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刘彤华院士
2018年7月8日,惊闻病理大师刘彤华院士仙逝,卢医生久久不能平静,翻出珍藏多年的书信,泛黄的信纸将我们带回到18年前,故事从这里开始:
2000年3月26日,一位24岁的年轻女孩来医院就诊。我们的诊断意见是:双侧毒性结节性甲状腺肿,其中个别结节增生活跃,未排除恶变,建议病人去上级医院会诊。
东莞市人民医院
卢义生
接下来病人家属辗转广州多地,求诊多家大型医院,会诊意见均不一致,有的说恶性,有的说良性。那个年代很少有免疫组化技术,没有分子检测,诊断疑难病例,全凭经验。
我只有试着找找刘院士,书信至协和医院,并寄去病理切片。
没有想到,刘院士亲自会诊并信函回复。刘院士给出了诊断:「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亢(治疗后),部分结节增加较活跃。」
病人及其家属终于松下一口气,也因此进行了正确的后续治疗(注:此病人经随访,无复发)。
身为大教授、院士,如此亲力亲为给一个普通老百姓疾病会诊。病人寄给1000元,拟给刘院士劳务费。实际收100元会诊费,余额如数退还病人,病人家属十分感激。
这事影响极大,病人的全家不知道如何去感谢院士,最后请我转达感激之情:我们家人一辈子忘不了刘院士挽救生命的恩情,她帮我们全家人卸下了思想包袱。
刘院士工作繁忙,仍接受我寄去的病理切片,亲笔书信回复两封,病人得到及时的会诊。她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拒绝病人感谢财物。真正做到医德医风高尚,给我们医生树立了榜样。
刘彤华院士是我国病理事业的重要开拓者和领路人,她大医精诚、德高望重、敬业爱岗、治学严谨、勤勤恳恳,诲人不倦,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病理学家,为我国病理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我们学习的光辉榜样。她倾注大量心血主编的《诊断病理学》和《疑难外科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鸿篇巨著,谱写了我国病理学的光辉篇章,照耀着我国一代又一代病理学家的成长并成为我国病理界的巨大精神财富,指引和激励着我们前行。
本人从医50年,其中从事病理诊断40年,深得刘院士关爱,在日常病理诊断工作中,几乎每天都需要翻阅她的著作。有幸多次参加国内学术会议聆听目睹刘院士精彩演讲。参编过刘院士主编的《疑难外科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她亲力亲为接受我的病理会诊,留下了两封亲笔书信。(开篇的故事)我以感恩之心,缅怀已故的刘院士之情,把相关的材料以照片和文字说明,分享给病理同仁。
五次会议,有幸与刘院士同框
1999年4月于福州,参加《全国病理学术会》,我们是来自广东、上海的参会代表之一,有幸与刘院士合影,刘院士位中央。
(下图为上图的局部放大)
1997年6月于浙江舟山普陀区委党校,《全国乳腺病理专题学术研讨会全体代表合影》,刘院士于第二排中央,其图右边为北京友谊医院黄受方教授。
(下图为上图的局部放大)
1998年5月26日于山东烟台,《第二届全国诊断病理及新技术在诊断病理中的应用研讨会留影》,刘院士位第二排中央,其图左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廖松林教授,其图右为中国医科院佘铭鹏教授(已故)。
(下图为上图的局部放大)
1998年9月21-26日于广东珠海,《98年全国病理学术会议留影》,刘院士位前排中央,其图右为中国医科院佘铭鹏教授(已故)。
(下图为上图的局部放大)
2002年11月于广东梅州,《广东省医学会病理分会委员(扩大)会议暨第五次病理技术学术会议留影》,刘院士位前排中央,其图右为中山大学医学院熊敏教授。
刘院士的两部巨著,有幸参编其一
《诊断病理学》(第3版)
主编:刘彤华,
出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疑难外科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主编:刘彤华、刘复生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有幸参编刘院士主编的《疑难外科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
大师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正文完——
在衡道医学新媒体的微信群里,第一次读到卢医生的追忆文,深深被打动,每一张图片,每一句文字都饱含了对大师的崇敬与感恩,刘院士的精神也让我们感到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