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实录|给你一个打开儿童表达能力大门的密码(内含语音合集)
文/石思萍
语音/石思萍
讲座后答疑汇总:
问:我家女儿五年级了,还能采用这种方式吗?还有其他的什么办法吗?
答:五年级一般就不用这种方法了,这个针对中低段,比较好。
问:还是孩子的阅读量太少了。
答: 这个孩子阅读量确实大,刚上小学时幼儿园大班刚结束,都还握不住笔呢,但是现在的阅读量每年至少以千万计。
问:请问石老师,那五年级提高表达的最有效的办法是?
答:五年级可以从片段练习展开,多多小练笔;小练笔的好处是多发现并积累素材,学习细致描写,负担也不大。小练笔的同时多观察生活中的一切事物,同时,阅读需要跟进。
问:石老师,你好,怎么样能让语文课堂活跃一些,我每次上课都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能够认真听课,但是依然有学生不喜欢,现在三年级了,他们总是指望在课本里找答案,不是很想动脑筋?
答:课堂上是否让孩子活跃,我想是组织教学时的技巧了,我不知道您所指的活跃是指行为上的还是指思维上的?我的课堂更多的时候比较安静。在阅读训练中,本身有些时候是需要从阅读内容里去找答案的,即便不是课文里现成的答案,也得来源于阅读内容,您需要和学生约定课堂学习的规则,也需要改变您提问的方式。
追问:其实我很希望课堂可以安静,但是我又担心太过安静,学生就放弃思考了。我希望我的学生思维上可以更活跃一些,不想课堂太过严肃。希望学生通过他们喜欢的方式获得知识,不要把学习当做负担。
问:石老师,现在有个问题我很困惑,我家宝贝刚上一年级了,以前是我给他讲故事,他只是听,现在老师要求家长带着他指读,而且是反复读,他很抗拒,这种情况怎么办?
答:老师要求指读吗?我倒觉得没有完全的必要这样做。首先,还得选择孩子喜欢听的故事,不妨和孩子交换角色,你讲一点,孩子讲一点,有时候家长在孩子面前适当地示弱一下或者撒娇一下也是可行的。如果孩子自己愿意指着读,慢慢地适应他听的节奏就蛮好的。所以,在这里对家里宝宝还小的家长提个建议,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时候,最好把孩子搂在怀里,和孩子一起捧书而读,一定要让孩子亲近书本。我遇到过不少家长或者朋友说到这种情况,家长读家长的,孩子只管听,虽然说白色朗读(吉姆 崔利斯把这样一种读称之为白色朗读)也是很好的,但是一直这样则对把孩子引导到自主阅读的道路上没有更多的帮助,他会过度依赖。
以下是语音文字版,供大家参考:
在孩子的阅读与表达方面存在的困惑
实际上,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应该是一个软肋。
今天,我们重点交流的是小学低段的阅读与表达能力的话题可以从属于作文教学。只是,小学低段的作文教学,在语文课程标准里称之为“写话”,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作”“文”。这当然体现了孩子学习语文的规律和特点。与孩子的认知、语言积累、生活积累的规律是相符合的。但是与中高段的作文教学一样,写话依然是不折不扣的低段语文教学的软肋。
针对教师而言,就有人曾毫不客气地指出,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这一方面的具体表现就是:理念偏差,目标不清,序列不明,方法缺失。导致写话训练中弊端突出,如内容单一,缺少趣味,难度拔高等等。
语文教学本来指向的就是听、说、读、写几大方面的能力。叶圣陶先生的观点明白易懂, 语文老师就是要教会学生这样的能力——自能读书,自能作文。在苏霍姆林斯基那里称之为“自动化读写能力”。也就是说,培养孩子的写的能力的前提是“读”的能力。
面对家里五六岁的孩子,进行阅读和表达,家长是怎样在看待的呢?
有家长觉得不着急,认为这是孩子上小学以后课堂上的事情,随着年级的升高,各种能力自然提升,是水到渠成的事;也有家长要求不高,认为孩子能独立阅读,读后有一些想法就可以了;还有家长过度担心,巴不得孩子一下子能读尽所有书……
除此而外,更多的家长是盲目的,因为在互联网时代,各种观念,各种阅读推荐,各种方法太多了,家长无所适从。
盲目导致混乱,混乱导致急迫,家长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从教师这个角度,对更多的一年级老师而言面临的是一个班几十个阅读水平参差不齐的孩子。当我们的家长发现自己引导孩子阅读与表达方面有困难的时候,不得不把目光投向老师。
而事实上,能在了解儿童的基础之上给予儿童恰当的阅读引领和阅读指导的老师并非比比皆是。而如果您的孩子遇到的第一任语文老师恰好就不能给予孩子这样的指导,那,我们该怎么办?所以,家长的陪伴和引领的必要性出现了。
当学校教育不足的时候,家庭教育的补充是必须的。
什么是读写绘?
