品,但汽车之家作为公司是我的产品。

李想和夫人

但无论如何,汽车之家上市之后,市值已经暴增到了133.24亿美元,李想个人身价也达到了1.52亿美元。当年32岁的李想,真的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亿万富翁,而且计算单位是美元。说到这儿,可能很多人要八卦了,李想是不是也和李斌一样,上市之后才考虑个人问题的呢?说实话关于李想家庭方面的信息实在太少,只知道他和夫人,是在茅侃侃组织的一次聚会上认识的。这样推算的话,应该是在汽车之家创立之初就认识了。我还看到过一段描述,是在泡泡网员工集体辞职的时候,是李想老婆帮着一起到处招人,打理公司,共同度过难关的。

李想有一次接受采访,主持人问他,你最在意伴侣什么特质?李想回答:我觉得我老婆最好的一点就是她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所以她也知道自己可以放弃什么,她应该对什么承担责任,这是很难得的。一个智慧的女性让人不得不爱,这会带来家庭生活的幸福,家里顺了公司就顺了。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在网上搜2013年9月份的《赢在中国》节目,李想妻子陪着他上过节目。而李想在节目中有一个发飙的情景,情绪失控,这应该是他极少在镜头前出现过的画面,值得一看(公众号后台回复“李想”,即可观看)。这应该是李想最真实的一面,也从侧面证实了,正因为李想跟秦致联手,才创造出了百亿市值的汽车之家。

聊到这儿,跟大家插一个小故事。在2014年6月,我曾经给李想的微博发过一条私信,我想把自己的一套如何让经销商价格透明化的思路提供给汽车之家。当时李想还真给我回了私信,他留了一位叫马刚的负责人的联系方式,我后来查了一下,马刚是当年汽车之家的副总裁,负责市场营销。汽车之家双十一线上卖车,就是他带团队做起来的。遗憾的是,我当年没能见到马刚本人,而是接触到了他们的一位大区负责人,在上海的一家星巴克里聊了6、7个小时。不知道我的思路,对汽车之家是否有帮助。次年,马刚和李想都在2015年离开了汽车之家。

滴滴的程维和李想

2015年6月李想宣布离开汽车之家,只保留董事身份,同年7月,创办了车和家。因为有汽车之家的成功创业做背书,车和家项目的融资非常顺利,天使轮、A轮、B轮累计融资57.55亿元。车还没造出来,这家公司的估值已经超过20亿美元。同时,车和家还与滴滴出行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共同打造出行场景的专属产品。后来,又跟老对手易车网李斌合作,入股了蔚来汽车。

聊到李想为什么要造车,我觉得初衷应该有几个方面。之前在李斌节目的最后我提到过,他们这样一类在中国汽车媒体风口浪尖的人,能最早感知未来出行市场的变化。历史能记住一个汽车品牌的创始人,但不一定能记住一个汽车网站的创始人。

另一方面,李想本人对车的追求,更胜于李斌。我们先前节目聊过李想的第一台车是POLO,2008年,泡泡网被收购的时候,他手头开的是一台E90的宝马325i,看的出,李想是个德系粉。之后,李想开始关注特斯拉的发展,2014年4月22日,特斯拉首批7位车主交付,他和阿里文娱董事长俞永福等人,从首次来华的埃隆·马斯克手里,接过了红色Model S的钥匙。之后,特斯拉出什么车,他就买什么车。Molel X和Model 3都曾出现在他的车库中。

2014年,李斌曾拉李想一起创立蔚来汽车,但是作为这么多年的老对手,李想太了解李斌的性格,在创业方向上很难达成共识,到时候到底该听谁的呢?所以,李想婉拒了李斌,但是他愿意作为投资人,成为蔚来汽车的股东之一,李斌问他愿意投多少?李想答:1500万美金。至此,李想成为了蔚来汽车的创始股东之一。

李想准备离开汽车之家的想法,是在2015年初开始的,当时他第一个找到黄明明,让他给自己出出主意。听了我往期节目的朋友肯定知道,黄明明就是忽悠秦致回国加入265,然后自己抽身离开创立了网际快车的哥们,后来成为了投资人。黄明明听了李想的想法,觉得很吃惊。因为2015年,汽车之家还在以每年超过50%的收入增长,把持着行业90%以上的利润。黄明明劝李想等2年再退出,毕竟不能跟钱过不去。但是李想斩钉截铁的回答:我可能有生之年能再造一个丰田,还有什么事比这个更刺激的?黄明明问:如果融不到钱怎么办?李想说:那我就先从自己账户拿1亿美金做投资。黄明明看出了李想的决心,当即表示,只要你敢做,我就敢投。而实际上最终李想自掏腰包6000万美金,剩下的4000万美金是由黄明明张罗其他投资人一起投资的。这其中就包括中国投资圈最会赚钱的人,华兴资本包凡。

