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学奠基人-周公

周公是西周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汉初大思想家贾谊评价周公曰:“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于一身。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周公曾先后辅助周武王灭商、周成王治国。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平定三监之乱后,大行封建,营建成周(洛邑),制礼作乐,还政成王,在巩固与发展周朝统治上起了关键作用,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自春秋以来,周公被历代统治者和学者视为圣人。他被尊为儒学奠基人,是孔子最崇敬的古圣之一,《论语》中记载孔子言论云:“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孟子首称周公为“古圣人”,将周公与孔子并论,足见尊崇之甚。

周公是何许人也?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朝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

周公除了辅佐武王克殷建周,最让后世流传称颂的是制礼作乐、辅佐成王。

制礼作乐

现在常说的周公之礼就周公制定的,西周初年,世风日下,民间婚俗混乱不堪。为明德新民,周公亲自制定礼仪。周公从婚礼入手,对当时男女交接混乱的状况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他把男女从说亲到嫁娶成婚,分为了七个环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敦伦七个环节,并且对每个环节都进行了细化,作了具体细致的规定,这些合称“婚义七礼”。这第七礼——敦伦,即敦睦夫妇之伦,含有指导新婚夫妇依礼行事的用意。其仪男俯女仰,以合天覆地载之理,於是阴阳和谐,乾坤有序,维纲常而多子孙。男女在结婚前不能随便发生性关系,除非到了结婚当天才行。后来人们管这个叫“周公之礼”。有必要给大家说一下《周公解梦》,《周公解梦》我们都很熟知,《周公解梦》这本书一直以来都很流行。正规书店也许见不到,但是巷子里的小书摊上绝对能买到。这个书一直流传在民间,没有什么科学依据,科学发达的今天,它已经被打上了“迷信”标签。《周公解梦》是后人借周公姬旦之名写的,并不是周公的作品。到底成书于何时何人,现在已经无法考证。周公制礼,是周公一生最主要的功绩之一。周公“制礼”则是为了满足安排祭祀秩序的需要,根据血缘关系和等级身份,分别制定尊卑之间,长幼之间,亲疏之间各自的不同行为规范。周公制“礼”,把礼原初的“事神致福”之意淡化,从规定不同身份的人等应该遵行的礼仪出发,最终成为宗法等级制度的依据和标准。

辅佐成王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由此可以看出周公的伟大之处。周公尽心尽意辅助成王,管理国事,可是他的弟弟管叔、蔡叔却在外面造谣,说周公有野心,想要篡夺王位。纣王的儿子武庚虽然被封为殷侯,但是受到周朝的监视,觉得很不自由,巴不得周朝发生内乱,重新恢复他的殷商的王位,就和管叔、蔡叔串通一气,联络了一批殷商的旧贵族,还煽动东夷中几个部落,闹起叛乱来。成王年小不大懂事,更闹不清是真是假,对这位辅助他的叔父也有点信不过。武庚和管叔等人制造的谣言,闹得镐京也沸沸扬扬,连召公听了也怀疑起来。周公心里很难过,他首先向召公披肝沥胆地谈了一次话,告诉召公,他决没有野心,要他顾全大局,不要轻信谣言。召公被他这番诚恳的话感动,消除了误会,重新和周公合作。周公旦代理朝政大约七年,周成王满二十岁的时候,周公把政权交给成王管理。自己作为大臣继续辅佐周成王。周成王亲自处理朝政以后,下面的大臣时不时的出来在他面前说周公旦的坏话,说周公旦在代理朝政期间作威作福,为自己的家里谋取钱财,安排自己的亲戚做官,还在背后说成王是个傀儡,自己想把他怎么样就能怎么样。周成王听后,心里很生气,正准备找周公旦来询问的时候,周公旦听闻风声,担心周成王听信谗言要惩罚他,他连夜逃亡到了楚国。周成王派人打开秘府,收缴里面的东西,在里面发现了周公旦当年的祈祷册文。周成王见到册文后,感动得泪流满面,为自己听信谗言对周公旦产生的误解表示深深的悔恨,于是他派人马上去楚国,将周公旦迎接了回来。周公旦回国后,害怕周成王骄奢淫逸重蹈商纣王的覆辙,他便写了《无逸》来劝谏周成王。

周公旦在周武王的安排下辅佐周成王,面对年幼的君主,周公旦披肝沥胆,殚精竭虑,一心为周成王和周朝天下,虽然周成王摄政以后对周公旦有一点误解,让周公旦无奈逃亡到楚国,但一颗赤子之心日月可鉴,君臣最后还是消除了误解。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约五十多年,是周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成康之治”少不了周公的呕心沥血!

(0)

相关推荐

  • 再读《论语》:述而第七.5

    述而第七 五 子曰:"甚矣吾衰也(1)!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2)." [注释] (1)甚矣吾衰也:甚矣,到极点了. (2)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不复,不再.周公,姓姬名旦,周文王的儿 ...

  • 周朝人物——周公(中国商末周初儒学奠基人)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 ...

  • 周公:中国商末周初儒学奠基人

    周公(生卒年不详),姬姓名旦,亦称叔旦. [42] 西周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称周公. ...

  • 吴有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物理学奠基人)

    吴有训,物理学家.教育家 1897年4月26日生于江西高安.1920年毕业于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25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学位.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

  • 中国新诗奠基人之一郭沫若诗歌精选23首

    郭沫若, 1892 年11 月16 日生于四川省乐山市.1914年赴日本留学,1918 年创作第一首新诗<死的诱惑>,1919年创作<凤凰涅槃><地球, 我的母亲> ...

  • 刘晓林:中国儒学剖析(4)

    中国儒学剖析(4) 刘晓林 儒学是"清醒之学",它在经验合理性里面进一步提取了客观合理性,它始终明确人定胜天是痴妄的.宇宙间的一切存在未必都是合理的,存在即存在而已. 存在即合理貌 ...

  • 独家 | 土耳其青年王成明:从中国儒学看我与中国之缘

    王成明(土耳其) 说起我与中国结缘,要回到我初中和高中时学过的世界文明的课堂上.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古老悠久的中华文化--孔子和老子的思想.土耳其有古圣人曾说过:智慧是人们的已丢失物一样,在哪见之则捡之 ...

  • 刘晓林:中国儒学剖析(3)

    中国儒学剖析(3) 刘晓林 无论就存在论还是本体论,无论从个体的心理和精神体验还是从社会现象和社会功能分析来看宗教都是片面的. 诚然宗教是世间一特殊的复合物,对于复合物而言特征很多.如此我们研究时会非 ...

  • 刘晓林:中国儒学剖析(2)

    中国儒学剖析(2) 刘晓林 二.儒学真谛 1.儒学与宗教 随着岁月的延伸,我越来越主张.坚持在治学上用"混沌法".儒学究竟是什么?科学究竟是什么?人生究竟是什么?文化究竟是什么?诸 ...

  • 刘晓林:中国儒学剖析(1)

    中国儒学剖析(1) 刘晓林 一.开篇 一门学说属于学问(非仅限于知识)的范畴,这似乎是毋需论证的.毫无疑问的常识而已:同时,有的学说也可纳入宗教的范畴.这样来讲,于此持不理解.未置可否.甚至认为荒唐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