我们今天推出的“读写绘”课程指向孩子的阅读与表达的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个课程是新教育研究中心经过多年的探索,目前在全国各地多间新教育教室里进行了实践和检验,应该说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很多孩子受益于此课程。
什么是“读、写、绘”呢?我们不妨从字面上来进行一个最粗浅的认识。读——阅读;写——书写(书面表达);绘——绘画。
那什么又是“读写绘”?当把这三个要素放在一起的时候,便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我们今天所讲的“课程”——在阅读基础之上,综合绘画与语言进行表达的课程。
那,为什么要综合这三要素呢?
首先,阅读,其好处,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除了增长我们的见识,打开我们的视野,还能增加语言积累,培养想象力和联想力等等,不一而足。
其次,关于表达,我们重点说,为什么针对低段的阅读,要以“写绘”的方式来进行呢?
一个刚出生的孩子,以洪亮的哭声向这个世界做出宣告!然后,我们看到他的微笑,当他听到抱着他的人口中会发出那么多神奇的声音时,他会极其专注地注视抱着他的这个成年人的嘴巴,然后极其努力地跟着一起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或者,有时候,我们还看到他挥舞双手,扭动身子,尽其所能地传递他内心的渴望和需求。
而这各种动作的,声音的,身体的都是语言,都是孩子与这个世界进行交流与表达的渠道。
如果碰巧,他拿到了一支笔,无意间画了一笔,再画一笔,再画一笔,他便发现了一个更加奇妙更加有趣的世界,他开始了他的“涂鸦之旅”,其实是孩子开始了另一种表达之旅。而如果我们在孩子这样尽情地涂鸦的时候有足够的耐心,没有去阻止他,同时,我们也能深深地了解涂鸦的意义,不担心他涂在了身上、衣服上、墙上,这个孩子这种涂鸦的兴趣将持续。
然后,在他面前的纸上,我们将看到越来越丰富而精彩的画面,然后,看到的将是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如果我们还愿意倾听,听他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我们,那么,就真的是一件很幸运的事情。
是的,学龄前的孩子,他积累了足以让他满足他的表达需求的生活语言(或者,我们可以说口头语言)。当他配合着一幅画绘声绘色地给你讲述画面上的故事时,他已经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者。
遗憾的是,我们很多孩子这种早期的创造与表达被埋葬。导致被埋葬的原因,可能是我们的没有耐心而很敷衍的一句表扬(家长们不妨回顾一下,有没有我们正忙的时候或者心烦的时候,孩子拿着他的作品要向我们表述,我们甚至看都不看一眼,就会很敷衍地说:哦,很好,不错,妈妈要忙了,你先去玩吧……
当这样的情形发生的时候,孩子往往会落寞地离开,如果次数多了,孩子的表达之门将慢慢关闭);也可能是我们粗暴的打断与制止,还可能是我们的不屑于顾(你看看你画的都是什么呀?你看你又把桌布弄脏了,又画到衣服上了,以后不准到处乱画了……)。
这里讲到的这些情形,或许在我们身上都或多或少有过吧?因为我们对生命的不了解,导致我们看不到生命赋予给孩子的神奇和神圣。
在孩子学龄前的这个黄金时期,如果他有幸是在爸爸或者妈妈怀里捧着一本又一本书,伴着一个又一个故事,或者好多好多朗朗上口的童谣、儿歌、儿童诗,他就已经从很大程度上具备了优于其他孩子的丰富性。
他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他对某一个事物或事件的看法、他自己内心的渴望等等,就会通过他的语言进行表达。而他的所有的这些看法或认知,其实来自于他和父母一起穿越的这些故事,这些童谣或儿歌,或者这些故事里的某一个人,某一件事。
而当他度过这个时期迈进一个崭新的阶段的时候,早期的这些丰富自然继续在向前扩展与延伸。因为我们都知道,生命是一个整体,我们每一个阶段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如果很遗憾,你的孩子这个黄金时期没有如此的幸运——没有享受到亲子阅读的温馨,没有体会到尽情涂鸦的畅快,没有进行过酣畅自由的表达,是不是就无法补救了呢?