李想的车和家拿着1亿美金做的第一个项目是SEV小车,这款车是针对半径30公里城市出行需求的电动车。民间对这种车还有种说法,叫“老年代步车”或者是“低速电动车”。虽然针对这类车还没有出台完备的法规,即使造出来也上不了牌,但是当年李书福、尹同耀创业的时候,不也是没有资质就开干的吗?李想是一个喜欢赌未来的人,他还是毅然决然的要造好这台车。

为了造这车,车和家在常州拿了750亩地建工厂。要知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造车和造网站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领域。光是人员组成就比汽车之家要复杂十倍,事情本身也复杂十倍。做汽车是一堆大工程放在一起,巨大的工厂建起来,研发是个大工程,零售也是一个大工程,这些加在一起就是人们说的超级工程。

SEV项目从孵化到落地一直进行了2年,但是由于政策层面一直没有任何变化,甚至对新能源车的政策开始收紧,项目在国内发展受到制约。车和家又想去国外推广这个项目,但也没有任何进展,直到2018年初,项目被迫停止。知乎上曾经出现过一篇文章《车和家是否大规模裁员?过程是否合理合法?》,这篇帖子讲的就是当时内部调整过程中发生的事。2018年,投资了20亿,规划了20万能产能的常州工厂,也开始进行生产线改造,使其适用于生产量一款中大型SUV,这款车就是我们后来熟知的理想ONE。

2018年10月18日,理想ONE这款增程式电动车正式亮相,NEDC续航超800公里,四驱,只有一个配置,几乎市面上能看到的选配都装在了这个车上。车长超5米,2+2+2/2+2+3两种座椅布局,车内四屏互动。双电机可以输出326匹马力,百公里加速6.5秒。发布之初,每个数据都看的人眼花缭乱,但大家最关心的还是价格。首次亮相,李想在台上对比的车型都是特斯拉Model X、宝马X5一类的大几十万、上百万的车型。而实际上,当时外界猜测这款车的定价,应该在44万左右。不过直到此刻,车和家还有一件事没有完成,那就是获得汽车生产销售的资质。

2018年12月17日,车和家以6.5亿收购重庆力帆汽车100%的股权,这样一来就获得了生产和销售资质。而就在次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汽车产业投资管理规定》,对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的汽车投资项目均不再实行核准管理,调整为备案管理。简单的说,车和家成为了通过收购获得生产资质的最后一家企业。

2019年4月10日,理想ONE正式上市,补贴后售价32.8万。很多人欢呼雀跃,觉得这个价格可以接受。我也一直在关注这款车的发展,当我发现南京的金鹰世界开了理想的展厅,我还特意去现场体验了一下。说实话,这款车的外型并不让人惊艳,只是硕大的车身会让人觉得,嗯,这车应该不便宜。30多万的售价,的确会让一些需要解决牌照需求,且有6、7座刚需的人心动。现在唯一需要解决的就是一个问题,让消费者理解并接受增程这个概念。

国人对汽车动力的理解,无非是三种,加油的、充电的、油电混动的。在理想ONE这款车之前,中国市面上只出现过两款增程车,一个是宝马的i3,一个是别克的VELITE 5。这两款都是极其冷门的车型,且都已经停产,都转型成了纯电动。理想ONE也就正式成为了中国汽车市场里,唯一的一款增程式电动车。

我看好李想造车这件事,但是并不看好增程这套方案。所谓NEDC 800公里,也只是一箱油烧完之后,可以提供的续航里程。严格意义上讲,这并不是电动车的续航数据,这款车纯电的续航里程也就170km左右。而现在网络上讨论的最多的,竟然是这款车的油耗到底是多少,这让我哭笑不得。既然要买燃油车,30多万有很多选择。要买电动车,30多万能选择似乎也就是特斯拉和蔚来汽车了。而30多万要买台7座SUV,市面上可选的燃油车也并不多。这样一来,理想ONE正好切中了燃油6座/7座中大型SUV,以及电动6座/7座中大型SUV两个对手不多的市场。搞定了大家对增程的疑虑,自然也就能接受理想ONE这款车。这也是为何最近大量的自媒体人在聊这款车的驾驶感受,让大家不要担心动力,不要担心油耗等等。

其实,我觉得理想ONE这款产品算是李想本人的“意识化”产物,它有着浓浓的李想个人主义色彩。外形看上去朴实无华,配置做的面面俱到,而在产品规划的大方向上,也跟李想的人生轨迹一样,不走寻常路。李想是一个草根逆袭的典范,他当然也希望这款车跟他一样,可以杀出重围,完美逆袭。

李想说,他小时候最喜欢的动画片是《大盗贼》,翻来覆去看了几十遍。后来喜欢看《指环王》,电影里有一个桥段:灰袍甘道夫走了,变成更加强大的白袍甘道夫归来。他还喜欢一部网红剧《延禧攻略》。这些片子风格迥异,但都有相似之处,那就是主角的完美逆袭。

好的,今天是李想创业故事的最终篇,希望大家听完之后可以多多谈谈自己的看法,聊聊听故事的感受,欢迎与我互动,留言评论是对主播最大的支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