不是的,因为刚刚进入小学到三年级(6——8岁)这个阶段,是孩子阅读与表达能力培养的第二个黄金时期,不容错过。
如何进行读写绘?
“读写绘”课程是建立在阅读基础之上的课程。在我们的课程体系中,哪些内容可以用于表达的素材呢?
首先是绘本。我们对绘本都不陌生,它既是图画与文字的结合(当然,也有无字书,虽然没有文字,但却能让每一个读到的人读出一个个最独特的故事),也是从图画到文字的过渡读本(同时,在这里还需要强调绘本阅读者实际上没有年龄限制,有人说绘本适合0—99岁的所有人,因为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读到同一个绘本的体会和看法都是不一样的。)
结合绘本故事的阅读,孩子在一个又一个故事里读到鲜活的形象,读到温暖或淡雅的色彩,读到细腻和美好,读到温情也读到热烈,读到坚持也读到勇敢……然后,这些元素会成为孩子内心里的一颗颗神奇的种子。
除了绘本,世界各国有许多优秀的民间故事和童话故事。在这些故事里,孩子总会以某种角色去自居,当他很弱小很无助的时候,童话中一个强大而英雄的形象会让他涌起信心成为榜样;当他对故事中的弱小者产生同情与悲悯的时候,故事里帮助弱小的那个形象会让他崇拜让他为此而欢欣……
民间传说与童话故事实际上在帮助我们的孩子树立其价值观和道德观。而,父母和老师的声音,能够把孩子带进这样一个美妙而神奇的国度里。
除了极具故事性的绘本、童话、传说等,儿歌、童谣、童诗带给孩子的是不一样的体验。和故事的语言比起来,这些语言更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
比如,当我们怀抱着才几个月的孩子,一边念着“虫虫虫虫飞,虫虫虫虫飞”一边轻轻捏着他的两手的食指不断地做着食指对接再向两边飞的动作,孩子往往会发出快乐的笑声。
此时此刻,在母亲的怀里,他觉得安全而温暖;听着重复出现的语言,做着相应的动作,让他觉得新奇而快乐,小小的他就在一遍又一遍的重复中知道了什么是飞翔。
所以,再过一段时间,你只需要轻轻念出这句子,他就会下意识地做出动作。这样的体验,让孩子感受到的不仅仅是语言的曼妙。这些童谣成为孩子童年生活里最丰富的养料。
当然,孩子阅读的还不仅仅是以上所说,还包括一些优秀的儿童影片,甚至他每一天的生活。阅读,从广义上说,不仅仅针对书本。
在这些不同形式的读的基础上,孩子的表达也已经开始。在我们的课程中,当孩子与老师一起有了共读之后,寻找到不同的切入点,孩子的绘画表达开始了。
然后,当他将他的画面讲述出来,一个完整意义上的表达,一个属于这个孩子所创作的故事、所表达的想法和情感,就这样真实地呈现在了我们的面前。
在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下,将他的口头文字在旁边如实地记录下来,他的作品就诞生了,不惧时间的流失,等你一段时间再回头来看的时候,你会惊讶地发现,孩子的成长原来是如此清晰可见。当他自己会书写一些字以后,更加完整与独特意义上的表达就出现了。
所以我们知道,孩子所创作的一个完整的读写绘作品实际上包括了绘画语言、口头语言、文字语言以及他的阅读收获。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一个孩子从读写绘上向前发展的例子。
当你看到这张我们称之为“作品”的作品时,如果没有旁边家长的批注,你可能会觉得简直是一团糟吧!
这个叫做罗柳言的孩子是五岁时进入的一年级,而这幅读写绘作品,是当年中秋节那天晚上创作的。刚刚入学十几天。整体看这幅画,似乎一片混乱,但是仔细瞧瞧,孩子所关注到的事物相当丰富。
(1)从天空看,左上角的月亮又大又圆,因为那天是中秋节呀,孩子都知道,中秋节是要赏月的,所以月亮在孩子心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再抬头看,有一片云,云下有雨丝。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天空明朗的夜晚。再看旁边孩子的语言(乌云说:马上就要下雨啦!哈哈哈!想想说:可惜今晚看不到月亮啦,真糟糕!)孩子用拟人的方式,让自己与乌云对话,表达了内心看不到月亮的担心和失落。
(2)其次看地面,首先是居于画面中间的这张桌子,桌子上摆满了各种水果和月饼。而这张桌子是孩子特别关注的,所以,她用了红色,还居于画面中心,非常突出,非常抢眼。为什么如此关注呢,那么多好吃的呀,哪个孩子会不感兴趣呢?画面右上角的主题不就是“全家一起吃香蕉和月饼”吗?
(3)然后,孩子关注到自己身边一起过节的人,逐一介绍每个人当时的状态。因为这些人都是她的生活中关系最密切的人啊,这是一个家人团圆的日子啊!
所以,当我们这样完整地来看待这幅作品之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五岁孩子在那个当下所经历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以及她最直接的感受,最细腻的情感。
一年级下学期,孩子的另一幅读写绘作品。
在这幅作品之前,孩子已经有了差不多两个学期里至少几十次读写绘的经历。这幅作品对这个孩子而言是另一个飞跃。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孩子独立创作的一个连续性的童话故事了。
这个故事的名字就叫《三只小鸟儿》,现在我们看到的是这个故事的第一页。在孩子的这个系列故事里,三只小鸟不是抽象的模糊的,第一只小鸟很乖很听话,名字就叫小乖,第二只小鸟每天都很开心,经常嘻嘻哈哈地笑,名字叫笑笑,第三只小鸟老是哭,老是掉眼泪,名字就叫哭哭。
和第一幅作品比起来,这幅作品画面可就有序多了,也整洁多了。从语言上看,孩子已经具备了比较清晰的故事讲述的语言,并且毫不啰嗦,思路非常清晰。
关键是,这个孩子就以这三只鸟儿为故事的主角,创作了一系列故事。而三只小鸟的故事素材有一部分来自于孩子的生活,也有一部分是孩子丰富的想象。对三只小鸟直观的命名,实则是这个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对情感、是非、价值等等的展现了。
因此,我们说,从读写绘作品,我们不仅仅能看出孩子情绪的表达,也能看到孩子思维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而言,画即是孩子。因此,我们在评价一幅读写绘作品的时候,不单纯是以一幅画的优劣来进行评价的。当然,这是另外一个关于读写绘的审视与评价的话题,将在之后的交流中单独展开。
下面出示的两幅作品,是孩子二年级上期完成的。
一幅是班级共读《木偶奇遇记》的过程中的其中一幅,实际上孩子是以书的章节为单位展开创作的。另一幅是自读完童话故事《海的女儿》之后完成的。
这两幅作品和上面两幅比起来,形式上有一些变化,是将一个页面划分成了四个版面,四个版面的故事情节是连贯的,一气呵成的。版面的划分,意味着孩子不管是语言还是思维,或者统整画面的能力都越来越精确了。
接下来呈现的这一页,就是生活中的一次经历了。这一幅作品创作的时间是二年级下学期清明节的时候。
我们明显看出,这里的文字多多了(第二页还有文字),画面仅仅起着插图的作用。从第一幅到第五幅,我们明显地看到了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和变化过程。也能从这几幅作品中略微感受到读写绘素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无疑给孩子中高段时期的习作打下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他们从写话到作文的过渡,会非常自然。
实事求是地说,这个孩子的绘画表现力并不是班级最好的,之所以选取她的作品在今天作为一个例子呈现出来,有一个必须要强调的要素,那就是这个孩子的阅读量是班级最大的,到三年级下期的时候,她每年的阅读总量是以千万字来计算的。
而她的妈妈也是一个有心人,每给孩子买回一批书,读完一批书,她就会给孩子记录下来,几年下来就有了一个比较长的书单,每一个学期,她妈妈还会将孩子的阅读情况做一个小结反馈给老师,也给孩子留下了很宝贵的成长财富。
而大量的阅读与书写带给这个孩子的就是她的语文素养明显高于其他孩子,她成为班上年龄最小,但语文学习能力最强的孩子。
后边再放几张上来,依然是这个孩子的作品。最后一张图,大家可以看到是厚厚的一摞,而这一摞大概一百多次的创作,只是孩子所有创作中的一部分。在今天讲座的最后,我想说,从罗柳言小朋友的经历,我们应该深信,一门好的课程,一定对这个孩子的一生都有深刻的影响,一定让他的生命充满不一样的色彩。
今天我要交流的话题就到此结束,这个密码是否有效,需要我们在实践之后去验证,当然,这个实践的过程,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期待着我今天的交流能带给您一些启发和帮助,我将心满意足。谢谢大家的倾听。
责任编辑:颜语(zuowenjingling)